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寒冬腊月”容易发生胃肠疾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寒冷气候的影响。腊月中有小寒、大寒两个季节,谚云:“冷在三九”,又有:“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的说法,大寒正在三九,为一年最寒冷的时令。中医认为,寒邪伤人体阳气,凝结气血,导致疼痛的发生。从现代医学认识来看,天寒地冻,气温明显下降,冷空气可以使胃肠痉挛,内脏小血管收缩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改変,从而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2.胃肠负担加重。腊月已至,临近年关,人们的聚餐等一些应酬活动增多,如进餐饮酒不当,可导致胃肠病发生或复发。
3.进补不当。不恰当的进补,也会成为发病的诱因。例如,进补前原有腹胀、食欲减退、舌苔厚腻的患者,如果再服用阿胶、人参等,或者同时进补品种太多,或进补过量,就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4.生活不规律。年底工作繁忙,很多人甚至需要熬夜,“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进餐作息不规律,也成为发病的常见因素。
因此,寒冬季节更应注重胃肠呵护,以下保健方式可供参考:
1.避寒就温,顾护阳气
中医认为,冬天是主收藏的季节,此时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严寒朔风凛冽,草木失荣,此时养生保健,应注意顾护阳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就是说,冬季人们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但也不可过热,以不觉寒、不出汗为宜。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或平常即畏寒怕冷的人,深冬腊月应适时添衣保暖,特别注意防止腹部受寒。
2.饮食规律,注意节制
冬季热量消耗大,消化机能旺盛,食量普遍增加,但应注意不要过饱,特别是睡前不应进食过多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不要因为忙于学习、工作、娱乐等而过饥不食。食物宜温,不应过烫过冷,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应避免进食冷饮、冰啤酒、冰淇淋等。对于有胃肠疾病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烟、酒、浓茶、咖啡等。
饮食应荤素搭配,不要偏嗜,过多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并促使过多胃酸分泌。过甜、过酸、过辣、过咸的食品,也容易损伤胃肠黏膜。还有就是注意烹饪方式,少吃煎、炸、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的食品,以及煮、蒸的食品。食物宜软,容易消化,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避免食用笋等粗纤维食品以及糯米制品。
3.调节心态,情绪乐观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意思是情绪乐观,精神饱满,有助于增加疾病的抵抗力,反之则易致疾病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常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产生。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也会影响到情绪。如果不注意加以调节,就可能影响精神心理状态,这也是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4.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现代医学的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脾胃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过度劳累,就会耗气伤脾,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反之,如果过度安逸,以车代步,也可导致消化能力减退,出现腹胀食少的症状。因此,对于过度劳累的人群,应注意多加休息,而对于过度安逸的人群,应该加强锻炼,可以使气血通畅,睡眠质量提高,增强消化能力,强健体质。
5.辨证饮食与用药建议
说到饮食调理,中医讲究因人制宜。如个体平素容易上火,偏于怕热,就应该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进食一些偏凉的食物,如海蜇、芹菜、黄瓜、荠菜等;反之如果体质偏寒,就应该少吃生冷瓜果,适量进食羊肉、葱、姜、韭菜等食品,并可适当增加如胡椒、桂皮、茴香等调味品。
如果饮食过量,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情况,可以多吃白萝卜、荠菜、香菜等,这些蔬菜有理气消食除胀的作用,或者用山楂、橘皮泡茶,也可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如果经常便秘,可以通过定时蹲厕,建立排便习惯;体虚年老的便秘人群,宜进食杏仁、黑芝麻、核桃仁、蜂蜜等;便秘兼有口干尿黄等热象的患者,可以饮用决明子茶。
在用药方面,进食过多,造成腹胀、食欲减退者,属于消化不良,宜服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以消食导滞。由于饮食不洁净或受寒等引起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者,可能属于急性胃肠炎,舌苔白腻者,宜服用藿香正气胶囊,祛除寒湿;舌苔黄腻者,服用枫蓼肠胃康以祛除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腹胀腹痛者,用胃苏冲剂理气止痛除胀。对于一些已明确诊断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家中可常备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健胃愈疡片。如果患者缺少相关的医药常识,出现胃肠疾病后,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1.寒冷气候的影响。腊月中有小寒、大寒两个季节,谚云:“冷在三九”,又有:“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的说法,大寒正在三九,为一年最寒冷的时令。中医认为,寒邪伤人体阳气,凝结气血,导致疼痛的发生。从现代医学认识来看,天寒地冻,气温明显下降,冷空气可以使胃肠痉挛,内脏小血管收缩以及微生物生长条件改変,从而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2.胃肠负担加重。腊月已至,临近年关,人们的聚餐等一些应酬活动增多,如进餐饮酒不当,可导致胃肠病发生或复发。
3.进补不当。不恰当的进补,也会成为发病的诱因。例如,进补前原有腹胀、食欲减退、舌苔厚腻的患者,如果再服用阿胶、人参等,或者同时进补品种太多,或进补过量,就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4.生活不规律。年底工作繁忙,很多人甚至需要熬夜,“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进餐作息不规律,也成为发病的常见因素。
因此,寒冬季节更应注重胃肠呵护,以下保健方式可供参考:
1.避寒就温,顾护阳气
中医认为,冬天是主收藏的季节,此时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严寒朔风凛冽,草木失荣,此时养生保健,应注意顾护阳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就是说,冬季人们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但也不可过热,以不觉寒、不出汗为宜。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或平常即畏寒怕冷的人,深冬腊月应适时添衣保暖,特别注意防止腹部受寒。
2.饮食规律,注意节制
冬季热量消耗大,消化机能旺盛,食量普遍增加,但应注意不要过饱,特别是睡前不应进食过多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不要因为忙于学习、工作、娱乐等而过饥不食。食物宜温,不应过烫过冷,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应避免进食冷饮、冰啤酒、冰淇淋等。对于有胃肠疾病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烟、酒、浓茶、咖啡等。
饮食应荤素搭配,不要偏嗜,过多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并促使过多胃酸分泌。过甜、过酸、过辣、过咸的食品,也容易损伤胃肠黏膜。还有就是注意烹饪方式,少吃煎、炸、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的食品,以及煮、蒸的食品。食物宜软,容易消化,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避免食用笋等粗纤维食品以及糯米制品。
3.调节心态,情绪乐观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意思是情绪乐观,精神饱满,有助于增加疾病的抵抗力,反之则易致疾病的发生。在现代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常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产生。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也会影响到情绪。如果不注意加以调节,就可能影响精神心理状态,这也是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4.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现代医学的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脾胃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过度劳累,就会耗气伤脾,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反之,如果过度安逸,以车代步,也可导致消化能力减退,出现腹胀食少的症状。因此,对于过度劳累的人群,应注意多加休息,而对于过度安逸的人群,应该加强锻炼,可以使气血通畅,睡眠质量提高,增强消化能力,强健体质。
5.辨证饮食与用药建议
说到饮食调理,中医讲究因人制宜。如个体平素容易上火,偏于怕热,就应该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进食一些偏凉的食物,如海蜇、芹菜、黄瓜、荠菜等;反之如果体质偏寒,就应该少吃生冷瓜果,适量进食羊肉、葱、姜、韭菜等食品,并可适当增加如胡椒、桂皮、茴香等调味品。
如果饮食过量,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情况,可以多吃白萝卜、荠菜、香菜等,这些蔬菜有理气消食除胀的作用,或者用山楂、橘皮泡茶,也可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如果经常便秘,可以通过定时蹲厕,建立排便习惯;体虚年老的便秘人群,宜进食杏仁、黑芝麻、核桃仁、蜂蜜等;便秘兼有口干尿黄等热象的患者,可以饮用决明子茶。
在用药方面,进食过多,造成腹胀、食欲减退者,属于消化不良,宜服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以消食导滞。由于饮食不洁净或受寒等引起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者,可能属于急性胃肠炎,舌苔白腻者,宜服用藿香正气胶囊,祛除寒湿;舌苔黄腻者,服用枫蓼肠胃康以祛除湿热。慢性浅表性胃炎腹胀腹痛者,用胃苏冲剂理气止痛除胀。对于一些已明确诊断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家中可常备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健胃愈疡片。如果患者缺少相关的医药常识,出现胃肠疾病后,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