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农经营意愿及参与合作社意向调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平利县的211个烟户为样本,调查分析了烟农队伍状况、烟地的规模及来源、种烟收益、烟农种烟的动因及意愿、烟农参入合作社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度重视烟农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保证烟地有稳定来源、坚持流通领域利益返还农民、加强合作社建设等稳定烟草生产的措施。
  关键词:烟农;经营意愿;烟草合作社;参与意向
  中图分类号 F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01-03
  安康市是陕西省“北烟南移”的重点发展基地,并跻身全国31家年收购量1.5万t以上的重点烟区之列。安康市平利县历史上种烟几经反复,现属于新烟区,与传统老烟区不同,老烟区农民有传统的种烟观念和习惯,不会随市场波动轻易改变,而对新烟区来讲容易发生波动,因此选择平利县做为研究对象,对稳定烟叶生产更具研究价值。为了准确掌握烟农经营的意愿,课题组于2012年9~12月深入平利县主要产烟的6个乡镇,与烟农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共访谈调查了211名烟农(见表1)。现将调查情况与结果报告如下。
  表1 被调查烟农分布情况
  [乡镇\&长安\&大贵\&广佛\&城关镇\&老县\&洛河\&被访烟农数(人)\&20\&23\&95\&23\&20\&30\&]
  1 烟农队伍现状
  从被调查烟农的年龄分布情况看,20~29岁的烟农2人,占被访烟农的0.9%,30~39岁的烟农34人,占被访烟农的16.1%,40~49岁的烟农89人,占被访烟农的42.2%,50~59岁的烟农70人,占被访烟农的33.2%,60岁以上的烟农16人,占被访烟农的7.6%(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烟叶种植的主力军为中年人,其中包括一部分老年人,年轻人极少,烟农队伍出现老年化趋势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从被调查烟农的受教育程度看,文盲5人,占被访烟农的2.4%,小学程度108人,占被访烟农的51.2%;初中程度90人,占被访烟农的42.6%;高中程度8人,占被访烟农的3.8%(见图2)。调查结果显示:烟农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体,初中文化程度为辅,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不到5%,显然这很不利于现代烟草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
  [60岁以上的烟农
  8%][50~59岁的烟农
  33%][40~49岁的烟农
  42%][30~39岁的烟农
  16%][20~29岁的烟农
  1%]
  图1 被调查烟农的年龄分布情况
  [文盲
  2%][高中
  4%][初中
  43%][小学
  51%]
  图2 被调查烟农受教育程度情况
  2 烟农种烟规模及烟地来源
  从被调查烟农种烟的面积来看:总种烟面积为222.07hm2,户均1.05hm2,有1.42%的家庭种烟面积为0.33hm2,有19.43%的家庭种烟面积为0.4~0.67hm2,有56.88%的家庭种烟面积为0.73~1.0hm2,有17.06%的家庭种烟面积为1.07~1.33hm2,有5.21%的家庭种烟面积为1.33hm2以上(见图3)。从烟地来源看:总种烟面积为222.07hm2,其中流转土地为94.13hm2,占总种烟面积的42.39%,转入土地都来自本村农民承包地。访谈中有55%的烟农表示土地流转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要求政府以及相关烟草部门出面解决。从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烟农的种烟面积在1hm2,对于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0.07hm2,人均耕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多的区域来说,烟农已经实现了规模经营,烟地来源依赖于土地流转转入的土地,要稳定烟草生产必须重视并搞好土地流转工作。
  [1.33hm2以上][5.21%][0.33hm2][1.42%][1.07~1.33hm2][17.06%][0.73~1.0hm2][56.88%][0.4~0.67hm2][56.88%]
  图3 被调查烟农种烟面积
  3 烟农目前收入现状
  从被访烟农的收入看,烟农2011年从种植烟草中获得的户均收入为45 655元,烟草的户均总投入为15 858元,其中物质投入为7 301元,占总投入的46.04%,劳动投入为8 557元,占总投入的53.96%,户均纯收入为29 797元,按被访烟农家庭人口平均为4人计算,烟农家庭从种植烟草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为7 449元,而2011年安康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5 009元,烟农从种植烟草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高于安康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 440元。从安康市农民收入构成上看,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占比较小。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0%左右,财产性收入极少,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2%,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8%左右,工资性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出务工收入。相比较来看,烟农的收入比较高,比较稳定,还可以兼顾家庭,避免出现留守儿童、老人无法照顾等现象,因此种植烟草对农民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4 烟农的种烟意愿
  从烟农选择种烟的动因来看,有97人认为种烟比较效益较高、收益稳定,占被访烟农比例的46%,有38人想通过种烟致富,占被访烟农的18%,有45人认为是政府让种的,占被访烟农的21.3%,有22人认为无其它好项目,占被访烟农的10.4%,认为是其他原因的9人,占被访烟农的4.3%(见图4)。   [政府主导
  21.30%][致富
  18%][收益稳定
  46%][其他原因
  4.30%][无其它好项目
  10.40%]
  图4 烟农种烟动因
  从下一年种烟的意愿来看,想要扩大种植面积的烟农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想要维持原种植面积的烟农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想要减少或放弃种植的烟农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1%(见图5)。
  [扩大种植面积
  21%][减少种植面积
  11%][维持种植面积
  68%]
  图5 烟农下一年的种烟意愿
  在调查过程中,想要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为烟农自身想要脱贫致富;想要维持原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为拥有稳定的收入及烟农家庭的劳动力人数与种植面积相匹配;想要减少或放弃种植的主要原因是烟农家庭的劳动力有限,其次就是部分烟农感觉烟价太低,一整年的收成太少。在烟农规模化种植意愿调查中,大部分烟农认为自家能够承受种植烤烟的面积为0.67~2hm2不等,并且大多数烟农都希望获得资金支持与政府补贴。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种烟收益比较稳定、收入较高是烟农种烟的主要动因。
  5 烟农参与合作社的意愿
  从被访烟农对合作社性质的认识来看:被访的烟农中有123人表示不清楚烟草专业合作社是什么组织,占被访烟农的58.3%;有29人认为烟草专业合作社是为烟农提供服务的组织,占被访烟农的13.73%;有22人认为烟草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烤烟的组织,占被访烟农的10.43%;有14人认为烟草专业合作社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组织,占被访烟农的6.63%;有23人认为烟草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化生产服务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占被访烟农的10.9%。表明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知度非常低,缺乏对合作经济组织功能和作用的了解。这既说明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不少的困惑,也反映了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宣传不足。
  [没有必要
  6.64%][不知道
  24.17%][有必要
  69.19%]
  图6 烟农对发展烟草专业合作社必要性的认识
  从被调查烟农对发展烟草专业合作社必要性的认识来看,被访的烟农中有146人认为有必要,占被访烟农的69.19%,有51人表示不知道有没有必要发展烟草专业合作社,占被访烟农的24.17%,有14人明确表示没有必要发展烟草专业合作社,占被访烟农的6.64%(见图6)。说明农户对组建不同于政府部门又能代表自我利益的中介组织具有较强烈的需求,以方便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已经加入
  14.70%][未加入
  85.30%]
  图7 烟农加入合作社情况
  [没有必要
  5%][不知道
  12.22%][可以尝试加入
  8.33%][愿意加入
  74.45%]
  图8 烟农加入合作社的意愿
  从被调查的农户是否已加入合作社或者是否愿意加入合作社来看,有31人表示已经加入合作社,占被访烟农的14.7%,未加入的有180人,占被访烟农的85.3%(见图7);未加入的烟农中有134人表示愿意加入烟草专业合作社,占未加入烟农比例的74.45%;有15人表示可以尝试加入烟草专业合作社,占未加入烟农的8.33%,有22人表示不知道该不该加入烟草专业合作社,占未加入烟农的12.22%,有9人明确表示没有必要加入,占未加入烟农的5%。调查结果显示:未加入烟草专业合作社的烟农比例很高,说明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力,而愿意加入合作社的烟农比例较高,说明农户对烟草合作组织具有较强的入社意愿,表明了合作社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6 结论及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烟农队伍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年轻人极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
  (2)烟农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烟地已形成规模,烟地来源依赖于土地流转转入的土地。
  (3)种烟收益比较稳定、收入较高是烟农种烟的主要动因。基层政府的宣传、引导对推动烟草的种植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4)烟农对烟草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以感性为主,虽然认识不清晰,但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强。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稳定烟叶生产:
  (1)高度重视烟农队伍建设。一要解决好烟农队伍老年化问题;二要提升烟农素质。
  (2)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保证烟地有稳定的来源。
  (3)烟草公司要继续坚持烟草产业流通领域的利益返还农民的做法,提高种植烟草的比较收益,激发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4)加强烟草合作社建设、降低烟草生产成本、提高烟草的品质,增加烟农收益,以稳定烟叶生产。
  参考文献
  [1]王丰.农民合作社的创新模式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责编:陶学军)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0-2011年定西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总趋势良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根据演化过程,将定西市农业循环经济演化分为两个阶段。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主成分分
期刊
摘 要:以2012年內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谷子;农艺性状;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期刊
摘 要:通过不同年龄的嫁接砧木和不同的嫁接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小桐子的嫁接成活率。结果表明:以3a生以上枝条的开花枝和顶芽为接穗,播种1个月的实生苗砧木嫁接成活率可达60%,2个月的为85%,3个月的为86.6%;2a生实生苗成活率最高为100%;使用不同的嫁接方法成活率均为100%。试验结果为生产中小桐子的嫁接育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桐子;嫁接育苗;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723.2 文
期刊
摘 要:特优136是国内育成的一个米质较好、抗性较强、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组合,2012年在越南凉山、宣光试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53t/hm2,增幅达24.65%。该文总结了该组合在越南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水稻;特优136;试种表现;栽培技术;越南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36-02  特优136是广西农科院
期刊
摘 要: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该文通过对仙桃市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农业发展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当地政府部门宣传不足,农村居民信息化意识普遍不足,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结合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而提出了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推进农村信息化与农村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密集烤房3层和4层烘烤方式对烤烟能耗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3层挂烟相比,4层挂烟方式明显增加了烤房容量,每1kg干烟用工成本下降20.06%,耗能成本降低22.78%,烤后烟叶质量优于3层烘烤,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密集烤房;“3层改4层”;烘烤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22-03  密
期刊
摘 要:通过采集农十三师耕地383个土壤样本进行室内测定分析,了解了农十三师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状况,并据此提出合理、科学的施肥建议。  关键词: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施肥建议;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三师  中图分类号 S1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67-02  钾是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大量营养元素,也是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形成
期刊
摘 要:概述了重金属企业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采集过程的各个步骤,着重阐明各步骤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土壤样品;采集方法;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 S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79-02  近年来,重金属已经成为污染土壤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使之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
期刊
摘 要: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宝山矿;土壤;水土流失
期刊
摘 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实施安徽省玉米“振兴计划”和农业部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项目的基础上,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合作开展“夏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整建制高产创建”研发项目。该项目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集成研究夏玉米优化栽培技术。该研究制定了主要技术路线、技术总体构思及攻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