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综述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准备,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于2006年12月1日在武汉音乐学院新校区排演中心隆重开幕。
  学院党政领导杨锋、傅洪涛、刘永平、胡志平、詹正咏、肖尧成,以及学院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与作曲系师生两百多人出席开幕式,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教务处处长李幼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杨锋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我院录音艺术专业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该专业将来的发展与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刘永平副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自1988年由我院在全国音乐院校中首先创立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肯定了我院当年首创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高瞻远瞩与先见之明,以及刘健教授等一批优秀老师的辛勤努力。他还讲述了他去全国很多院校参观、调研的情况,全国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齐备,但是我院音乐音响导演专业仍然能保持一定领先优势实属不易,并对这个专业今后的发展寄于殷切的希望。胡志平副院长在肯定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自诞生以来取得优异成绩后,同时也提出在面对激烈竞争形势下的三点建议:第一是要有危机感,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二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课程建设,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具体的教材内容的论证、探讨。第三点是对会议提出的一点建议:研讨会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一定的成果,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反复的论证和修改,以及会后的分工安排和具体落实等。
  这是继2005年6月成功举办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1:“基本乐科学科建设与管理创新研讨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大型教研室研讨活动。作为作曲系努力加强学科建设的五大平台之一的大型教研室研讨系列,旨在通过一年一度对一个教研室进行重点建设,并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全面提高作曲系各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创作与艺术实践水平。
  相对于大型教研室研讨No.1侧重于论文宣讲与教学研讨,大型教研室研讨No.2既有上述内容,又根据专业特色,增加了刘健教授新作《天门》发布会、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作品音乐会、录音艺术教研室教师五部教材初稿研讨会、电子音乐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二)
  
  隆重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进入会议第一项议程:刘健新作《天门》发布。发布会由科研处胡向阳处长主持,刘健教授介绍了作品的创作与制作经过之后,作曲系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刘涓涓讲师以《回归自然与精神的乐土——听刘健教授新作〈天门〉》为题,就该作品做了专题发言。认为:刘健教授的新作《天门》,仍然保持作曲家本人一贯的“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描绘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也寓意对精神家园的期待与向往。专辑融合了管弦乐队与电子音响,东方与西方以及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领域的对置,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观念中信仰的多元、打破界限以及融合一切的特征。结构类型处理多样又富有逻辑,音乐简洁而动人。新专辑既反映出作曲家在电子音乐技术观念上的更新,也反映出他的音乐创作思想更加成熟。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保存和对自然及人文双重“环境问题”的关注,折射出刘健作为一个作曲家对于音乐和社会文化事业具有的高度责任感。
  
  (三)
  
  研讨会第二项议程:论文宣讲部分,由作曲系录音艺术教研室主任冯坚讲师主持,钱仁平教授并代彭志敏教授、冯坚讲师、李鹏云讲师以及研究生曹冠婷同学先后宣讲论文。
  彭志敏教授因作为教育部专家赴沈阳音乐学院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他的论文由钱仁平教授代为宣讲。《混合与预制——与电子音乐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兼及刘健的电子音乐创作》一文以电子音乐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比照和出发点,回顾、分析、思考和讨论了与之相关的某些历史、现象、问题及其中的代表任务和经典作品,指出与“音响型”电子音乐相应的“混合型”电子音乐,既已成为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主流,也成为能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相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指出那种周到而严密的整体性“预制性”构思,是电子音乐创作完全相同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求更高的必要前提;最后指出尽快建立建设与传统音乐作品分析和作曲技术理论相配套的电子音乐作品分析和作曲技术理论体系,有效解决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适时性并保持真实表演声部中心地位等,是当前电子音乐创作、研究、教学和传播都共同面临的紧迫性问题。
  作曲系主任钱仁平教授在代彭志敏教授宣讲论文后,选取了他为本次会议所写的前言《写在前面:电子音乐一二三》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宣讲,他认为:一次会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在会议期间、特别是会议之后长期思考、辛勤工作、脚踏实地地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其中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三点是特别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落实的:其一,基本建设。其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大纲、授课方式、考核形式等等方面,努力探索更加实际、更加高效的管理形式;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三是深化录音艺术专业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交融。四是与相关专业的联动发展,与武汉音乐学院主体参与的“教育部文科院校计算机音乐课程建设项目”与“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相结合,在办好录音艺术专业的基础上,为我院的相关、旁及专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三,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音乐创作,多年以来,武汉音乐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师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绩。如何进一步优化机制?如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如何创作出艺术性更加圆满、影响力更加广泛的“标志性”音乐作品?仍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努力实施;二是与电子音乐相关的理论研究。这既是学科建设自身的需要,也是上述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内容更新的迫切要求。作曲系应该、也有条件整合资源,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在与电子音乐相关的理论研究领域,特别是上述电子音乐概论及其分支、深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冯坚讲师的论文《加拿大电子音乐活动观察(一)——从“eContact!”1至8期的内容看加拿大1997年至1999年的电子音乐活动》。文章尝试以纯粹客观的眼光,对加拿大电子音乐有声网络期刊“eContact!”这一特定对象进行持续的观察,将获取的所有相关资讯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提取重要信息,来把握加拿大的电子音乐发展主线,进而达到“加深对当今电子音乐发展趋势的认识和了解”这一目的。
  李鹏云老师的论文《解析GRM TOOLS对声音的变形处理——兼论电子音乐中的两种发展手法》介绍了声音处理软件GRM TOOLS。电子音乐自其诞生之日起,始终以“新声音”作为其主要的追求之一,在这种新的音响观念要求下,能对声音在多个层面进行多种变形处理的工具,便成为了电子音乐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依托。GRM TOOLS正是这样一种插件形式的声音处理软件。
  曹冠婷同学的论文《寻找音乐中的绿山谷——从〈盘王之女〉到〈黑珍珠〉到〈天门〉》阐述了刘健音乐作品的风格和价值。在潮流甚至影响本源的今天,真正的民族音乐遗产正在遭受巨大冲击,如何消除对于民族文化误读的可操作性策略就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放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环境里去。刘健正是这样在做。
  关于本次论文宣讲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看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编辑的《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武汉音乐学院《黄钟》也将于2007年第二期专辟电子音乐栏目,有选择地集中发表本次研讨会的论文。
  
  (四)
  
  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之作曲之声No.10:作曲系本科学生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于12月1日下午两点半在排演中心民乐厅举行。
  本场音乐会作曲系本科生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电子音乐作品。依次是:1,苏蔚琪的《逢旱·祈雨》——为电子音响与一个舞者而作;2,严皓的《殇折》——为吹管音色、弯音与八声道而作;3,陈星宇的《旋·舞》——为女高音与MIDI管弦乐队而作;4,刘钰的《寻》——为打击乐音色、人声音色与八声道而作;5,董子的《灵舞》——为长笛、大提琴与音源而作;6,方婷的《音色练习曲Ⅰ:手风琴与日本筝》——为手风琴、KOTO音色与八声道而作;7,李静和的《音色练习曲Ⅱ:笛变》——为长笛音色与八声道而作;8,郑藐藐的《音色练习曲Ⅲ:八音盒》——为八音盒音色、两件打击乐器与八声道而作;9,李云鹏的《衍》——为竹笛、电子音响、效果器与八声道而作;10,申涛的《赋格》——为两架钢琴声音采样与八声道而作;11,邓沛的《Moon》。
  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
  
  (五)
  
  作曲系本科学生电子音乐作品音乐会之后,举行了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No.2——录音艺术学科建设暨创研思想与教学管理研讨会。
  张璟副处长首先总结了录音艺术专业自2002至2006年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同时也指出,我们在获得了很多成绩的同时,压力也随之增加,需要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设它,当然压力也是动力。而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工作。
  刘健教授对教学方面提出了两点意见:一、不论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的定义是什么,关键是我们应该往哪些方面发展?有以MIDI系统为主要手段的,较为通俗的方向,这个可能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同学;有基于纯粹声音文件的、专业的类型,比如法国的电子音乐,是一种“听觉”意义上的电子音乐,但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发展,因为其在中国的适应面很窄;还有一种以声音为主,但也含有交互式的处理,包括一些预制文件的方式,虽然其接受面较广泛,但是技术要求很高,可能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同学。他同时提出探讨:作为教学规划者,不应该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建立一个动态的,可能非完备的体系。因为目前学习电子音乐的学生大致有两种:“音乐背景”和“工程背景”,他们适应的课程和发展方向是不尽相同的,不能以完全相同的模式培养。他还建议作曲系是否可以再开一门《手工制作电子音乐》课,例如,使用最简单的压力传感器开设一个手工作坊,将压力转变为电流,再将电流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送入计算机或调音台中进行处理,形成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课程。当然这涉及到更多的物理学知识,用非常简单的电子设备来“玩”音乐。刘健教授还呼吁教研室每一个老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本分工作内的事情。他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努力解决自己教的这门课教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还是编写用什么样的教材?
  钱仁平教授发言认为,我们的教学管理,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磨合,教学单位要给教师创作严谨而又宽松的环境,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思考并实践如何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发挥课程的动态发展。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在新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发生很多变化,但最深沉的东西仍然在发挥作用的状况相类似,虽然电子音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电子音乐创作所必须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功”仍然存在,而这,正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的基本与基础内容。作曲系所强调的开展录音艺术专业的教材建设,主要也是指这一块。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再开设一些“与时代结合”、“适应力强”的相关课程。
  赵德义教授指出:一是今非昔比,时代进步神速,“录音艺术”可能改称“音响技术”更加合适。二是体系越严密,可能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不利,创作的观念就是需要更多的个性、更多的想象力。学习技术理论知识是为了给同学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而不能使平台变成绊脚石。三是很多观念技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学习应该更强调实践。这些理论技术都是前人实践的总结,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新东西会更好。他希望这个专业加强观念的更新,坚强梯队的建设,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郑思、江海宁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尊重学生,更要欣赏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创设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
中国民族歌剧从诞生到现在已有80余年的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甚至有过危机,但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艺术之花,有其根植的土壤和环境,同时也因为有
我国公立医院自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后,加强了医院会计事物的管理,保证其运行效率,使得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但在新的会计制度推行以来,依然存在着执行力不足,很多措施没
广东有三大乐种:一个是客家音乐,现称广东汉乐;一个是潮州音乐;还有一个是广东音乐,也称粤乐或广府音乐。这三大乐种在广东民族音乐乐坛,乃至在岭南文化地域中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广东汉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朵奇葩,大家对这一乐种很推崇,几乎所有的音乐辞典都有广乐汉乐这一条目,有关传统音乐的著作,包括《民族音乐概论》《传统音乐概论》《传统音乐导论》等音乐史论中,都必然提到广东汉乐或客家筝乐。但长期以
  新世家族杯·2013中国居家服饰设计大赛公布初评结果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支持,汕头市时尚居家服饰研究院、汕头市耐思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确立,且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规范,进而不断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科学化及规范化进程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画或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围绕文章的话题或主题,综合运用已学语言知识写出文章.但是,现在的初中生英语
学生的心理导向既是一门教育学问,也是对我们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平时与学生谈话交流过程中,坚持“认真倾听,宽容待之,灵活导向”这几个标准,工作没有做不好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的教育更是得到全面的提升。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正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农村教育。教育部在200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举措中提出继续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2004年底,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对苏北五市的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目的是了解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
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可以划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工业建筑,另外一种是民用建筑物,都是建筑工程行业当中的重要构成成分,笔者详细的分析施工管理领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