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8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化文为图,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了;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支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三、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重点段落,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增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富有文采的作文语言,能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更能吸引人、感染人。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  一、准确生动用词语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如此。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使用词准确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  “春风又绿江南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前峰月照半江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
期刊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人格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争强好胜的竞争精神、善于合作的行为习惯、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等,拥有自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培养 兴趣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指示要“树立全民族的
期刊
摘 要: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它在诸多语言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在阅读中学习感悟;2、在写作中注重感悟;3、在实践中沉淀感悟;4、在生活中挖掘感悟。  关键词:语言 感悟 能力 教学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
期刊
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今天,要做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数学发展的主攻方向,对此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重要
期刊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作为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愿意学美术并不是单纯对美术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美术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如何提高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主题,进行了浅析探究。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一方面,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
期刊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机械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等进行人为划分,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教育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道德教育不符合小学生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教育者如何使学校德育从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中走出来,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期刊
由于琵琶造型古朴典雅,音色优美动听,有的学生一看图片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优雅美丽的演奏者,一听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就被吸引住了。但这种好奇心既不稳定也容易转换并消失,教师要设法将学生的好奇进一步发展成为“持久兴趣”,在儿童的心理上形成一种较牢固的展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热情。  在少年儿童学习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中,一般都包含“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心理层次。志趣是人类探究知
期刊
学生的作文已经严重地染上了脸谱化、公式化、虚假性的毛病,学生的个性梭角已被渐渐抚平,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已逐渐消失。如不对作文教学和作文考试进行改革,势必会影响一代人的作文水平和认识能力。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张扬学生个性上作一番努力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  一、教会学生观察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是封闭在室内完成,学生很少有步骤地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他们为了当堂交差,
期刊
问题解决是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状态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应该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学数学,体验问题解决历程,引发深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下面就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