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低年级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这正是对其开展数学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因此,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那么,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去面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1.1 民主教学。用良好的气氛影响学生,是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方面。民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鼓鼓掌,动动手,手脑并用,五官齐下。因为思维的活跃要通过动作和神态表达出来,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言,“我来”,“我来”,这样做是比较好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做到放得开,收得回,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求知。作为教师要懂得:思乐俱得之时,便是思维活动得以启发和成功之际,也是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审美需要得以满足,情感体验得以升华之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地使用表扬和批评。对优秀生表扬要适度,不能捧,当有了错误时,要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和错误。对待学困生,要有慈母般的爱。每当作业做不出来,或完成不了学习任务时,老师不要一个劲地批评、讽刺、嘲笑,而应热情地帮助,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1.2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要师生平等地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宽松的求异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不与老师或书本上的一样,而学生又不是很自信,教师此时就应该鼓励表扬他们积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更应具备一种求异精神、创新精神。不盲目相信书本和一些所谓的权威言论,教师要爱护学生敢于提异议的勇气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对那些有异议的发言,教师要肯定并赞扬。有很多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一定尊重学生,耐心听,千万不要给学生泼冷水,要抑制其他学生的哄笑,嘲弄,要因势利导,通过分析学生的看法与观点,肯定其中正确的,深刻剖析错误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3 评价多元化,激励多样化。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①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②给予“看的见”的表扬。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为喜欢。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之类作为奖品,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③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连在一起,展示评价结果。
  2 创设趣味的教学内容
  2.1 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趣。新课标倡导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让这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以疑激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2.2 创设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一年级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一说故事,小朋友的耳朵就马上竖起来听,以故事贯穿课的始终,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突破了学生上课只有15分钟注意力的说法,保持学生40分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一上课,大屏幕演示多媒体课件:在活泼的背景音乐中,精灵鼠小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时教师问同学们:精灵鼠小弟想带大家去看一场比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它还想请你们来当裁判,高兴吗?(高兴!)好!比赛马上开始了,请仔细看。这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兔和乌龟围着一个大的表盘赛跑。形象、可爱的小动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的背景音乐,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产生了。
  3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无异议的全盘吸收,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不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是机械式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感情的交流,学生就很难对老师和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备课也不能光备课本,还要备学生,估计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灵活而科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这对老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些问题不能一下子要求学生就领悟,要循序渐进。难度大,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教师就得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如果一问三不知,还硬要学生回答,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情绪。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应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些问题还可用讨论的方式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通过比较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的肯定或鼓励。当一个学生圆满解答了问题,并得到教师肯定时,他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时,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更大。   4 积极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也是一项积极的思维活动。实践活动比单纯学理论知识更感兴趣。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上黑板,走上讲台,或到野外实习、考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被清晰感知,被深刻的理解。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凡响。
  4.1 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创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2 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饵,可以刺激自我提高的需要,满足一年级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4.3 小组合作,让学差生也能感知成功的快乐。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学差生孤军奋战,力不单行的局面;可以消除学差生“这个问题,我不会,与我无关”的消极心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创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生活中产生问题,会给学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原来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如此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本质。通过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学中学会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
期刊
【摘 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会缺乏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发挥 想象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
期刊
【摘 要】 切实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创设情境,要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创设想像情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创设先估后验的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动脑。  【关键词】 分析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农
期刊
英语是一门应用很广的交际语言。英语教学要达到交际化的目的,必须使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训练。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此类操练上。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降温”,学习积极性骤减,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充分联系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迁移,满足学生内心情感机制的需求。
期刊
课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渴求知识的激情,追求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驱动性”,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如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质疑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无数次提问,质疑是能推动思维发展的产生创新效果的有价值的疑问,其形式可以
期刊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并贯彻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点认识。  1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开放题活动、数学建模活动等创新教学策略,同时具体指出了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建立民主教学平台等可实践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思路,为创新思维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祖国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创新”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优化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新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强化思想教育,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  创新的
期刊
随着近几年文言文分值在中高考中比例的提高,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已愈显突出。于是,一些老师急功近利,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随意改变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授课,更为极端的是部分老师甚至放弃了现代文教学,一味强化文言文教学,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尽管选文都是精品,尽管教师讲得眉飞色舞,但由于背离了学生实际,欠缺了教学方法,结局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学生睁着双眼却紧闭了心灵。久而久之,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言志”、“缘情
期刊
数学运算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知识与方法技巧,形成数学运算能力的动力。在初中数学的运算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的运算兴趣,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对学生数学运算过程的全面观察和对学生数学运算态度的谈话了解以及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测试,本人发现:极少数学生的数学运算兴趣较浓厚;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数学运算兴趣,但是不能长期保持;运算能力低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