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3.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逐步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也基本养成了质疑的习惯,但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合理、高效的质疑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1根据学习过程,落实质疑时间。当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时,头脑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时,我们就应找准机会,让学生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学习《钱学森》这课时,让学生说出读了课题,你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从而学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如教学《钱学森》,当学生学到钱学森的语言时,学生提出他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将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在理解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
3.2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及时质疑,那对产生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采访、访问等途径解决。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适合自己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实际的合适途径加以解决。
3.3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倾听,既是一种礼貌,更应是一种习惯。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可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质疑水平,因为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也不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反思自己的所得所缺,你必将受益无穷。
3.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产生了问题,思考产生了答案,如何把自己的见解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加强训练,让学生尽量能把心中的内容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来,长此以往,一举两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稿日期:2012-04-13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3.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逐步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也基本养成了质疑的习惯,但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合理、高效的质疑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1根据学习过程,落实质疑时间。当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时,头脑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时,我们就应找准机会,让学生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学习《钱学森》这课时,让学生说出读了课题,你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从而学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如教学《钱学森》,当学生学到钱学森的语言时,学生提出他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将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从而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在理解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
3.2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及时质疑,那对产生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采访、访问等途径解决。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适合自己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实际的合适途径加以解决。
3.3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倾听,既是一种礼貌,更应是一种习惯。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可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质疑水平,因为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也不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反思自己的所得所缺,你必将受益无穷。
3.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产生了问题,思考产生了答案,如何把自己的见解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加强训练,让学生尽量能把心中的内容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来,长此以往,一举两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稿日期: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