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对立的统一体,犹如一副跷跷板,难以处理: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机械的。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预设”与“生成”共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如果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于是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笔、直尺、细绳、剪刀、三角尺、长方形纸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证明,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二、多种预设,促进生成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例如:教学《圆的面积》。预设目标:运用图形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预设圆面积转化的多种教学方案。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
  三、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由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教学预设的框框,捕捉临时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及时放弃预设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创造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有个学生提问:“一场足球比赛2:0是不是比?”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一场足球比赛2:0是比,一种认为足球比赛2:0不是比。看到这两种情况,教师因势利导,把认为2:0是比的为正方,认为不是比的为反方。进行辩论比赛。正方:我们认为2:0符合比的读写法。所以它是比。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比,那比的意义是什么呢?正方: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反方:一场足球比赛2:0这两个数是不是相除关系。正方:不是相除关系。反方:那是两队的比分,是两个队的进球数。正方:(点点头)对。反方:再说两个数相除关系,除数不能为0,也就是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一场足球比赛2:0不是比。正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这节课,因学生的一个问题而放弃了原先预设的教案,创造生成一节成功的课,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放大错误,升华生成
  以前的教师就怕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这样和那样错误,经常藏着、躲着、捂着。其实这种错误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这一动态的过程,生成的知识、技能就更牢固。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課例: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
  师:“63-8=?”
  生1:“63-8=6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个位3-8不够减,所以用8-3=5,再与十位上的6合起来就是65。”
  师:“是吗,那该怎么减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第一种算法:先算60-8=52,再算52+3=55;第二种算法:13-8=5,50+5=55;第三种算法:先算10-8=2,再算2+53=55……还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说:“我想用8-3=5可以,因为3比8少5,所以再从60里去掉5就可以了。”多么独特的方法!拍手称快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与大人的思维习惯是不同的,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更习惯于用比较的方法去想。
  问题就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生成,在这样的动态中不断达成,从而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日渐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基于对一些校园安全事故的分析,我对如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在此作以陈述,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切关注,真正促进我们的学校安全工作得到改觀。  一、 加快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应该永远走在对于某个具体事件处理的前头,即对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我们必须在处理过程中找到法律依据和制度依据。显然,目前我们的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比较滞
期刊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必须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课标”精神,现就在低年级中如何来实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 预习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缺乏高年级学生思考问
期刊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深地感受到作文教学之难。“难”点在于: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优秀的模式可以借鉴;作文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等。尤其是作文教学怎样凸显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怎样让教师智慧的火花在每一节作文课上得以展现,让学生创作的灵感溢于言表,使作文教学富有个性化?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一年多《小學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认为作文
期刊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品德行为有问题,学习困难而暂时处于相对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普遍存在。我们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只有摸清后进生的心理,找出形成其后进的病因,对症下药,用真诚去对待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让他們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阳光中,沐浴在春风里,从而真正成为“后来进步的学生”。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l.主观因素  第一,扭曲的心态和价值观。由于学生本身首先知识缺乏,往往片面错误的
期刊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是每个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怎样才能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提升教师素质,润物无声  1.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
期刊
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一、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按照数学建模的思想编排,即“创设问题情境——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模型应用、拓展”的模式,只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测量”的第一节“毫米的认识”这一内容,书中是这样编排
期刊
作为一年级体育教师,我不但尊重他们的学前所获,而且努力给他们创设童话般的课堂,顺学而导,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兴趣和努力不断相互促进,达到最佳学习境地。  一、 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的探索,提高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或不感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年级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在游戏中
期刊
在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并构建了阅读—操作—游戏—写作等快乐的数学活动模式,支撑起数学校本课程的坚实阵地。现介绍如下:  一、打开数学的另一扇窗户——阅读  在多元化的数学校本活动中,我们倡导的数学阅读主要是指数学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数学网站等的阅读思考活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些思想共鸣和模仿实践。数学阅读的方式是多元的。阅读的过程是对数学思想方法感受理解的过程,是开阔视野的过程,
期刊
语文课堂学习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衡量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近年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但是语文课堂“新瓶装旧水”,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现状仍未改变,学生语文素养未能真正有效提高。如何改变这些现状?我觉得创设“
期刊
如何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就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问题与现状  1、艺术课教师严重缺少。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艺术课教师非专业化现状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的需求极其不相适应。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因缺少艺术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重主课轻副课的现象,语数外一枝独秀的倾向还比较严重。专业化的艺术课教师缺少,一直困扰着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