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人不归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场调度外号张大炮。张大炮每天傍晚下班回家一路上鸡飞狗跳,阵仗很大。他倒是不动手,就动动嘴。两片又紫又厚的嘴唇,上下一碰,“咣咣咣”就成了火力点。
  这一天,他从场部出来,刚转上运材路,就见十三岁的玉芝和十二岁的玉芬、十一岁的成林,仨孩子一架地排车,车上码着满满一车烧火柴。老大玉芝在前驾车,像只健壮的小马那样,低低地垂着头,蹬着腿使劲。玉芬和成林在车体两侧,扶着车沿儿帮着推。人小车大,又重,三个小孩子就像匍匐在地的小动物。张大炮就炸了,开嗓大骂:
  “这老山东子简直没人性,一点儿人性都没有哇!这么点儿的孩子,这是使唤牲口呢!”他也不帮着推,就跟着。跟在车后,一路走一路骂到玉芝家。玉芝爸妈愣呵呵地站在院子里看张大炮尾随着车子而来,两人只是看,一句话也递不上来。张大炮吼道:“这么点儿的小姑娘,让她干这么重的活儿,长成一个大屁股小短腿,你们就称心了?”又追上一句,“是不是?”玉芝妈咕咕哝哝回嘴,浓郁的山东腔刚一出来,张大炮嗷的一声叫起来:“住嘴!别巴巴,你不说普通话就别巴巴!”张大炮接着说:“你看看你都胖成啥样了?你个大老娘们在家养肥膘,使唤小孩子却毫不怜惜,我就问,你咋不上山呢?”这顿吵吵,把几只老母鸡吓得够呛,咯咯哒哒叫个不停。
  张大炮从玉芝家出来没有重回运材路,他顺着玉芝家的木栅栏走小路去了,悄没声儿地趴在修理车间工人王景福家的栅栏上看。王家一家人都在忙,只见清扫出来的院子地上、城墙一般的柴火垛上、仓房上、屋顶上、窗台上、盖帘上、不用的门板上,甚至倒扣着的水桶底上,全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从山上采来的蘑菇、核桃、五味子……张大炮专心地看了一会儿,对准王景福,开炮了。他说:“你们老王家怎么回事?你们一辈子是不是只有一件事,干活、干活、干活!”然后,张大炮眼圈红了,他一低头,一哈腰走人了。半路上他斜觑了一眼密不透风的层层山峦,那一滴眼泪终是从眼眶里迸出来,只不过谁也没有看见。
  张大炮回到家直接就跳炕上去了,老婆看他一眼,赶紧溜边儿躲出去。她知道他必是要听他的宝贝录音机的,而她就烦他没时没晌地听那种“靡靡之音”。她心里想,青天白日地盘腿坐炕上听那玩意儿,好吧,老老实实地听你的,我忍。那你干吗右手做成个耙子样,在蜷曲的腿上不停地“挠”,挠着挠着就把自己弄得泪流满面了,一个大老爷们儿这是个什么德行呢?
  张大炮有一台三洋双卡收录机,他说是自己攒钱买的,但有传言说是调木材的南方人送他的,包括那满满一小柜子原声盒带。收录机他是任人都不借的,哪怕天王老子。起初盒带都不借。后来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小青年开始结婚成家了,差不多的都买个国产的录音机,当中就有林场主任的儿子,他来找张大炮借盒带,张大炮想了想,不借是不妥了,而且只借给主任儿子不借给别人,那更不是人干的事儿。张大炮灵机一动,他买了些空白带,用他的双卡录音机把他所有的盒带都复制了一份。原声带给自己听,复制的带谁借都可以。
  張大炮就爱听个音乐,所以天天听。这个因果关系看起来铁定的成立,反推就成:张大炮天天听音乐,所以他是个爱音乐的人。这样说怎么会不成立?可有些事,因果却完全不搭界。说起来像是挺怪的,可是谁又能活成一个神仙呢?张大炮经常喝酒,但他并不爱酒。他死烦酒,却不能不常喝。
  冬运的时候,他很忙,喝酒的次数也就越多。他其实挺郁闷的,没有办法,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有难言之隐。
  一个冬日的晚上,正下着鹅毛大雪,木材商人请他在山下的小镇大喝了一场,商人留宿在小镇上了,本来也要留下张大炮,可是他不肯,摇摇晃晃坐上了一辆空载的运材车回林场。到了场部,张大炮下车,司机开车继续奔楞场,两个人就此分手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张大炮。河边有一片废弃的苗圃,多少年了,这一块空地什么都不剩了,只有平展展的苗床子依稀可辨。张大炮盘腿坐在白雪皑皑的苗床上,就像坐在自己家炕上似的。他右手虚空地放在蜷曲的腿上,样子就像是舞台上指挥家没有握指挥棒的那只手。张大炮已经僵硬了,两行结冰的泪挂在苍白的脸上,可眉眼和嘴角却是舒心的笑模样。人们就奇怪了,这是哭呢还是笑呢?
  张大炮的老婆自然是知道答案的,可是,她这时候正忙着号啕大哭。除此之外,她是什么也顾不上了。
其他文献
乾隆年间,杨超走马上任巡抚一职。赴任途中有一座古庙,庙宇不大,但对联的口气很大:“守四季清斋,颂轮回真经”。这对联引起了杨巡抚大人的兴趣,决定进庙内休息,看个究竟。  进到庙内,一个老和尚坐在佛堂念经。有人报巡抚大人来了。和尚像没有听见,既不起身相迎,也不开口打招呼,只顾念经。杨巡抚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可谓春风得意。在朝廷中,即便朝廷命官也要高看自己一眼,见老和尚如此傲慢,不识抬举,心
期刊
大嵩卫城里,来了个乞丐。坐于城墙根下,伸手乞讨。  不承想,他被几个小孩戏弄,讨饭碗还被扔进茅坑里。钱百万瞧见了,忙把孩子驱散了。  为首的小孩叫詹天福,钱百万认识,跟他爹詹老板还是好朋友。下午喝茶,钱百万就跟詹老板说了这事儿。詹老板很重视,回头带着孩子找到乞丐道歉,还赔了一个饭碗。  詹天福却恨上了钱百万,认为是他害的自己受责骂。于是,他决心报复。  钱百万养只八哥,嘴儿很巧,会说很多话。清早,
期刊
廷尉到!  狱卒低沉的声音传过来的时候,他正面壁而坐。他清楚地感觉到射在后背的目光,一阵刺痛。  他缓缓转回身,两人隔着栅栏,四目相对。  夜已深。只有狱卒的火把吱吱暗响。  良久,李斯开口:师兄,你可用过晚膳?我给你带来了。  囚徒望了望狱卒放下的饭食,抬头说:酒因何不……不入?李斯!  李斯转向身侧的侍从,那人手托的黑漆盘上,赫然是一个硕大的铜樽。  师兄,今天这个酒,要到最后才喝。你还是先吃
期刊
更元十四年,秦惠文王薨,武王即位。  一日,武王对群臣说:“听说太庙铸有九鼎,代表天下九州。寡人想亲自前去洛阳太庙观鼎。”  群臣纷纷进谏:“不可!洛阳是天子之地,无天子召见不可擅往;太庙是帝王家庙,诸侯不允许入内;九州龙文赤鼎是社稷象征,天子传国之宝,更是不允许诸侯睥睨窺视。否则,天子震怒,诸侯讨伐,秦国大祸临头了!自有社稷以来,还没有哪个诸侯敢产生这样的想法。”  武王只得不再提起此事,他一边
期刊
刚进家,鹦鹉就告诉我说,先生,你太太今天说你坏话了,她说你又矮又丑,还没本事。  它真这么说过?我问。  我啥时候骗过你?不信你自己去问你太太去。  我太太坦率地承認了,她说,难道你就没说过我的坏话?五一那天,你就说过,我的腰跟水桶一样粗,要不是鹦鹉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  我气坏了,把鹦鹉送给了大张。  不久,我又从花鸟市场弄来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一点儿都不诚实,就知道整天骗我。举个例子,有一天
期刊
这是市郊的一座公墓,今天他又手捧着桃花来看她。他掏出纯白的湿巾纸,小心翼翼地为她擦拭着脸。墓碑上她的眼睛还是那么清澈透明,她的表情还是那么甜美安静,他记得这张遗像是他十年前拍的一张照片。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他和几个同学相约去郊区踏青,他们走进了一大片桃树林。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他被阳光下满世界耀眼的桃花所震撼,于是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疯狂地按下快门。回到家他将这些照片输入电脑整理时,突然
期刊
我们搬到新建小区没多久,邻居大婶带领着大爷孙子孙女也风风火火地搬进来了。这使我们原有的平静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  跟邻居家只有一墙之隔,几乎每天早上,我都是在大婶的叨叨声中醒来。她不是在训孙子就是在训大爷。这跟我原先设想的鸟鸣虫叫,竹林沙沙的场景完全不同。  大婶搬来的第二天就占领了原本就拥挤的走廊,走廊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箱子,还时不时飘来腐烂果子的味道。我心里暗喊倒霉,邻居不仅扰乱了我的听觉
期刊
甲乙二人在办公室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甲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听说丁前两天辞职了。”  乙从报纸上挪开眼睛:“为什么呀?”  隔壁办公室的丙过来还报纸,听了俩人的对话,说:“肯定有事!”  甲警觉地问:“什么事?”  乙说:“他工作干得不错的,为什么呀?”  丙说:“肯定有事呀。”  甲感觉丙的话意犹未尽,正想追问,丙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丙掏出手机,说了句“走了啊”,然后一阵风溜出去了。
期刊
暑假的一天,李丽晚饭后下楼散步,发生了一件让她尴尬的事。  就在住宅小区小花园的小道上,竟然和同事杨小建意外相逢。  他们是大学校友,杨小建早入学两年。那时学校的文学社,搞得风生水起,两人都是文学社里的风云人物,因此相熟。先后畢业工作,又先后进了同一所学校。  生活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在文学社的时候,两人的故事就已经埋下伏笔。听说杨小建追李丽奋不顾身,差点儿因此失去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资格。也有人说
期刊
楝树果挂在树上。  楝树花开在张潇潇的心里。  十五岁那年,张潇潇喜欢坐在村口,望着村头的大树发呆。不干什么,就发呆,光发呆就能坐半天。  大树长在村东头,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小村的坐标景物,彼时的张潇潇并不大懂得什么是景物。  他只知道,树大,真大,比三个,不,比三十个张潇潇的身高加起来还要高。会触到天上吗?云朵里到底有没有天宫和神仙?或者干脆就是孙悟空的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显然,眼前这朵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