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多克》:“大众平等社”的乌托邦写作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伯特-骚塞曾期吩在美洲大陆建立起平等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大众平等社”(Pantisocracy)。他在其史诗《马多克》中通过叙述主人公马多克试图在美洲大陆上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来传达他的“大众平等社”思想,但马多克的最终失败体现了骚塞对当时社会黑暗的失望与讽刺。在资本主义剥削的社会里,通过移民来实现“大众平等社”最终只能成为乌托邦幻想。
  关键词:罗伯特·骚塞 “大众平等社” 乌托邦写作
  一、引言
  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是“湖畔派”诗人之一,英国“桂冠诗人”。骚塞年轻时醉心于法国大革命,思想激进。但法国大革命后期暴露出一些与其初衷严重不相符的问题让骚塞对法国大革命彻底失望,因而逐渐迈向保守。骚塞对充满战争、罪行、自私、暴力的社会彻底失望,他期望移民美洲,“像卢梭那样回归原始独自生活”。1794年,拥有着同样理想信念的罗伯特-骚塞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相识,开始了建立“大众平等社”的计划。他们期望在美洲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淳朴善良的共产主义社会。移民美洲是计划重要的一部分。骚塞想要通过出版文章来获取资金来源。《马多克》就是骚塞在此期间创作的一部史诗。骚塞将其关于“大众平等社”的构想写进史诗中。但《马多克》直到1805年才得以出版,在创作《马多克》期间,骚塞渐渐意识到设法在资本主义剥削的社会里通过移民来建立“大众平等社”是不切实际的。《马多克》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多克所处国家威尔士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借以讽刺当时的英国;第二部分描写马多克在美洲试图建立平等美好的社会,即骚塞向往的“大众平等社”,结果却失败。因此,《马多克》实为一部讽刺和批判当时英国社会黑暗和殖民剥削的史诗,“大众平等社”也终将成为一个像乌托邦一样美好但不存在的地方。
  二、逃离威尔士
  (一)对等级制度的痛恨在中世纪君主至上、等级森严的欧洲,上层阶级生活骄奢淫逸,而下层人民生活则是苦不堪言。威尔士国王大卫与王后艾玛的婚宴在骚塞的描写下成为欧洲严格等级制度的缩影。“宴会上宾客落座,地面撒满绿色的灯芯草。大厅高处坐着国王大卫。他美丽年轻的妻子艾玛,身着新娘长袍坐于他身旁”。骚塞在其注释中也提到皇家大厅的座位顺序依照身份高低有序排列。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国王大卫自然位于大厅高处,居于首位,其他人的座次亦有章可循。通过婚宴上座次的描写,欧洲严格的等级制度可见一斑。当马多克从美洲返回威尔士时,抚养马多克长大的优瑞恩提醒马多克尽快去参见国王。优瑞恩的急迫和担心有力地体现了威尔士王室的等级分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即使是亲兄弟也应在回来的第一时间去参见国王以示尊重。与等级鲜明的威尔士不同,美洲社会更多的是平等自由。同样是宴会,当马多克宴请赫曼部落的女王伊利亚波和王子阿玛拉塔时,他们亲密地坐在一起,没有根据身份地位规定座次。除此之外,当马多克从威尔士再次回到美洲时,他不需要立刻去见女王以示敬意;相反,女王为迎接马多克的归来而主动前往马多克的居住地“凯尔马多克”拜访他。他们平等相待,这里不存在阶级的尊卑束缚。骚塞仅仅通过这两个小小细节的对比就将威尔士的压迫不公与美洲的平等自由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对邪恶统治的绝望除了制度上的压迫以外,威尔士国王大卫邪恶残忍的统治也让马多克的期望变成泡沫。大卫在前威尔士国王死后,通过残害兄弟们成为国王。更令马多克无法接受的是,大卫对此毫无羞愧和悔意。“當我和那个叛徒赫尔决一死战时,实际上我也经受了很大考验。没有优势地位,没有饥荒、疾病、风暴的帮助,只有那无情的面对面的殊死战斗”,大卫在马多克面前得意地描述着与赫尔战斗时的场景,他对于自己的罪行没有一丝羞愧,反而向马多克炫耀起自己在战争中的英勇。当王后艾玛提议为马多克的兄弟们求情时,公主格尔维亚惊慌地说道:“姐姐,不要去试探他,你根本不了解他,去提起这样一个危险的话题,是十分愚蠢的冒险。”格尔维亚对国王的恐惧与不信任充分体现了大卫的残忍无情。马多克回忆起儿时兄弟情义,无法接受如今手足残杀的局面。如今的威尔士被极权统治,国王惨无人道,人人自危。正当马多克对未来感到迷茫之时,凯德沃伦建议他远航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立起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马多克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最终带领着一批威尔士人来到美洲大陆上重新开始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对欧洲不再抱有幻想,骚塞的目光越过大西洋落在刚刚挣脱帝国暴政、摆脱剥削的桎梏、宣布民主自由的美洲大陆。”骚塞对当时欧洲烽火连连、党派间夺权厮杀等暴行感到失望,希望通过移民美洲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模范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的马多克成为骚塞这一抱负的代言人,他决定前往一个未被发现的地方重新开始,摆脱所有的压迫、罪恶,在那里建立起平等自由的社会。
  三、“建立”“大众平等社” (一)实现财产公有 财产公有是“大众平等社”的重要理念之一。“财产为新共和国的成员获得并共同持有。这一制度被称为‘财产公有制’(aspheterism),它将从根源上铲除自私自利”。食物的自由获取和土地的自由使用是骚塞用来体现这一思想的重要例证。在美洲,每个人都可以不受约束地从大自然中获取他们所需的物品。当地居民通过打猎捕鱼等来获取食物。这里的生活没有受到私有制的侵蚀,他们可以自由支配自然界的物资,自给自足。当地居民可以在空地上自由建筑房屋,每个村庄都有用来接待陌生客人的“陌生人的房屋”。马多克在赢得与阿兹特兰部落的战争后对国王说道:“还赫曼部落自由!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挑起战争,也不会将你的子民赶出这片他们辛苦创造起来的家园。世界很大,足以容下所有人。”马多克的话恰恰印证了土地的公有,人们可以在空地上建造自己的住所而不受限制。马多克一行在美洲也获得了一块土地:凯尔马多克,并在那里建立他们的房屋,进行耕种,之前的荒地成为马多克一行人在美洲安居乐业之地。在荒地上耕种及建造房屋等也属于建立“大众平等社”的一部分。骚塞认为“每个人每天应该工作两到三个小时。他们工作的产出足够支持生活。劳动所得为大家共有”。在美洲,人们自给自足,工作轻松,财产公有。这正是骚塞理想中“大众平等社”的样子,没有贫富差距,也没有剥削的私有制,人们安居乐业,平等自由。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给力”的政治课如同一场充满激情的演唱会,让学生狂热起来,参与进来,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地学、积极地学,热血沸腾,学生过后仍然会对这一堂课记忆犹新,记得这堂课的活动,就容易联想学过什么,这比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重复强调某知识、某能力的重要性要更能够起作用,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教学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作为觉醒的知识分子魏连殳,在现实中自身的身份遭到认同危机和模糊化的同时,精神、心理、身体也从渺茫的希望中走向了惨痛绝望,进而向着自身和社会展开了双重的复仇。魏连殳的孤独和悲剧并不是个人的,而是“五四”知识分子群体性的写照,更是鲁迅的自我隐喻。  关键词:《孤独者》;身份;绝望;复仇;孤独  《孤独者》“精心地述说了一个过去的激进者‘堕落’的过程,提供了一个独异人转变成厌世者的丰满侧像”a
摘 要: 博兹瓦纳女性作家恩涂米的短篇小说《白色》刻画了一个过失杀人犯从记忆丧失到追回记忆的心路历程。作者通过距离控制、错综复杂的时间安排以及循环往复的空间结构等手段使得读者在对主人公的共情中、在对主人公过去的“疏离感”中、在小说错乱的时空结构中、在模糊了视线的一片白色中,无法对主人公的犯罪事实做出合理判断。原本的杀人事件因为作者有意对犯罪情节的淡化而完全失去恐怖色彩。整部小说陷入一个“白色”的死
摘 要: 《满族说部 “窝车库乌勒本”研究》是整体研究“窝车库乌勒本”的开拓性著作,拓展了满族说部的学术空间,提升了满族说部研究的学术高度,为后续的满族说部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新的思路,显示了高荷红独立思考的科学研究精神。  关键词:满族说部 “窝车库乌勒本” 高荷红  满族说部体例庞大,包罗万象,蕴含了天地形成、人类诞生、部落征战,以及满族先民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精神生活等内容。根据演唱内容和演唱方
摘 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电影是一种最具娱乐性、最为通俗易懂、读解成本相对最低的媒介。电影的政治功能是提升政治认知、激发政治情感以及灌输政治意识形态。一些国家和政府常常运用电影这一政治沟通工具来影响公民政治思维的型塑,通过电影这一潜移默化的艺术方式来影响人们对于政治权威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而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就是通过政治隐喻来反思美国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动画片 价值观 电影 新媒
摘 要:翻译美学的最终目标指向翻译文学作品的审美再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和“玄禅”合一的思想特征构成了其诗歌审美的主体。《辛夷坞》是王维诗歌的代表作,译者在将其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诗歌审美特征的再现,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辛夷坞》 诗画合一 审美再现  《辛夷坞》是王维在辋川闲居时所作的二十首绝句之一,收录于《辋川集》中。明代学者胡应麟认为《辛夷坞》是“五言绝之入禅”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国有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加快了步伐,但与此同时,研发产品良莠不齐、产品创新度低、销售困难等问题都对新生的文创产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在如今的时代大潮下,非国有博物馆更应该不断探索,在设计、宣传、营销等方面明确方向、加快实践,取得文创产品研发的新发展。  关键词:文创 非国有博物馆 宁波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资本的不断累积以及国家鼓励博物馆多元化建设
摘 要: 汉德克的剧作《骂观众》具有某种界标性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文字游戏,既戏谑机智又饶舌啰唆,仅仅保留了一些微弱的戏剧特征,因为那些曾经坚固的戏剧要素在《骂观众》里荡然无存,但实际上它是一部针对戏剧进行公开反思的剧作,把观众与演员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通过惊世骇俗的方式实现感情伤害和颠覆,从而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的在场。《骂观众》是剧场艺术的精神同仁,预示着新的戏剧时代的到
摘 要: 细节被称作“构成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最小细胞”,而鲁迅名作《孔乙己》的生动之处,正是在于那些富有特征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本文通过对“摸”与“排”两个细微动作的分析,来探讨“孔乙己”悲剧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动作细节 悲剧 孔乙己  细节被称作“构成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最小细胞”,而鲁迅名作《孔乙己》的生动之处,正是在于那些富有特征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在“摸”与“排”两个细微动作细节的对比之
摘 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词句虽短,却奏出了一首沉重、凄凉的“亡国之音”。诗人将自然万物的永恒与人生世事变化无常进行了对比,委婉而深刻地道出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悲怆。通读完全词,读者不难从中感受到诗人之“思”、之“痛”、之“悲”以及蕴含在“悲与思”之语境下的时空意识。  关键词: 李煜 《虞美人》 时空意识  一、“悲”之入手  谈起后主之词,王国维先生曾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