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各国之间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汉语言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语言,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为汉语言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有一些挑战。国人对汉语言的学习的重视程度在逐渐下降,很多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文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便是传承,所以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S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029-01
一、序言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各国的影响也逐渐突出,我们在面对全球化为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需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就拿文化来说,现如今人们“崇洋媚外”的现象越发严重,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慢慢在人们的印象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洋节日”。汉语言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仅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却能侃侃而谈。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只是表面的理解,无法触及到里层。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去挽救和宣传。
二、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现如今,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因为学生时代的基础并不够牢固。在中学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内容比较简单,而此时的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高考做准备。语文这一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显然没有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重要,所以说,教学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未能培养起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而在大学时代,学生更是看重本专业的课程学习,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成年人更沒有兴趣学习汉语言文学,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学生时代。
(2)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最为明显的便是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那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意味着能够找到更好的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比如:研读外国文学作品。当自己开始主动探求国外文学作品时,很容易被吸引,对自己祖国的文学作品,却未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长此以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措施
(1)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
学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其次,应该组织适当的交流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分享自己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心得体会。外国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冲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忘记了传承。所以说,只要是在充分了解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去学习外国文学知识,我们就不必担心。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阻止学生去学习外国文学,而应该是在学习外国文学之前,先培养出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进而对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为学习外国文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积极推广汉语言文学
汉语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语言,这其中的魅力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不应该仅停留在本国。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引导汉语言文学作品积极地走出去,去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方说,建设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讲述中国的文化,比如孔子学院等。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去推广汉语言文学,去慢慢向其他国家传递中国的文化。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形因素,便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关注我国的文化,经济实力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反作用。所以说,要想中国汉语言文学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推广手段,还有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让汉语言文化的推广更加顺利,走得更久远,变得更辉煌。
四、结论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当务之急是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位国人都能够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这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针对各项考试来展开,还应该是针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进行,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我们自己对汉语言文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们才不至于担心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腹背受敌,也不会身处“崇洋媚外”的尴尬境地,我国汉语言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才不会流失殆尽。只有在本国打下扎实基础,我们才有能力、有人才去国际舞台上推广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并且利用全球化趋势,采用适当有效的推广方式,去让更多的人来领略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化背后的强大力量。相信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将是可持续的、一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阿依古丽·热西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
[2] 仲兰.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0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S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8-0029-01
一、序言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各国的影响也逐渐突出,我们在面对全球化为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需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就拿文化来说,现如今人们“崇洋媚外”的现象越发严重,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慢慢在人们的印象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洋节日”。汉语言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仅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却能侃侃而谈。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只是表面的理解,无法触及到里层。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去挽救和宣传。
二、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现如今,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因为学生时代的基础并不够牢固。在中学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内容比较简单,而此时的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高考做准备。语文这一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显然没有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重要,所以说,教学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未能培养起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而在大学时代,学生更是看重本专业的课程学习,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成年人更沒有兴趣学习汉语言文学,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学生时代。
(2)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最为明显的便是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那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意味着能够找到更好的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比如:研读外国文学作品。当自己开始主动探求国外文学作品时,很容易被吸引,对自己祖国的文学作品,却未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长此以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措施
(1)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
学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其次,应该组织适当的交流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分享自己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心得体会。外国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冲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忘记了传承。所以说,只要是在充分了解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去学习外国文学知识,我们就不必担心。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阻止学生去学习外国文学,而应该是在学习外国文学之前,先培养出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进而对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为学习外国文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积极推广汉语言文学
汉语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语言,这其中的魅力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不应该仅停留在本国。我们应该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引导汉语言文学作品积极地走出去,去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方说,建设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讲述中国的文化,比如孔子学院等。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去推广汉语言文学,去慢慢向其他国家传递中国的文化。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形因素,便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关注我国的文化,经济实力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反作用。所以说,要想中国汉语言文学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推广手段,还有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让汉语言文化的推广更加顺利,走得更久远,变得更辉煌。
四、结论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当务之急是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位国人都能够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这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针对各项考试来展开,还应该是针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进行,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我们自己对汉语言文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们才不至于担心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腹背受敌,也不会身处“崇洋媚外”的尴尬境地,我国汉语言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才不会流失殆尽。只有在本国打下扎实基础,我们才有能力、有人才去国际舞台上推广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并且利用全球化趋势,采用适当有效的推广方式,去让更多的人来领略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化背后的强大力量。相信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将是可持续的、一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阿依古丽·热西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
[2] 仲兰.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