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R三角模型”构建及应用——以高考电学实验题为例

来源 :物理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欧姆定律和电路相关知识,结合常见的电学实验,通过分析、总结、提炼,探索构建蕴含多种思维方式的“UIR三角模型”,以高考题为例介绍该模型的运用方法.“UIR三角模型”能启发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激发创新思维灵感,在分析电学实验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物理学简要论述了课程育人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具有引领作用.通过分析大学物理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课程的育人范畴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育人目标是求真、至善、唯美;据此进一步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元素分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类,使思政元素紧扣课程育人核心.本文最后介绍了世界观求真范畴的课程思政案例“光的波粒之争”的教学实践.
相同的物体彼此堆叠,形成独立的塔.通过施加突然的水平力来卸下底部物体,以使塔架的其余部分下降到地面上,并且塔架保持直立.本实验将研究该现象并确定允许塔保持直立的条件.从项目本身出发,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块的数量、块的规格,水平力的大小等相关变量进行实验和探究.先利用所学的动力学知识从理论上分析,再进行具体实验得出相关数据.进一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建模,建立对其他类似现象的描述.
对两种不同性质的有心力作用下的椭圆运动所遵循的规律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归纳和总结,对有关椭圆运动的两个物理问题进行巧妙解答.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智能虚拟技术与物理课堂结合的要求日益增长.以“流浪地球”为主题,利用智能虚拟技术模拟地球与木星的相遇.真实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中力的作用.面向中学物理教育,将智能虚拟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提升物理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对新时代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光散斑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在测量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激光散斑成因及其漂移现象.本文从激光器输出的基模高斯光束出发,基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出成像平面上光强的分布,寻找到了成像平面上各点光强不同是导致激光散斑的直接成因,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光强分布与散斑图样,佐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定性分析了人眼移动观察时的漂移现象;定量研究了相机移动观察时的漂移现象,建立了散斑漂移速度与光点移动速度依赖于相机焦距等参数的定量公式,通过实验研究,印证了实验与理论的一致正确性.
物理教学离不开理想化模型的建构,简化的理想模型能够帮助中学生在现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物理问题中,如果不充分考虑理想化条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容易产生认知矛盾,不知所措.以一个有趣的静电场问题为例,揭示理想化模型的局限性,强调“去理想化”思维习惯的重要性.探讨分析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其对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以倍压整流电路为例,探究了如何将忆阻器引入到本科实验教学之中,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忆阻器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思想和经验的交流平台:对于执教者取长补短,对于听课者对比内化,物物交换最终得到的只是其中一个物体,但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换最终却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一场精心准备且“蓄谋已久”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一定对教师的专业提升有显著的效果.文章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联合进行的一次关于“质量”的初中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例,阐述同课异构研课中忌讳的是“同”,追求的是“异”,这个“异”是授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集中体现和展示.
以著名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周长为例,总结了4种测量地球半径的简单物理方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太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的物理知识,通过人眼观察,辅以直尺、绳索、计时器、水容器等简单的测量工具,经过几何光学计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周长或半径,并分析了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应用,对现代的大地测绘工作、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新的物理实验的开发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混合式教学能够结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近年来一直是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热点.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支撑,开展了历时8年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以“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练习巩固”为主要教学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翻转课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模式融入混合式教学,利用慕课堂和课堂应答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突破了大班条件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困难,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