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课堂注意力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但我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能力,随时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好整节课,达到人人爱听课、会听课的效果。
  一、创情境,抓好奇
  “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可以说篇篇文质兼美,充满了情趣,教师教学时只需简单地创设意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二年级学习《狐假虎威》,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几个动物头饰,上课时带着这些头饰进教室,学生一看见便“哇”的一声,期待着老师能让他们带上这些头饰,于是,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直奔本课主题。
  二、激童趣,乐听讲
  教师在上某一内容或一堂课之前,可利用导语和提问或编儿歌、猜迷语、编儿歌等同学生谈话,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好这一内容或这堂课。如刚入学的儿童初学汉语拼音,教师在讲述学拼音的重要性时,可编儿歌:“学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以其激起学生学拼音的兴趣。还可以编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拼音的童话王国,在里面我们会交到很多的字母朋友……”这样的开场,就不用担心学生接下来的上课表现了。
  一些心理学家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如在教学字母时,除念准其音、讲清发音要领外,还可用手与手指拼成与字母相近的形状,或让学生用肢体做一做字母,或几个同学共同表演,用他们的形体表现一个音节。这样化枯燥为形象,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兴趣帮助记忆,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
  三、引竞争,展竞赛
  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是教师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起举一反三之作用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正当竞争中发挥才干,使全体学生更集中注意力于竞争活动,从而加深理解与记忆,如各种知识竞赛、游戏、表演。一年级学拼音,教师出示一个音节,由学生用四声进行组词或说句子,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接得又对又快。这样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四、表建议,倡合作
  学生孤独地自学往往不能持久,特别是碰到难题更易搁之不管。很多研究表明:讨论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少年儿童也乐于群体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群体活动的参与心加以引导组织各种讨论活动。在教学中对文章的重点段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也可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所见、大胆畅谈,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究竟自己的见解正确还是他人的正确,在接下去教师的讲课中他们自然会更集中注意力以求正确的答案,讲课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青蛙看海》等内容里有很多空白之处,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讨论,注意力薄弱的学生也受到了“群众”的激励和督促,听课注意力迅速增强起来。在想象与讨论中,增强了注意力,加深了认知的印象。
  五、小插曲,调气氛
  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是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用脑卫生的要求。小学生不可能整节课保持紧张兴奋状态,所以在不影响教学、不扯得太远的情况下,适当谈及与课程有关的小故事、穿插教学游戏,旁敲侧击,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另外,恰当的笑话,也可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有注意激情、激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精力集中,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六、主表扬,亦批评
  我们知道,学生如果忽视了教师的劳动,课堂上听讲不认真,课后再自己去自学,就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点外,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进步,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予以肯定,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教师的一句“很好”和一个微笑,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扬能使学生精神振作、兴趣盎然。批评,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可直接提醒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纠正。课堂上,目光是最好的批评形式,它既不容易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致于使受批评的同学当众出丑。要始终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
  总之,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问题一直都是我们低年级老师时刻关注的问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这样才能行之有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好整节课,达到人人爱听课、会听课的效果。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和最终结果。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积极进行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期刊
在我国,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一、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曾几何时,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语文课上,用“发现”一词造句。孩子甲说:“我发现一只母鸡围着草堆转。”老师嗤之以鼻。孩子乙说:“我发现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老师用可能找到的赞美词把他夸奖一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期刊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课记忆困难、学习犯难的情况,我在教学中就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行了尝试。  一、编写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记忆基础知识。  初一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并配有辅助文,可读性强,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能让学生比较感兴趣。但读完历史小故事后,学生短暂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消失了,因此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来讲,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状况,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活动课内容应是开放性并具时代气息的,活动课应以学生为中心,主要体现人人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内容新颖 人人参与 提升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集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期刊
今天我在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上了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课堂上学生与我配合得较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流畅的科学探究课。  在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向资历较高、经验很丰富的科学教师不断请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益的关键。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使课堂充满温馨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
期刊
让学生亲历体验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要把握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质的飞跃。要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
期刊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这就要求老师“关注生成”、“驾驭生成”,使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增添光彩。  一、巧用“意外”,引导探究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课始,我让学生任意报数,师生比赛谁先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正当我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几个“不识时务者”打乱了我课前的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