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民主环境,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创设情境,发掘问题,激发提出物理性问题的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立足于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
  一、课题研究的起因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物理教育属于科学教育,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
  一般来说,是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讨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真知、学到方法、得到发展。而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形态对学生主动的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此基础上,在物理教学中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比如: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材一开始就呈现“电动势”的概念,说法是:电动势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这一表述虽然非常通俗,但学生学到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说开路?”“电路开路和不开路电源电压不是一样吗?”这里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能提出如上的问题,说明学生所学的新的概念与学生在初中时就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电源两端的电压总是不变的发生了思维碰撞,如果学生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干脆就理解为“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压”或“电动势就是电源电压。”这对于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不利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重新安排、重新组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其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和观点。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操之过急,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提出的能力,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启发、点拨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民主环境。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总是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自己的问题。
  2、注重科学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在物理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结合课外的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
  3、倡导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注释、插图、思考和讨论,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或隐含着“问题”、理论、概念、原理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有些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而存在很多问题。
  4、创设情境,发掘问题。物理实验是根据教学要求而创设的一个用于探索物理问题的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会形成很多“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疑问,从而引发他们去解开迷团的强烈愿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可以这样说,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科学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把趋势外推模型和ARIMA模型结合起来可构建混合时间序列这一新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并以1978~2000年我国GDP总量数据为依据,通过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根据建立的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书育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要做“教学相长”,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教育不能重教书轻育人,而应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应通过赏识激励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 赏识激励策略    《说文》中“教”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被被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这
记得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音乐老师初次见面通常会问:“同学们喜欢上什么样的音乐课?”三思过后同学们总是会很理想化的说出很多具有时代感的点子:最好能唱些流行歌、听些流行歌.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一、课程评价定义   
本文从发挥灌输对象的主体性、丰富灌输的内容以及创新灌输工作的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灌输理论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电力建设过程中的土建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土建施工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有重要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有效提升电力建设工程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研究
示功仪测试装置是用来对油田各种示功仪进行检定的标准装置。它主要由负荷产生部分、位移发生部分及高准确度的力值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其原理是由中央控制器给被检示功仪
水利工程管理作为整个工程各个部门能够协调并正常完成工程任务的核心,对整个工程的有序进行和质量实现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整体管
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教学 理论基础 基本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电气试验危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