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高职思政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弊端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思政课在教学及考评上要以此为目标,但是现有的考评方式却存在以下弊端:
  1.考核目标简单化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高职思政课程考核体系至少要达到对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想素质和政治信仰等几个方面的考核。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只突出了知识的记忆,分析能力的考核,忽视了更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评价。考核目标简单化不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抑制了考试机制作用的发挥。
  2.考核内容书本化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传统的思政课考核内容是书本上的理论、原理,学生临阵突击记条条背框框,等同应试教育,考核只是记忆能力和知识现出能力,这种重“知”轻“行”的考评方式,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3.考核方式单一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传统的考核方式要么“千人一卷”,要么“一篇论文定终身”,虽然把出勤、认真听课、讨论参与程度等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评,但大都标准模糊,形同虚设,最终还是突出了知识为本位考核,把掌握理论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效果,更不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状况和能力素质等情况。
  4.考评主体单一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传统考评主体是教师,课堂就是评价中心,忽视学生在课堂之外及工厂和服务场所的表现,随着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在实训、实习等实践学习离不开企业人员的评价,因此单一的考评主体限制了考试机制作用的发挥。
  二、制定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考评原则和考评方式
  本着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为专业服务为目的,制定全程、立体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所谓全程化考试,就是打破过去期末一次考试,或一篇论文定分数的考核模式,将期末考试“化整为零”,即将考试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学生每堂课的表现、出勤、每次发言、每次学习成果等,都有成绩记录,都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将考试纳入教学全部过程之中,使学生感觉每堂课都在考试,所以叫全程化考试。配合全程化考试实行,要制定过程性考核记录,这种考核方式全面落实了高职教育提出的“课堂如职场,上课如上岗”的学习要求,突出过程性考核。
  所谓立体化考核,就是打破过去只依据文字知识来考查学生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依托项目(任务)把能力目标作为考核重点。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把考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对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的考查。如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评。形式分为小论文、时事热点评论、演讲、ppt观点演示文稿、调查报告、竞赛、讨论提纲、情景剧、模拟法庭等。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理论知识,也考核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工学结合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相一致,学生和企业人员与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而且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多方面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也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三、高职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效果
  1.通过考试方式改革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积极性。教师上课组织教学容易了,上课积极性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改变课堂沉闷的教学状况,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局面,从而获得双赢。
  2.解决了过去教师与学生对考试只关注分数的问题。改变学生考前死背,考后脑袋空空学习方式,使考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不再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能力而学习。使考试成为引导激励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
  3.思政考评方式的改革,使思政课实现了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不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职业精神,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等职业素养方面也得到有益的滋养。
  四、高职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需要注意问题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要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监督与考核,从而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积极探索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考核体系。
  2.制定易操作、可量化的考评标准。德鲁克大师说过“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考核标准量化了,结果才会客观、公平、公正。考评的方式操作性不强,就是空头理论,没有操作价值。
  3.以教师、学生、企业为考评主体时要以思政教师为主角。思政教师是考核原则、方式、考核流程的制定者,在考评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自主评价和互评,还要指导企业人员正确对学生评价。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艺术性融合一体。那么,如何来融合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起学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一栋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建不好高楼就不稳,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数学呢?那就得让教师好好费一番心思了。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健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课程标
期刊
摘 要:落实新课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积级主动地探索,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期刊
摘 要: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提出问题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的推进,旧的评价体系已然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树立一种正确的评价与考试观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已成为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传统历史教学评价观的弊端  1.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判定,其评价结果不可避免的打上教师的主观臆断性,对学生来说,这种评价具有强烈的被动性。
期刊
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条件或手段,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新时代的学生,已不再是仅要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在现今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极力思考。”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人才。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学科,在塑造人才方面,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间如何培养学生读语文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学生参与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而感到苦恼。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形,使我们的课堂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想这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一、引导学生质疑,以疑问激活课堂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富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的产生往
期刊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  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
期刊
摘 要:笔者从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文明素养不够等不良行为习惯入手,提出通过制度规范、榜样示范、心理疏导和家校合作等途径,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着重探讨了在中职德育教育中,针对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强化规范,促使行为习惯养成,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等。  关键词: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  教育是生长,本质是人的发展,而教育的过程则是解放个人天性、发掘才
期刊
摘 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建章立制,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行为。然后建立评价体系,落实养成教育。同时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途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