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底,被誉为“国画葡萄第一人”的方凌应邀在香港为《香港商报》做了9个小时的中国画笔会,并在活动中与香港经纪人敲定参加今年夏天美国大型笔会的协定。如今方凌的画,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热门藏品,一幅“葡萄”藏品就售价18万元。
这样的风光却是曾经的方凌不敢想的。
锒铛入狱、两次越狱、十年逃亡、被女友举报后成为知名画家……方凌的人生像一出反转剧,而他把他今日的所有都归功于站在身侧的妻子王节。
为学画锒铛入狱
58岁的方凌出生在重庆一个工人家庭,本名彭勇。父母离异后,方凌跟母亲生活。母亲读过旧私塾,在书法绘画方面颇精通,方凌深得母亲真传。
四岁那年,方凌坐在书桌前画画,舅舅赞不绝口,那句“长大能成画家”刻在方凌心底。十岁,母亲给他取了艺名——方凌,希望他在艺术道路上,有凌云志,能直上云霄。可真正拿起画笔,是到19岁。为了学画,在农村插队的方凌要走70里山路到县文化馆,沿路的风景、生活的点滴都成了他的素材。“1978年回城后,我成为江陵厂的石匠,成了家也有了儿子,但依然坚持画画。”
1986年,方凌不断给厂长写信,要求做销售,“想有更多收入学画,也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厂长果真被方凌的热忱打动。方凌带着笔和纸跑销售,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还以画会友,将写生作品送给朋友。一次,朋友收到画作后感叹:“你要能到西南师范大学进修,跟苏葆桢先生学两手,拿个文凭,以后就能当职业画家了。”
此话正中方凌下怀,几年前,方凌曾蒙苏葆桢数次点拨,从什么都画到专画葡萄,“若能成为苏葆桢老师的学生,艺术造诣定会不同。”可高达上万元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鬼迷心窍地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做生意,再用赚来的钱填账和进修。
1988年初,方凌顶着招摇的卷发、踏着纯白的皮鞋,俨然一副前卫艺术家的时髦打扮。领导看出端倪——这与他每月70元的收入并不相符,查出问题后警告方凌:“5月1日前,必须退款,否则就起诉。”
方凌凑不出那么多钱,公款都压在货里,他再次做出错误的选择——逃跑,“我有双重人格,追求梦想义无反顾,对待困难却习惯逃避。”
一年后,逃到新疆的方凌无意间看到报纸上的公告:“10月30日前投案自首可以减刑。”为此,他回重庆自首,被判了5年。
越狱!越狱!
1990年5月,方凌开始在长寿凤城监狱接受改造。服刑一段时间后,自由惯了的方凌就耐不住枯燥而寂静的日子,于是萌生“逃跑”的念头。
几月后的一个阴雨天,在外出劳作的路上,方凌一直暗中留意周围的情况,趁狱警不注意,悄悄逃跑回家,准备看看年幼的儿子。哪知当天晚上,狱警就出现在他面前。
方凌被关了禁闭,加刑10个月,成为重点看护对象。无望的妻子选择和他离婚,儿子也判给了妻子。
没了亲情的念想,还有自己追求的梦想。方凌觉得压抑:“完全没时间画画,练了十几年就这样荒废了么?”他不敢细想下去,没有出路的未来让他再次想到逃跑。
为重拾狱警信任,方凌善待狱友,做工总挑重活干,还将逃跑计划在心里演练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机会来了,1992年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同样是去劳作的路上,方凌见附近没有狱警,就假装低头系鞋带,观察好地理形势后,又一次逃掉了。
不一会儿,方凌就听到狱警们追捕的声音,他没有像上次那样急着赶路,而是在附近一处茂密树林中藏了起来,直到第二天一早,他才下山,开始四处漂泊的逃亡生活。
武汉、深圳、成都、宜昌……他不敢在一个地方待太久,每三个月就换一次住处。也无法从事固定的工作,当过厨师、勤杂工,更多时候是做地下“画匠”,以超低价格出售自己的画作。
他时时如惊弓之鸟。在大街上看到警察也会立马别过身往回走。有时,警察走到他面前,他感觉心脏都快跳出来,只好假装弓下腰整理衣服。
最要命的是过年过节,远行的人都提着行李往家赶,他却只能将手揣在空空的裤兜里,望向家乡。
“东躲西藏了四五年,应该没事了吧。”方凌心存侥幸地想。身心俱疲的他潜回重庆,隐姓埋名在磁器口租了一间房,天天窝在家里画画,靠卖低价画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
被女友举报再入狱
方凌暗无天日地数着日子过,直到遇到王节。
1997年初,方凌正画画,门虚掩着。到方凌邻居家做客的王节鬼使神差地推门而入,宣纸上水灵灵的葡萄打动了她。
这年春天,两人走到一起。王节比方凌大一岁,也有段不幸的婚姻,前夫的酗酒让她深恶痛绝,而方凌不嗜酒也尊重她,还揽下所有家务。而她喜欢的东西,再贵他都舍得买。王节想到结婚,可每每提起,方凌言辞闪烁,总以“时机不成熟”推托。王节埋怨:“我都四十几岁的人了,有功夫耽搁么?”
她对婚姻的期望逐渐幻灭,爱情形势走低,方凌不堪重压,“我这种身份,结婚不是自投罗网么?”转念又想:“不管我告诉她与否,肯定都得分手。”挣扎了三个月,方凌还是把真相告诉王节,“哪怕会分手,也不想欺骗她。”
王节蒙了,如五雷轰顶,恐惧到脸颊抽搐。
“他竟是逃犯!”她努力平复心情,把他的好通通想了一遍,劝慰他也劝慰自己:“我都可以接受,我认可的是你这个人,去自首吧,我一定等你。”方凌很感动,但觉得偷来的自由如此可贵,好死还不如赖活着。
王节替他可惜,不想他的未来被逃犯的身份耽搁。可劝导无用,她只能以“感情不错、他人很好”搪塞自己。就这样,四年过去了。
到2001年,方凌认定无出头之日,索性过起得过且过的日子。不再勤于练画,反倒用打麻将、喝酒来麻痹自己:“人要懂得及时行乐。”王节的愤懑不断叠加,“或许只有举报他,这段感情才有出路。” 不久,方凌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客户”称很欣赏方凌的画作,要以比平日高几倍的价格大批量收购画。
在一家餐馆的包房里,方凌见到买画的两位“客户”。吃饱喝足后,方凌提出看画,“客户”推诿:“大老板没到,再等等吧。”可等到包房门开,看到来人的那一刻,方凌却傻眼了,吞吞吐吐道:“宋……宋干事……”
“彭勇,还叫宋干事,他已经是副监狱长了。”“客户”摇身变成狱警,将方凌按倒在地。他的脸紧贴地上,完全动弹不得。
方凌再次穿上囚服,回到凤城监狱,还被关押在单人囚房。他心有不甘:“我越狱已快十年,过得如此小心翼翼,怎会中套?难道是王节举报了我?”
方凌脑里涌出一个念头——弄死她。
只为一句“我等你”
这次方凌被判了8年,因是女友举报,刑期缩短了不少。
最初一年,王节不能探视,也不能送信。但她仍一封封书写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信垒起来,等到能见他的那一天。
人只有在极度孤单的时候,才有空审视自己。在单人囚房思过一年多后,方凌的仇恨逐渐淡去。等到能和家人见面时,他竟最想见王节,只是不肯定她还会不会来。
在几重厚厚的铁栅栏后,王节看到她日思夜想的穿着囚衣、剃着光头的小个子男人。他们对视着,眼泪不自觉滑落。王节抹泪,晃晃手中的红烧肉,用眼神嘱咐他好好改造。方凌似乎读懂了,不住地点头。
那天,方凌吃到入狱来最丰盛的一餐,也读完王节送来的“精神食粮”,那句不断重复的“我等你”让他安心。
方凌变得格外上进,整天待在监狱方专门为他准备的画室里。王节打工赚钱为他买画具,而他的画则被换成她的生活费。
时间走到2006年,表现良好的方凌在三次减刑后,于9月2日刑满释放。王节最后一次来到监狱,高耸的铁门缓缓打开,几夜未眠的他走向她,紧紧拥抱。次月,他们领证结婚,迟到近十年的简单婚礼让两人无比轻松。
刚结婚的方凌一无所有,王节想尽办法为他打基础。他们寄宿在朋友家,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床,王节就把家里的棉絮直接铺地上。三个月后,王节筹来资金帮他开了画室。
方凌勤勉,每天练画近十个小时,还积极参加画展、比赛。一年后的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中,方凌的葡萄画作《硕果累累》夺得金奖,被中国邮政总局印制成明信片全国发行,并被誉为“国画葡萄第一人”。而他的画作也因此从每幅几千元飙升至几万元。
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方凌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苛。每年,他都会到自己在吐鲁番和武当山建的画院待上几个月,观察葡萄的生长,搜集更多的素材。2011年夏天,在前往吐鲁番的路上,方凌出了车祸,右肩骨破裂,昏迷了五天五夜。一位朋友闻讯,立马大批量、高价格收购方凌的画作,包括价值18万元的《硕果累累》。“他以为我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画了。”方凌早已把苦痛当做一种谈资。
如今的方凌已不再是一个越狱犯,而是知名画家,走哪都不用躲藏,一路都是掌声和鲜花。他把这一切都归于王节的支持与陪伴。现在,王节也开始学画画。方凌称这为夫唱妇随,他喜欢如此自由的合拍。并希望带着她,全世界到处作画,续写两人的爱情传奇。
这样的风光却是曾经的方凌不敢想的。
锒铛入狱、两次越狱、十年逃亡、被女友举报后成为知名画家……方凌的人生像一出反转剧,而他把他今日的所有都归功于站在身侧的妻子王节。
为学画锒铛入狱
58岁的方凌出生在重庆一个工人家庭,本名彭勇。父母离异后,方凌跟母亲生活。母亲读过旧私塾,在书法绘画方面颇精通,方凌深得母亲真传。
四岁那年,方凌坐在书桌前画画,舅舅赞不绝口,那句“长大能成画家”刻在方凌心底。十岁,母亲给他取了艺名——方凌,希望他在艺术道路上,有凌云志,能直上云霄。可真正拿起画笔,是到19岁。为了学画,在农村插队的方凌要走70里山路到县文化馆,沿路的风景、生活的点滴都成了他的素材。“1978年回城后,我成为江陵厂的石匠,成了家也有了儿子,但依然坚持画画。”
1986年,方凌不断给厂长写信,要求做销售,“想有更多收入学画,也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厂长果真被方凌的热忱打动。方凌带着笔和纸跑销售,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还以画会友,将写生作品送给朋友。一次,朋友收到画作后感叹:“你要能到西南师范大学进修,跟苏葆桢先生学两手,拿个文凭,以后就能当职业画家了。”
此话正中方凌下怀,几年前,方凌曾蒙苏葆桢数次点拨,从什么都画到专画葡萄,“若能成为苏葆桢老师的学生,艺术造诣定会不同。”可高达上万元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鬼迷心窍地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做生意,再用赚来的钱填账和进修。
1988年初,方凌顶着招摇的卷发、踏着纯白的皮鞋,俨然一副前卫艺术家的时髦打扮。领导看出端倪——这与他每月70元的收入并不相符,查出问题后警告方凌:“5月1日前,必须退款,否则就起诉。”
方凌凑不出那么多钱,公款都压在货里,他再次做出错误的选择——逃跑,“我有双重人格,追求梦想义无反顾,对待困难却习惯逃避。”
一年后,逃到新疆的方凌无意间看到报纸上的公告:“10月30日前投案自首可以减刑。”为此,他回重庆自首,被判了5年。
越狱!越狱!
1990年5月,方凌开始在长寿凤城监狱接受改造。服刑一段时间后,自由惯了的方凌就耐不住枯燥而寂静的日子,于是萌生“逃跑”的念头。
几月后的一个阴雨天,在外出劳作的路上,方凌一直暗中留意周围的情况,趁狱警不注意,悄悄逃跑回家,准备看看年幼的儿子。哪知当天晚上,狱警就出现在他面前。
方凌被关了禁闭,加刑10个月,成为重点看护对象。无望的妻子选择和他离婚,儿子也判给了妻子。
没了亲情的念想,还有自己追求的梦想。方凌觉得压抑:“完全没时间画画,练了十几年就这样荒废了么?”他不敢细想下去,没有出路的未来让他再次想到逃跑。
为重拾狱警信任,方凌善待狱友,做工总挑重活干,还将逃跑计划在心里演练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机会来了,1992年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同样是去劳作的路上,方凌见附近没有狱警,就假装低头系鞋带,观察好地理形势后,又一次逃掉了。
不一会儿,方凌就听到狱警们追捕的声音,他没有像上次那样急着赶路,而是在附近一处茂密树林中藏了起来,直到第二天一早,他才下山,开始四处漂泊的逃亡生活。
武汉、深圳、成都、宜昌……他不敢在一个地方待太久,每三个月就换一次住处。也无法从事固定的工作,当过厨师、勤杂工,更多时候是做地下“画匠”,以超低价格出售自己的画作。
他时时如惊弓之鸟。在大街上看到警察也会立马别过身往回走。有时,警察走到他面前,他感觉心脏都快跳出来,只好假装弓下腰整理衣服。
最要命的是过年过节,远行的人都提着行李往家赶,他却只能将手揣在空空的裤兜里,望向家乡。
“东躲西藏了四五年,应该没事了吧。”方凌心存侥幸地想。身心俱疲的他潜回重庆,隐姓埋名在磁器口租了一间房,天天窝在家里画画,靠卖低价画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
被女友举报再入狱
方凌暗无天日地数着日子过,直到遇到王节。
1997年初,方凌正画画,门虚掩着。到方凌邻居家做客的王节鬼使神差地推门而入,宣纸上水灵灵的葡萄打动了她。
这年春天,两人走到一起。王节比方凌大一岁,也有段不幸的婚姻,前夫的酗酒让她深恶痛绝,而方凌不嗜酒也尊重她,还揽下所有家务。而她喜欢的东西,再贵他都舍得买。王节想到结婚,可每每提起,方凌言辞闪烁,总以“时机不成熟”推托。王节埋怨:“我都四十几岁的人了,有功夫耽搁么?”
她对婚姻的期望逐渐幻灭,爱情形势走低,方凌不堪重压,“我这种身份,结婚不是自投罗网么?”转念又想:“不管我告诉她与否,肯定都得分手。”挣扎了三个月,方凌还是把真相告诉王节,“哪怕会分手,也不想欺骗她。”
王节蒙了,如五雷轰顶,恐惧到脸颊抽搐。
“他竟是逃犯!”她努力平复心情,把他的好通通想了一遍,劝慰他也劝慰自己:“我都可以接受,我认可的是你这个人,去自首吧,我一定等你。”方凌很感动,但觉得偷来的自由如此可贵,好死还不如赖活着。
王节替他可惜,不想他的未来被逃犯的身份耽搁。可劝导无用,她只能以“感情不错、他人很好”搪塞自己。就这样,四年过去了。
到2001年,方凌认定无出头之日,索性过起得过且过的日子。不再勤于练画,反倒用打麻将、喝酒来麻痹自己:“人要懂得及时行乐。”王节的愤懑不断叠加,“或许只有举报他,这段感情才有出路。” 不久,方凌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那头,“客户”称很欣赏方凌的画作,要以比平日高几倍的价格大批量收购画。
在一家餐馆的包房里,方凌见到买画的两位“客户”。吃饱喝足后,方凌提出看画,“客户”推诿:“大老板没到,再等等吧。”可等到包房门开,看到来人的那一刻,方凌却傻眼了,吞吞吐吐道:“宋……宋干事……”
“彭勇,还叫宋干事,他已经是副监狱长了。”“客户”摇身变成狱警,将方凌按倒在地。他的脸紧贴地上,完全动弹不得。
方凌再次穿上囚服,回到凤城监狱,还被关押在单人囚房。他心有不甘:“我越狱已快十年,过得如此小心翼翼,怎会中套?难道是王节举报了我?”
方凌脑里涌出一个念头——弄死她。
只为一句“我等你”
这次方凌被判了8年,因是女友举报,刑期缩短了不少。
最初一年,王节不能探视,也不能送信。但她仍一封封书写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信垒起来,等到能见他的那一天。
人只有在极度孤单的时候,才有空审视自己。在单人囚房思过一年多后,方凌的仇恨逐渐淡去。等到能和家人见面时,他竟最想见王节,只是不肯定她还会不会来。
在几重厚厚的铁栅栏后,王节看到她日思夜想的穿着囚衣、剃着光头的小个子男人。他们对视着,眼泪不自觉滑落。王节抹泪,晃晃手中的红烧肉,用眼神嘱咐他好好改造。方凌似乎读懂了,不住地点头。
那天,方凌吃到入狱来最丰盛的一餐,也读完王节送来的“精神食粮”,那句不断重复的“我等你”让他安心。
方凌变得格外上进,整天待在监狱方专门为他准备的画室里。王节打工赚钱为他买画具,而他的画则被换成她的生活费。
时间走到2006年,表现良好的方凌在三次减刑后,于9月2日刑满释放。王节最后一次来到监狱,高耸的铁门缓缓打开,几夜未眠的他走向她,紧紧拥抱。次月,他们领证结婚,迟到近十年的简单婚礼让两人无比轻松。
刚结婚的方凌一无所有,王节想尽办法为他打基础。他们寄宿在朋友家,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床,王节就把家里的棉絮直接铺地上。三个月后,王节筹来资金帮他开了画室。
方凌勤勉,每天练画近十个小时,还积极参加画展、比赛。一年后的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中,方凌的葡萄画作《硕果累累》夺得金奖,被中国邮政总局印制成明信片全国发行,并被誉为“国画葡萄第一人”。而他的画作也因此从每幅几千元飙升至几万元。
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方凌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苛。每年,他都会到自己在吐鲁番和武当山建的画院待上几个月,观察葡萄的生长,搜集更多的素材。2011年夏天,在前往吐鲁番的路上,方凌出了车祸,右肩骨破裂,昏迷了五天五夜。一位朋友闻讯,立马大批量、高价格收购方凌的画作,包括价值18万元的《硕果累累》。“他以为我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画了。”方凌早已把苦痛当做一种谈资。
如今的方凌已不再是一个越狱犯,而是知名画家,走哪都不用躲藏,一路都是掌声和鲜花。他把这一切都归于王节的支持与陪伴。现在,王节也开始学画画。方凌称这为夫唱妇随,他喜欢如此自由的合拍。并希望带着她,全世界到处作画,续写两人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