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马斯·哈代作为19世纪维多利亚晚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作品当中已明显体现了由现实主义向自然主义过渡的迹象。在他原本平淡、朴素的叙事风格之下暗藏着他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性变化的怀疑与忧虑。在他后期的小说当中,对地方性的农村生活的描写逐渐转向了对社会、对未来人类生存发展前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思考与分析上来,小说更加具有前卫性与现代特征。
关键词:《苔丝》 《无名的裘德》 哈代 自然主义
哈代的创作与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受到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哈代后期的著作富有浓厚的哲理性、思辨性和宗教色彩,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接下来便从他后期的两篇最重要的小说入手进行比较,探索哈代小说伴随着社会发展脉络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转变。
一、《苔丝》——贫苦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普遍悲剧
在创作《苔丝》这部作品之时,哈代已然超越了早期作品中所勾勒的田园理想以及简单的威塞克斯式的乡村悲剧,哲学意味变得更加浓重,开始深切地关注资本主义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原始朴素的农村生活的强大破坏作用,对广大农民的前途与未来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哈代的文笔客观、洗练,真实地描绘出了苔丝短暂一生当中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幸,却几乎避免了在书中抒发任何直接的道德评价,已然具有了自然主义强调的“科学化”写作风格的苗头。
作为一篇“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哈代描绘了苔丝在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下的悲惨处境和无可避免的自我毁灭:在资本主义日益渗透入乡村的时代背景下,苔丝的家庭不可避免地濒临破产,乃至走投无路。在苔丝受到迫害,生活日趋悲惨无助的过程当中,维多利亚体系之下的社会道德不但没有对她的处境表示同情,反而助纣为虐,成了她巨大的精神负担:“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头见人”,而她最终抛却了对现实生活的幻想,勇敢地复仇,抗争自己悲惨的命运时,法律却无情地终结了她获得新生的生命……这种道德与现实的严重错位感毫无疑问地激发了读者的极大愤慨。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便已表露出了他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极度失望之情。正是受迫于当时伪善的社会道德、自身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苔丝的命运甚至在她出生伊始就已不可改变,“性格决定命运,环境决定命运”,决定论给哈代的小说罩上了一层宿命论的神秘的悲观主义色彩,自然主义的倾向变得日趋明显。
二、《无名的裘德》——知识分子在无常命运下的无望挣扎
如果说在《苔丝》当中哈代还曾经留下过希望的火种,为广大人民追寻幸福与自由提供了某种假想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在《无名的裘德》当中,我们见识到的世界已然混沌一片、令人窒息。无论是苏还是裘德,他们都是接受了资本主义新思想、富有闯劲与叛逆精神的新一代青年形象,相比于苔丝单纯、保守的思想意识,后者明显具有更强的激情与反抗力量。苏忤逆房东购买异教的维纳斯和阿波罗的神像,于夜间蹚过小河逃离学校的禁閉,摆脱不幸的婚姻枷锁追随裘德……这一切奔放随性、热情洋溢的举动都是对传统道德理念大胆、直接的挑战,就连裘德都称呼她为一个“十足的伏尔泰”;正是在苏叛逆行为的带动之下,裘德也改变了对自己感情的犹豫不决,热切地迎接他所憧憬的未来:“教会与我毫无瓜葛,随他去吧”,“我的幸福不在天上,而在眼前”。正是他们二人的勇气和决心为他们争取到了自由、愉快的生活。然而“命运的无常捉弄无处不在,裘德和苏经受着外界的风言风语,迫于传统道德的压力颠沛流离,几乎难以维持生计,最终在贫困与绝望之中发生了令人揪心的家庭悲剧……全书笼罩在一种阴霾的、压抑的氛围之下,书中各个人物的命运都呈现出了一种奇怪的轮回:万念俱灰的苏重新回到了费勒生身边,只为维护那“法律保护的”“神圣的”婚姻;裘德也在失去爱人的强烈痛苦中再次陷入到了阿拉贝娜设好的陷阱里。全书中裘德的梦想从基督寺开始,又在基督寺终结。美好的生活理想在严酷的现实压迫之下最终化为了泡影。
同样作为知识分子,作者对文中有志青年的无助处境抱以极大的同情,但受本人思想意识的局限,哈代对此等悲剧却显得束手无策,全书中没有未来,也没有出路。在面对强大的旧势力和伪善的道德体系之时,哈代也已明白个体的反抗力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全文将环境与性格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时光老人”小裘德的描写显得怪诞而畸化……从《苔丝》到《无名的裘德》,哈代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客观、冷峻,一针见血,現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元素都大大加强,他的作品由此具有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成为了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当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茂生,陈琴.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J]. 世界文学评论,2010.
[2]张中载. 被误读的苔丝[J]. 外国文学评论,2011.
(作者简介:侯晨茜,男,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国文学)(责任编辑 薛雨)
关键词:《苔丝》 《无名的裘德》 哈代 自然主义
哈代的创作与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受到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哈代后期的著作富有浓厚的哲理性、思辨性和宗教色彩,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接下来便从他后期的两篇最重要的小说入手进行比较,探索哈代小说伴随着社会发展脉络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转变。
一、《苔丝》——贫苦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普遍悲剧
在创作《苔丝》这部作品之时,哈代已然超越了早期作品中所勾勒的田园理想以及简单的威塞克斯式的乡村悲剧,哲学意味变得更加浓重,开始深切地关注资本主义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原始朴素的农村生活的强大破坏作用,对广大农民的前途与未来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哈代的文笔客观、洗练,真实地描绘出了苔丝短暂一生当中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幸,却几乎避免了在书中抒发任何直接的道德评价,已然具有了自然主义强调的“科学化”写作风格的苗头。
作为一篇“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哈代描绘了苔丝在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下的悲惨处境和无可避免的自我毁灭:在资本主义日益渗透入乡村的时代背景下,苔丝的家庭不可避免地濒临破产,乃至走投无路。在苔丝受到迫害,生活日趋悲惨无助的过程当中,维多利亚体系之下的社会道德不但没有对她的处境表示同情,反而助纣为虐,成了她巨大的精神负担:“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头见人”,而她最终抛却了对现实生活的幻想,勇敢地复仇,抗争自己悲惨的命运时,法律却无情地终结了她获得新生的生命……这种道德与现实的严重错位感毫无疑问地激发了读者的极大愤慨。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便已表露出了他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极度失望之情。正是受迫于当时伪善的社会道德、自身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苔丝的命运甚至在她出生伊始就已不可改变,“性格决定命运,环境决定命运”,决定论给哈代的小说罩上了一层宿命论的神秘的悲观主义色彩,自然主义的倾向变得日趋明显。
二、《无名的裘德》——知识分子在无常命运下的无望挣扎
如果说在《苔丝》当中哈代还曾经留下过希望的火种,为广大人民追寻幸福与自由提供了某种假想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在《无名的裘德》当中,我们见识到的世界已然混沌一片、令人窒息。无论是苏还是裘德,他们都是接受了资本主义新思想、富有闯劲与叛逆精神的新一代青年形象,相比于苔丝单纯、保守的思想意识,后者明显具有更强的激情与反抗力量。苏忤逆房东购买异教的维纳斯和阿波罗的神像,于夜间蹚过小河逃离学校的禁閉,摆脱不幸的婚姻枷锁追随裘德……这一切奔放随性、热情洋溢的举动都是对传统道德理念大胆、直接的挑战,就连裘德都称呼她为一个“十足的伏尔泰”;正是在苏叛逆行为的带动之下,裘德也改变了对自己感情的犹豫不决,热切地迎接他所憧憬的未来:“教会与我毫无瓜葛,随他去吧”,“我的幸福不在天上,而在眼前”。正是他们二人的勇气和决心为他们争取到了自由、愉快的生活。然而“命运的无常捉弄无处不在,裘德和苏经受着外界的风言风语,迫于传统道德的压力颠沛流离,几乎难以维持生计,最终在贫困与绝望之中发生了令人揪心的家庭悲剧……全书笼罩在一种阴霾的、压抑的氛围之下,书中各个人物的命运都呈现出了一种奇怪的轮回:万念俱灰的苏重新回到了费勒生身边,只为维护那“法律保护的”“神圣的”婚姻;裘德也在失去爱人的强烈痛苦中再次陷入到了阿拉贝娜设好的陷阱里。全书中裘德的梦想从基督寺开始,又在基督寺终结。美好的生活理想在严酷的现实压迫之下最终化为了泡影。
同样作为知识分子,作者对文中有志青年的无助处境抱以极大的同情,但受本人思想意识的局限,哈代对此等悲剧却显得束手无策,全书中没有未来,也没有出路。在面对强大的旧势力和伪善的道德体系之时,哈代也已明白个体的反抗力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全文将环境与性格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时光老人”小裘德的描写显得怪诞而畸化……从《苔丝》到《无名的裘德》,哈代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客观、冷峻,一针见血,現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元素都大大加强,他的作品由此具有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成为了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当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茂生,陈琴.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J]. 世界文学评论,2010.
[2]张中载. 被误读的苔丝[J]. 外国文学评论,2011.
(作者简介:侯晨茜,男,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国文学)(责任编辑 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