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的矿山原产地,西部地区的煤矿开采工作已经进行多年,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及大规模的开采,地面塌陷、裂缝、地表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因素,本文主要对如今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防控措施和治理方法,为解决地质灾害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西部;高强度采矿区;矿山;地质灾害;防控技术
前言
煤矿是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和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我国国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在感刚刚嗅到煤矿行业商机后,我国开始了高强度采矿工作,长时间的无节制采矿导致我国矿山地区地质灾害出现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不利于国家及人们经济的发展,而且破坏地质条件,增加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因此,现今国家加强了对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地质灾害的防控,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化地质保护措施,从而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1.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现今主要以地面塌陷、地表裂缝、地表水位下降为主,以上地质可能引起矿山出现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我国能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均存在不利影响。
泥石流是指在地势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或暴雪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现象。由于我国西部采煤区矿石等资源一般埋在地下,因此需要通过地下开采的方式来获取矿物资源[1]。采煤挖矿工作对地区的资源、地表植被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地表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对采矿工作进行管理,工作人员采矿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不仅损害矿山结构,浪费矿山资源,并且残留了大量的垃圾和建筑材料,由于这类物质结构松散,强度低,在暴雨或暴雪时分钟容易引起泥石流灾害,不仅对矿区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威胁当地居民生命。除此之外,由于未进行采矿管理,我国采矿通常会导致矿区周边出现较多的边坡,且以上矿区边坡往往具有陡峭的特点,在长期较高的风化程度环境中,地表裂缝的风险越来越大,地表的稳定型受到破坏,从而增加了矿区局部崩滑的风险[2]。
滑坡也是矿山地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在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通常会出现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及黄土滑坡问题,长期以往的滑坡不仅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降低地面的的稳定型,从而增加地面塌陷的概率。
2.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控措施
2.1管理并优化开采工作
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控必须要从根源出发,保证开采工作合理规范进行,在不破坏矿山正常结构的情况下进行采矿工作。基于以上目标,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采矿前首先要了解该矿山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勘测,最后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设计,为采矿工作提供保障,防止开采时出现岩石变形情况。政府部分对采矿工作进行严格监控,要求采矿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尽最大可能实现矿山的优采,浪费资源,除此之外,开采工作进行之前,还要确认开采工具、防止措施是否准备完全,边坡的设计与弃渣的放置是否合理,为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3]。
2.2完善防护体系
由于采煤区矿山地质存在地面塌陷、地表裂缝等地质问题,为了防止进一步塌陷或裂缝,开采单位进行工作前首先要对实际地质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要在矿区设置排水沟,有利于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在采煤区域设置防护措施,以免开采过程中岩石碎屑击伤工作人员[4]。除了设置防护措施以外,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开采工作进行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将开采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一一告知,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要针对各种不同事故进行防治措施讲解,以免在出现意外时过度慌张,反而加大危险事件的影响程度。
2.3矿区资源的恢复
对采煤区矿山地质进行分析研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未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采取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争取消除采矿工作后地质问题,减轻对环境的破壞。按照采煤区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工作,合理开发矿区资源同时严格根据设计留置的边坡角或边坡高度,禁止随意堆放[5]。
3.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3.1植树造林
针对已经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尤其是对于地面塌陷和地表裂缝而言。部分采煤区由于气候干旱,因此地质渗透性好、土质疏松、不存在地面积水,针对以上地区,在治理上注重环境治理,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首先有计划的设计方案,对地面塌陷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对植树量进行预算,确保植树的数量能够使地面塌陷区域逐渐发展成为耕地。
3.2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目前我国的采煤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尚不完善,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应该建立适应省、市、县和矿山企业共同监测系统,各级部分共同监测,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的作用[6]。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的实时监控,以便于监测的预报更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
结语
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护措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现今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和类型,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矿山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未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预测评估,尽早做好预防及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矿山开采工作,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立民.西北高强度采煤区保水采煤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地质,2017,2(3):276-278.
[2]张青,郝文杰,史彦新等.采煤区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6,17(12):20-22.
[3]潘尧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8,(1):82-83.
[4]牟勇忠.贵州省纳雍县良子田煤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6,12(7):293-294.
[5]杨浩,张建萍,段丽军等.山西省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对策[C].第二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1(23):254-255.
[6]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4(2):242-242.
(作者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毛则渠煤炭有限公司)
【关键词】西部;高强度采矿区;矿山;地质灾害;防控技术
前言
煤矿是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和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我国国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在感刚刚嗅到煤矿行业商机后,我国开始了高强度采矿工作,长时间的无节制采矿导致我国矿山地区地质灾害出现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不利于国家及人们经济的发展,而且破坏地质条件,增加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因此,现今国家加强了对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地质灾害的防控,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化地质保护措施,从而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1.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现今主要以地面塌陷、地表裂缝、地表水位下降为主,以上地质可能引起矿山出现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我国能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均存在不利影响。
泥石流是指在地势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或暴雪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现象。由于我国西部采煤区矿石等资源一般埋在地下,因此需要通过地下开采的方式来获取矿物资源[1]。采煤挖矿工作对地区的资源、地表植被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地表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对采矿工作进行管理,工作人员采矿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不仅损害矿山结构,浪费矿山资源,并且残留了大量的垃圾和建筑材料,由于这类物质结构松散,强度低,在暴雨或暴雪时分钟容易引起泥石流灾害,不仅对矿区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威胁当地居民生命。除此之外,由于未进行采矿管理,我国采矿通常会导致矿区周边出现较多的边坡,且以上矿区边坡往往具有陡峭的特点,在长期较高的风化程度环境中,地表裂缝的风险越来越大,地表的稳定型受到破坏,从而增加了矿区局部崩滑的风险[2]。
滑坡也是矿山地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在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通常会出现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及黄土滑坡问题,长期以往的滑坡不仅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降低地面的的稳定型,从而增加地面塌陷的概率。
2.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控措施
2.1管理并优化开采工作
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控必须要从根源出发,保证开采工作合理规范进行,在不破坏矿山正常结构的情况下进行采矿工作。基于以上目标,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采矿前首先要了解该矿山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勘测,最后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设计,为采矿工作提供保障,防止开采时出现岩石变形情况。政府部分对采矿工作进行严格监控,要求采矿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尽最大可能实现矿山的优采,浪费资源,除此之外,开采工作进行之前,还要确认开采工具、防止措施是否准备完全,边坡的设计与弃渣的放置是否合理,为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3]。
2.2完善防护体系
由于采煤区矿山地质存在地面塌陷、地表裂缝等地质问题,为了防止进一步塌陷或裂缝,开采单位进行工作前首先要对实际地质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要在矿区设置排水沟,有利于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在采煤区域设置防护措施,以免开采过程中岩石碎屑击伤工作人员[4]。除了设置防护措施以外,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开采工作进行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将开采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一一告知,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要针对各种不同事故进行防治措施讲解,以免在出现意外时过度慌张,反而加大危险事件的影响程度。
2.3矿区资源的恢复
对采煤区矿山地质进行分析研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未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采取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争取消除采矿工作后地质问题,减轻对环境的破壞。按照采煤区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工作,合理开发矿区资源同时严格根据设计留置的边坡角或边坡高度,禁止随意堆放[5]。
3.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3.1植树造林
针对已经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尤其是对于地面塌陷和地表裂缝而言。部分采煤区由于气候干旱,因此地质渗透性好、土质疏松、不存在地面积水,针对以上地区,在治理上注重环境治理,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首先有计划的设计方案,对地面塌陷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对植树量进行预算,确保植树的数量能够使地面塌陷区域逐渐发展成为耕地。
3.2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目前我国的采煤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尚不完善,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应该建立适应省、市、县和矿山企业共同监测系统,各级部分共同监测,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的作用[6]。我国西部高强度采煤区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的实时监控,以便于监测的预报更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
结语
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护措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现今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和类型,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矿山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未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预测评估,尽早做好预防及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矿山开采工作,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立民.西北高强度采煤区保水采煤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地质,2017,2(3):276-278.
[2]张青,郝文杰,史彦新等.采煤区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6,17(12):20-22.
[3]潘尧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8,(1):82-83.
[4]牟勇忠.贵州省纳雍县良子田煤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6,12(7):293-294.
[5]杨浩,张建萍,段丽军等.山西省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对策[C].第二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1(23):254-255.
[6]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4(2):242-242.
(作者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毛则渠煤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