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红薯藤越冬的原理、方法、效果及效益。在红薯藤窖越冬的研究中,找到了红薯藤越冬的最佳场所是大棚窖和地窖,越冬薯藤隔离基质用松树叶,越冬出窖效果可达93.8%,用越冬薯藤育苗较种薯育苗提高产苗率56.4%,解决了国内同类技术越冬薯藤出苗低的难题,用薯藤替代种薯育苗已获得成功。2011—2015年铜仁市示范推广面积4.808万hm2,平均增产5 316 kg/hm2,增产率达18.73%;节约种薯900~1 200 kg/hm2,按3元/kg计算,可节约成本2 700~3 6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51-04
1 立项依据与目标
1.1 立项依据
传统种植红薯的方法是用块根作种薯,将经过窖藏越冬的种薯在每年的3—4月进行加温排种育苗,然后再将红薯苗剪苗扦插,进行大面积栽培。这种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种薯(需种薯900~1 200 kg/hm2),而且育苗费工费时,育苗成本高,推迟了移栽期,影响红薯产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红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铜仁市是红薯的主产区,红薯也是全市三大主粮之一,利用铜仁市现有资源发展红薯产业,是提高红薯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种源是制约红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8年开始探索研究,到2010年积累了一定的成功数据,2011年、2012年在铜仁市科技局、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将该项目研究列入铜仁市科研课题,项目研究进展顺利。项目研究与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技术效应。
1.2 目標
项目研究是将红薯收获时的薯藤通过一定的隔离基质经红薯大棚窖贮藏越冬,用薯藤替代薯种,降低红薯的育苗成本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红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红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目的是查找红薯藤蔓不易贮藏的原因,试验和详细探索红薯藤越冬的隔热材料和红薯藤越冬贮藏的场所,找到红薯藤贮藏越冬的方法,进行越冬红薯藤直接栽培和扦插繁苗移栽的试验,进行技术研究的应用验证,形成“红薯藤蔓越冬贮藏技术规程”和“红薯藤蔓越冬后繁苗技术规范”,为项目成果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
2.1 材料与方法
红薯繁殖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茎蔓或块根繁殖。我国在红薯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薯块育苗,在苗床上剪取薯蔓进行扦插繁殖。薯蔓的节上最容易发根,其节间叶柄和叶片也有发根能力。本项目研究是以秋季红薯收获时的藤蔓为研究材料[1-2],利用红薯节间易发根原理,以藤蔓进行无性繁殖为依据,以马尾松的落叶作为薯藤隔离基质材料,利用大棚窖能保温控湿作为越冬场所,将红薯藤蔓进行越冬贮藏,春后扦插繁苗推广应用,以薯藤繁苗替代了薯种育苗的新方法,降低了红薯生产成本,促进了红薯产业化发展[3-4]。
2.2 实施地点及分年度研究工作情况
2008—2009年,对红藤蔓生长特性及不易越冬贮藏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观察,实施地点松桃县太平营乡、永红村。
2009—2010年,对红薯藤堆积发热难点问题的隔热材料进行筛选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河沙、珍珠岩、蛭石、稻草、锯末削、马尾松落叶等热材料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以马尾松落叶作为薯藤隔热材料效果最好;找到了以贮藏红薯大棚窖、农户的苕窖作为红薯藤安全越冬最佳场所。
2011—2015年,在完善项目系统研究的同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分别在铜仁市、遵义、黔东南、黔南以及邻近周边的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示范应用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仅铜仁市红薯主产区推广应用达54 086.67 hm2。
2.3 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措施
保存红薯藤安全越冬的条件:一是创造适宜薯藤蔓越冬贮藏的温度、湿度、需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一定的营养条件;二是选择适宜薯藤堆积而又不大量产生热量的隔热材料,薯藤和薯拐才能安全越冬。采取不同隔热材料基质和不同贮藏场所,进行红薯藤越冬贮藏试验研究,达到节省薯种、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5-6]。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收获薯块前将红薯藤剪断→促进休眠处理→进入红薯大棚窖贮藏→介质隔离→喷营养液→增温保湿贮藏→春后剪段扦插繁苗→移栽大田。
2.4 讨论并形成结论
2.4.1 红薯藤蔓形态特征。藤蔓的长短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最短的仅0.7 m,最长的可达7 m以上。长蔓品种分枝少,短蔓品种分枝多,生长期间多为匍匐式生长,且茎节着土生根较多。茎节上有腋芽和根原基,能长枝发根,用茎节进行无性繁殖,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很快生长出新的植株。茎的表面有茸毛,茎上有节。茎的皮层分布有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采苗时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
2.4.2 红薯藤蔓生根和生长特性。红薯藤蔓生根要求温度在15 ℃以上,并随温度升高,发根加快,发根数量增多。据观察,地温15~16 ℃时,栽后5 d开始生根,但生长缓慢;地温17~18 ℃时,发根正常;地温20 ℃时,约3 d发根;地温27~30 ℃时,只需1 d即可发根。
在气温16~35 ℃范围内,温度越高,藤蔓生长越快。气温16~18 ℃时,藤蔓生长较慢;25~28 ℃时藤蔓生长迅速;30 ℃以上,藤蔓易徒长;35 ℃以上,藤蔓生长和光合作用减慢;当温度在15 ℃以下时,藤蔓生长基本停止;温度在10 ℃以下时藤蔓和叶片逐渐枯死。薯藤冬季贮藏的温度也基本与种薯一样,为10~15 ℃;据连续3年观察,薯藤忍耐5~8 ℃的低温。即不高于15 ℃以上、不低于5~10 ℃,湿度在90%左右薯藤即能保鲜安全越冬。 2.4.3 薯块与薯藤的贮藏差异。薯块上能生长出许多不定芽和不定根,人们利用它能发芽的习性进行育苗繁殖,因此也称之为种薯。薯块个体差异较大,呈圆筒块状,堆积易透气不易发热。薯藤又称茎蔓,茎上有节,茎节上能生芽,也能发根,长出新的枝条(苗),生产上就是利用它这种再生能力进行大量繁殖。薯藤中也贮存有红薯的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它也是红薯中的一种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薯藤呈条状,个体之间较均匀,差异较小。薯藤堆积不易透气,易发热,不易贮藏,因此收获时就把它作为青饲料或废弃物。
2.4.4 红薯藤不易贮藏的原因。薯藤呈条状,个体均衡,易于重叠。由于体内贮存有较多的可溶性营养物质(如淀粉、糖类),很容易被空气中的微生物利用,特别是好氧微生物。薯藤作为这些微生物的培养基而被分解、腐烂。要使薯藤鲜体能安全越冬,除了给予一定的温、湿度控制外,防止堆积温度升高、避开空气中好氧微生物的侵害是极为关键的措施。
2.5 红薯藤越冬贮藏隔离基质研究
鲜薯藤贮藏选择好鲜薯藤个体之间的隔离材料是关键。为了通俗易懂,将隔热材料统称为隔离基质。于2008年以来对隔离基质进行研究,选择了珍珠岩与蛭石、山沙、河沙、锯末、稻草、松树叶(松针)等隔热材料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目的是想筛选出一个能使薯藤堆积避开温度升高的较佳隔热材料。
2.5.1 山砂与河沙。山砂与河沙作为隔离基质,具有一定的通气作用和隔热效果,不积水也能保湿,作为隔热材料于2008—2009年分别将红薯藤进行沟藏、窖藏,大棚内贮藏和室内贮藏试验效果都不理想。山砂贮藏效果最低为3.7%,最高为5.4%,平均为4.2%;河沙贮藏效果最低为11.2%,最高12%,平均为11.6%。主要原因是沙的质地重,对薯藤压力大,水分不易掌握,而且用量大、成本高、花工多。
2.5.2 蛭石与珍珠岩。蛭石与珍珠岩是建筑行业使用的隔热保温材料,具有质地轻、通气隔热效果较好,还具一定的保温作用。作为红薯藤贮藏隔热材料,蛭石贮藏效果最低为62.8%,最高为74.4%,平均为71.8%。珍珠巖最低为66.4%,最高为78.5%,平均为75.1%,效果较好。不足的因素:一是材料的价格较贵,贮藏成本高,农民也不太接受;二是材料的含水量不易掌握。
2.5.3 稻草与锯末。具有隔热的效果,在农村其材料也易找,但在红薯藤贮藏的隔热过程中吸水较强,容易造成贮藏湿度过大,通气不良,薯藤贮藏效果仅7.2%左右,且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
2.5.4 松树叶(松针)。该材料疏松透气、质地轻、不腐烂、保温、既可保湿又不吸水,是红薯藤越冬贮藏保鲜的最佳隔热材料。经多次反复试验,贮藏效果最低为92.8%,最高可达95.6%,平均为93.8%。更重要的是松树叶材料来源丰富,用于红薯藤的越冬贮藏成本低、效果好,农民容易接受。
2.6 红薯藤安全越冬的场所研究试验
在对隔离基质材料进行研究的同时,对红薯藤安全越冬的场所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沟藏(挖宽50 cm、深50~60 cm的地沟,利用地温进行薯藤贮藏)、大棚藏(利用蔬菜大棚的保温特性进行贮藏)、室内藏(利用居住房室内进行贮藏)、地窖藏(利用农户红薯贮藏传统地窖进行贮藏)、大棚窖贮藏(利用红薯贮藏大棚窖进行红薯藤贮藏),其贮藏效果分别为21.6%、13.3%、9.2%、72.8%、93.8%,以地窖和大棚窖作为红薯藤越冬贮藏的场所较好,特别是红薯贮藏大棚窖是薯藤安全越冬的较佳场所。
红薯贮藏大棚窖,将蔬菜大棚的增温效果与传统地窖的保温性能相结合,达到红薯块根安全贮藏的目的。红薯贮藏期间能将温度控制在12~14 ℃之间,窖内湿度控制在90%左右,完全能适宜红薯藤的贮藏条件。因此,大棚窖既可贮藏鲜薯块,也可贮藏鲜薯藤。
2.7 红薯藤越冬窖藏方法研究
在红薯贮藏大棚窖内,设置单独的一间鲜薯藤贮藏室,在红薯收获前,将割掉的薯藤去掉叶片,保留2~3 cm的叶柄,按50 cm长一段裁断,入窖进入贮藏室,先用松树的落叶松针平铺地面,厚度3~4 cm,再将鲜薯藤平铺在松针叶上,注意鲜薯藤个体之间不能重叠,这样以一层松针一层鲜薯藤的平铺方法贮存,用松针作为隔离隔热基质,每层松针平铺隔离的厚度保持3 cm,严禁压实,确保通气,每贮藏层重叠高度1 m左右,贮藏层顶部的松针叶可多盖一些,以不见薯藤为准。如需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贮藏量,可搭架分层贮藏,但各贮藏层高度不宜超过1 m。红薯收获后的薯拐也可用上述方法贮藏,但必须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浸泡消毒杀菌5~10 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方可贮藏。
2.8 红薯藤窖藏越冬贮藏研究结果
在薯藤贮藏各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取其最佳效果点,即用秋收红薯的薯藤和薯拐,经过剪切、消毒、晾干表面水分,用松树叶(松针)隔热,在大棚窖或干燥的地窖贮藏越冬。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松桃县永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大棚窖内贮藏薯藤628 kg,品种为紫薯3号,2010年3月18—20日出窖时有鲜薯藤597 kg,贮藏效果达95.1%。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大棚窖内分别贮藏铜薯1号、铜薯2号、紫薯3号等红薯新品种薯藤,松针叶隔热,其效果分别达92.8%、93.0%、95.6%。2012—2013年沿河县、思南县、碧江区、松桃县多点试验得出红薯藤窖藏越冬效果最低77.8%,最高97.2%,平均贮藏效果为90.9%。
2.9 红薯藤越冬扦插繁苗和薯藤催芽直插栽培试验结果
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成功后,对薯藤的扦插繁苗技术和薯藤催芽直栽技术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
2.9.1 越冬薯藤扦插育苗效果。2011年3月6日采用紫薯3号薯藤与种薯对照进行育苗试验。小拱棚加塑料大棚保温育苗,生物热能加温,薯藤和种薯各10 kg,经3次剪苗统计,其中薯藤共计出苗1 125株,种薯共计出苗719株,薯藤较种薯出苗率提高56.47%。2011年沿河县用铜薯1号越冬薯藤200 kg与相同品种的种薯200 kg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薯藤剪苗5批次,共计出苗23 500株,薯种剪苗3批次共计7 600株。薯藤较薯种多出苗15 900株,按栽种密度5.25万株/hm2,薯藤扦插繁苗可移栽0.45 hm2,薯种只可移栽0.15 hm2。薯藤扦插育苗较薯种育苗提早剪苗(出苗)20 d,多剪薯苗2批次,效果十分显著。2012年松桃县土肥站用铜薯2号越冬薯藤30 kg与相同品种的种薯30 kg作为对照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薯藤剪苗4批次,共计剪苗4 200株,薯种剪苗3批次,共计剪苗3 010株,薯藤比薯种多剪苗1 190株,多剪苗1批次,提早剪苗15 d。 2.9.2 越冬薯藤栽培的产量效果。一是越冬薯藤扦插育苗增产效果。2011年6月16日将薯藤扦插育苗与种薯育苗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品种为铜薯2号,栽插面积2 426.67 m2(同一块田),各栽插1 213.33 m2,栽插密度5.25万株/hm2,施肥、管理均相同。10月28日收挖。结果表明,薯藤苗共收鲜薯6 836.3 kg,折合产量56 343 kg/hm2;种薯苗共收鲜薯6 176.7 kg,折合产量50 892 kg/hm2,薯藤产鲜薯较种薯产新增鲜薯5 451 kg/hm2,增产10.71%。2011年沿河县用铜薯1号红薯藤扦插育苗与种薯育苗产量对比试验。作春薯栽培薯藤苗产量48 210 kg/hm2,种薯苗产量45 096 kg/hm2,薯藤苗较种薯苗增产3 114 kg/hm2,增幅6.90%。作秋薯栽培薯藤苗产量43 036.5 kg/hm2,薯种苗产量36 180 kg/hm2,薯藤苗较薯种苗增产6 856.5 kg/hm2,增幅18.95%。2012年松桃县农技站铜薯2号扦插苗与薯种苗试验,薯藤苗较薯种苗增产2 709 kg/hm2,增幅6.1%。二是越冬薯藤催芽直栽技术与效果。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不仅提高了薯藤的利用价值,用薯藤替代薯种,减少用种成本,还可以用薯藤直栽。特别是在菜用红薯、特色红薯品种类型中,薯农可以通过薯藤直栽减少传统育苗这道工序,提早栽植红薯、提早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增收效益。同时还可以增加市场蔬菜种类,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红薯藤窖藏越冬成功的2010年进行了薯藤催芽直栽、以不催芽为对照进行试验。将越冬薯藤剪切成12~15 cm节段,用多菌灵消毒,用ABT生根粉蘸基脚后地热线加温催芽,与在相同条件下的薯藤不催芽为对照。结果表明,催芽直栽成苗率达98.4%~99.4%,不催芽直栽的成苗率为48.8%~62.7%。催芽直栽的产量为21 142.5 kg/hm2,不催芽直栽的产量只有9 831 kg/hm2,薯藤催芽直栽的紫薯2号产值126 076.2元/hm2,不催芽直栽的产值58 560元/hm2。因此,利用红薯藤越冬后早春直栽必须经过催芽处理加上拱棚增温栽培,因为早春气温和地温都较低,不利于红薯顺利生长。
3 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的应用情况
将秋季收挖红薯的薯藤进行处理,放入干燥的地窖或大棚窖进行越冬贮藏,翌年替代种薯,直接栽种或扦插育苗引起了当地及邻近地区相关部门和许多薯农的高度关注。先后前来松桃永红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和咨询,并引进窖藏越冬薯藤,进行栽种、示范推广。为了让该科技成果迅速应用推广,在铜仁市科技局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撰写了《红薯茎蔓(藤)越冬贮藏技术规程》和《红薯茎蔓(藤)冬后育苗技术规范》草案(作为地方标准待发布),作为技术资料以规范“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在铜仁市内有松桃、沿河、思南、碧江区等县(区)进行应用示范推广,5年累计有效面积达4.808万hm2,其中松桃县16 986.67 hm2、沿河县9 726.67 hm2、思南县13 886.67 hm2、碧江区7 480 hm2。另外,重庆市的酉阳、秀山及湖南省的吉首、怀化和湖北宜昌市等市(县)地区都有相应的应用推广。如湖北宜昌市王店镇种薯大户朱某等薯农近几年连续多次从湖北来铜仁学习咨询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红心薯、种薯大户每年向全国发货销售1 000~2 000 t,单价都在5元/kg,迫切需要这些创新技术。
4 项目技术研究应用成效
4.1 取得的技术成果
本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以红薯藤节间易发根发芽而进行无性繁殖的原理,把每年收获红薯时的薯藤通过一定的隔离基质经红薯大棚窖贮藏越冬扦插繁苗替代种薯育苗方式;在研究中找到用松针叶作为越冬贮藏基质材料,越冬保藤率提高93.8%,选用大棚窖及农户的地窖(苕窖)作越冬场所,能控温控湿,管理方便,越冬成活率高达97.2%,平均90.9%,解决同类技术越冬成活率低的难题,该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4.2 研究应用成效
4.2.1 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技术效应。本研究技术成果于2011—2015年分别在铜仁市的松桃、沿河、思南等县和碧江區以及邻近的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应用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仅铜仁市5年来应用推广有效面积就达4.808万hm2,居全国同类技术推广之首。从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得出,种薯育苗方式按平均节约种薯900 kg/hm2,种薯价格3元/kg计算,可节约种薯成本2 700元/hm2,扣除薯藤贮藏成本(450 kg/hm2×0.3元/kg 加温电费787.5元/hm2=922.5元/hm2),可节约成本1 777.5元/hm2。由于薯藤繁苗可以提早栽插,增加了红薯块根生长的时间,使其干物质积累增多。因此,其产量较种薯育苗栽种的增产13.86%~22.31%,加权平均可增产鲜薯5 316 kg/hm2,增幅18.75%,按市场价1.00元/kg计算,可增收5 316元/hm2,加上节约种薯投入1 777.5元/hm2,合计新增纯收益7 093.5元/hm2,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有效面积4.808万hm2,按照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推广规模缩值系数×0.9,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0.7,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研究项目总新增纯收益23 802.421万元,科技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3.15元/元,成果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4.2.2 社会效益。薯藤窖藏越冬技术的推广是我国红薯传统种植的一大创新,本技术成果提高了红薯藤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薯藤的基质材料松针叶(马尾松)分布很广,使薯藤贮藏的隔热材料取材容易,技术的操作性强,方法简单易行,农民易接受掌握,便于大面积规模化标准化的推广。解决了种薯不便于长途调运以及运输途中薯块损伤造成种薯育苗中的烂薯烂床不出苗的难题。菜用红薯、特色红薯用越冬薯藤可催芽直接移栽,既可以提早上市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丰富蔬菜市场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促进市场繁荣,确保市场鲜薯周年供应。用薯藤替代了种薯,节约了大量种薯,就铜仁市每年红薯种植面积6万hm2,按节省种薯900~1 200 kg/hm2计,需种薯7.2万t,按市场种薯价3 000元/t,折合人民币2.16亿元,减去薯藤越冬成本,每年至少可为农民节约种薯费1.80亿元,本技术成果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将薯藤薯拐进行越冬窖藏保存,能达到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害和有害物质越冬的数量、压低翌年病虫害发生基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采用红薯藤扦插育苗还可以有效防止红薯黑斑病、线虫病等通过种薯的传播。因此,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薯种,提高薯藤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同时减少了种薯腐烂对环境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传播,可减少农药用量,使其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成果应用能有效地改善红薯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5 成果技术的创新点
一是红薯秋季收获前剪下藤蔓,采用科学技术处理后放置在大棚窖内贮藏越冬,人为地控制温湿度,到春后用薯藤扦插繁殖的一种新的繁苗方法,改变了用薯种育苗的传统方式。二是在研究中找到了红薯藤越冬成活的依据、原理和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发现和研究了红薯藤越冬的隔离材料松针叶和贮藏场所(大棚窖),该技术处理越冬后保藤率达93.8%,较砂质材料作基质的提高82.2个百分点。三是选用大棚窖及农户的地窖(苕窖)作越冬场所,能控温控湿,管理方便,越冬成活率高达97.2%,平均90.9%。
6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成果的比较
6.1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利用红薯茎蔓经冬季越冬后替代种薯,进行红薯的大面积种植栽培具有保持种性、便于运输、节约用种成本、节约育苗时间和用工等优势,一直是国内外红薯研究人员的重要攻关内容。但因不易找到红薯茎蔓越冬的隔离基质和适宜于红薯茎蔓冬季保存的环境条件,或因制造的环境条件较为复杂成本过高而无法推广。国内外针对同类技术研究,还未有新的突破。该成果的创新性在于研究和发现了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农民特别容易接受的松针(马尾松)落叶作为红薯藤堆积贮藏越冬不易发热腐烂的隔离基质,找到了红薯藤越冬的场所,使薯藤替代薯种成为了现实。技术成果研究成功后于2011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技术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严格审查、技术查新,确认了该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后,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
6.2 成果的创造性
先进性:本技术成果以山上的松树落叶(松针)为隔热材料,以贮藏红薯的大棚窖或地窖为红薯藤的越冬场所,在窖内以一层薯藤一层松针的自由操作,松针叶的隔离厚度为3~5 cm,薯藤堆积贮藏高度为1.0~1.5 m,如果塔架可堆积高度达3~5 m。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用工不多,投资不大,贮藏量大,翌年起藤容易,最主要的是贮藏效果好,保藤率达93.8%。便于大面积推广,薯农易于接受。
创造性、先进性:一是隔热材料(基质)松针叶来源广泛,农民取材容易;二是越冬贮藏冬场所(大棚窖)窖内保温效果好,便于操作,便于人工调控,贮藏量大,保藤率高;三是选用松针叶隔热材料、大棚窖为越冬场所配套技术和应用推广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7 论文发表和已获专利及技术标准情况
7.1 论文发表情况
“甘薯薯藤窖藏越冬栽培对产量的影响”在《耕作与栽培》2012年第5期发表。“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及应用效果”在《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1期发表。“红薯藤越冬不同隔离基质试验”在《科技纵览》2014年6期发表。
7.2 已获专利
技术成果研究成功后于2011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技术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严格审查,技术查新,确认了该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后,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43091.3。
7.3 技術标准
技术成果已形成地方标准,撰写“红薯茎蔓越冬贮藏技术规程”标准登记号DB522200/T70—2013;“红薯茎蔓越冬后技术规范”标准登记号DB522200/T70—2013,红薯的规程、规范报告已通过贵州省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8 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通过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红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大户、红薯企业等研究与应用推广的团队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跟班操作学习,提升了团队技术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创新,为红薯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训奠定了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农技人员和红薯种植户,对红薯产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有了技术支撑的保障。
9 参考文献
[1] 于三全,师卫军.脱毒红薯茎蔓低温休眠越冬育苗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44.
[2] 涂刚,陈玉婵,李桂平,等.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68-69.
[3] 李桂平,杨通华,吴志俊,等.甘薯薯藤窖藏越冬栽培对产量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5):8.
[4] 郭源俊.甘薯藤苗越冬繁殖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7):24-25.
[5] 沈光华.红薯蔓尖越冬育苗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2(11):6-7.
[6] 谢世轩,王甲云.红薯秧头扦插越冬育苗初报[J].宁夏农业科技,1980(3):15-16.
关键词 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51-04
1 立项依据与目标
1.1 立项依据
传统种植红薯的方法是用块根作种薯,将经过窖藏越冬的种薯在每年的3—4月进行加温排种育苗,然后再将红薯苗剪苗扦插,进行大面积栽培。这种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种薯(需种薯900~1 200 kg/hm2),而且育苗费工费时,育苗成本高,推迟了移栽期,影响红薯产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红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铜仁市是红薯的主产区,红薯也是全市三大主粮之一,利用铜仁市现有资源发展红薯产业,是提高红薯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种源是制约红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8年开始探索研究,到2010年积累了一定的成功数据,2011年、2012年在铜仁市科技局、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将该项目研究列入铜仁市科研课题,项目研究进展顺利。项目研究与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技术效应。
1.2 目標
项目研究是将红薯收获时的薯藤通过一定的隔离基质经红薯大棚窖贮藏越冬,用薯藤替代薯种,降低红薯的育苗成本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红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红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目的是查找红薯藤蔓不易贮藏的原因,试验和详细探索红薯藤越冬的隔热材料和红薯藤越冬贮藏的场所,找到红薯藤贮藏越冬的方法,进行越冬红薯藤直接栽培和扦插繁苗移栽的试验,进行技术研究的应用验证,形成“红薯藤蔓越冬贮藏技术规程”和“红薯藤蔓越冬后繁苗技术规范”,为项目成果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
2.1 材料与方法
红薯繁殖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茎蔓或块根繁殖。我国在红薯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薯块育苗,在苗床上剪取薯蔓进行扦插繁殖。薯蔓的节上最容易发根,其节间叶柄和叶片也有发根能力。本项目研究是以秋季红薯收获时的藤蔓为研究材料[1-2],利用红薯节间易发根原理,以藤蔓进行无性繁殖为依据,以马尾松的落叶作为薯藤隔离基质材料,利用大棚窖能保温控湿作为越冬场所,将红薯藤蔓进行越冬贮藏,春后扦插繁苗推广应用,以薯藤繁苗替代了薯种育苗的新方法,降低了红薯生产成本,促进了红薯产业化发展[3-4]。
2.2 实施地点及分年度研究工作情况
2008—2009年,对红藤蔓生长特性及不易越冬贮藏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观察,实施地点松桃县太平营乡、永红村。
2009—2010年,对红薯藤堆积发热难点问题的隔热材料进行筛选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河沙、珍珠岩、蛭石、稻草、锯末削、马尾松落叶等热材料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以马尾松落叶作为薯藤隔热材料效果最好;找到了以贮藏红薯大棚窖、农户的苕窖作为红薯藤安全越冬最佳场所。
2011—2015年,在完善项目系统研究的同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分别在铜仁市、遵义、黔东南、黔南以及邻近周边的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示范应用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仅铜仁市红薯主产区推广应用达54 086.67 hm2。
2.3 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措施
保存红薯藤安全越冬的条件:一是创造适宜薯藤蔓越冬贮藏的温度、湿度、需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一定的营养条件;二是选择适宜薯藤堆积而又不大量产生热量的隔热材料,薯藤和薯拐才能安全越冬。采取不同隔热材料基质和不同贮藏场所,进行红薯藤越冬贮藏试验研究,达到节省薯种、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5-6]。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收获薯块前将红薯藤剪断→促进休眠处理→进入红薯大棚窖贮藏→介质隔离→喷营养液→增温保湿贮藏→春后剪段扦插繁苗→移栽大田。
2.4 讨论并形成结论
2.4.1 红薯藤蔓形态特征。藤蔓的长短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最短的仅0.7 m,最长的可达7 m以上。长蔓品种分枝少,短蔓品种分枝多,生长期间多为匍匐式生长,且茎节着土生根较多。茎节上有腋芽和根原基,能长枝发根,用茎节进行无性繁殖,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很快生长出新的植株。茎的表面有茸毛,茎上有节。茎的皮层分布有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采苗时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
2.4.2 红薯藤蔓生根和生长特性。红薯藤蔓生根要求温度在15 ℃以上,并随温度升高,发根加快,发根数量增多。据观察,地温15~16 ℃时,栽后5 d开始生根,但生长缓慢;地温17~18 ℃时,发根正常;地温20 ℃时,约3 d发根;地温27~30 ℃时,只需1 d即可发根。
在气温16~35 ℃范围内,温度越高,藤蔓生长越快。气温16~18 ℃时,藤蔓生长较慢;25~28 ℃时藤蔓生长迅速;30 ℃以上,藤蔓易徒长;35 ℃以上,藤蔓生长和光合作用减慢;当温度在15 ℃以下时,藤蔓生长基本停止;温度在10 ℃以下时藤蔓和叶片逐渐枯死。薯藤冬季贮藏的温度也基本与种薯一样,为10~15 ℃;据连续3年观察,薯藤忍耐5~8 ℃的低温。即不高于15 ℃以上、不低于5~10 ℃,湿度在90%左右薯藤即能保鲜安全越冬。 2.4.3 薯块与薯藤的贮藏差异。薯块上能生长出许多不定芽和不定根,人们利用它能发芽的习性进行育苗繁殖,因此也称之为种薯。薯块个体差异较大,呈圆筒块状,堆积易透气不易发热。薯藤又称茎蔓,茎上有节,茎节上能生芽,也能发根,长出新的枝条(苗),生产上就是利用它这种再生能力进行大量繁殖。薯藤中也贮存有红薯的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它也是红薯中的一种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薯藤呈条状,个体之间较均匀,差异较小。薯藤堆积不易透气,易发热,不易贮藏,因此收获时就把它作为青饲料或废弃物。
2.4.4 红薯藤不易贮藏的原因。薯藤呈条状,个体均衡,易于重叠。由于体内贮存有较多的可溶性营养物质(如淀粉、糖类),很容易被空气中的微生物利用,特别是好氧微生物。薯藤作为这些微生物的培养基而被分解、腐烂。要使薯藤鲜体能安全越冬,除了给予一定的温、湿度控制外,防止堆积温度升高、避开空气中好氧微生物的侵害是极为关键的措施。
2.5 红薯藤越冬贮藏隔离基质研究
鲜薯藤贮藏选择好鲜薯藤个体之间的隔离材料是关键。为了通俗易懂,将隔热材料统称为隔离基质。于2008年以来对隔离基质进行研究,选择了珍珠岩与蛭石、山沙、河沙、锯末、稻草、松树叶(松针)等隔热材料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目的是想筛选出一个能使薯藤堆积避开温度升高的较佳隔热材料。
2.5.1 山砂与河沙。山砂与河沙作为隔离基质,具有一定的通气作用和隔热效果,不积水也能保湿,作为隔热材料于2008—2009年分别将红薯藤进行沟藏、窖藏,大棚内贮藏和室内贮藏试验效果都不理想。山砂贮藏效果最低为3.7%,最高为5.4%,平均为4.2%;河沙贮藏效果最低为11.2%,最高12%,平均为11.6%。主要原因是沙的质地重,对薯藤压力大,水分不易掌握,而且用量大、成本高、花工多。
2.5.2 蛭石与珍珠岩。蛭石与珍珠岩是建筑行业使用的隔热保温材料,具有质地轻、通气隔热效果较好,还具一定的保温作用。作为红薯藤贮藏隔热材料,蛭石贮藏效果最低为62.8%,最高为74.4%,平均为71.8%。珍珠巖最低为66.4%,最高为78.5%,平均为75.1%,效果较好。不足的因素:一是材料的价格较贵,贮藏成本高,农民也不太接受;二是材料的含水量不易掌握。
2.5.3 稻草与锯末。具有隔热的效果,在农村其材料也易找,但在红薯藤贮藏的隔热过程中吸水较强,容易造成贮藏湿度过大,通气不良,薯藤贮藏效果仅7.2%左右,且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大。
2.5.4 松树叶(松针)。该材料疏松透气、质地轻、不腐烂、保温、既可保湿又不吸水,是红薯藤越冬贮藏保鲜的最佳隔热材料。经多次反复试验,贮藏效果最低为92.8%,最高可达95.6%,平均为93.8%。更重要的是松树叶材料来源丰富,用于红薯藤的越冬贮藏成本低、效果好,农民容易接受。
2.6 红薯藤安全越冬的场所研究试验
在对隔离基质材料进行研究的同时,对红薯藤安全越冬的场所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沟藏(挖宽50 cm、深50~60 cm的地沟,利用地温进行薯藤贮藏)、大棚藏(利用蔬菜大棚的保温特性进行贮藏)、室内藏(利用居住房室内进行贮藏)、地窖藏(利用农户红薯贮藏传统地窖进行贮藏)、大棚窖贮藏(利用红薯贮藏大棚窖进行红薯藤贮藏),其贮藏效果分别为21.6%、13.3%、9.2%、72.8%、93.8%,以地窖和大棚窖作为红薯藤越冬贮藏的场所较好,特别是红薯贮藏大棚窖是薯藤安全越冬的较佳场所。
红薯贮藏大棚窖,将蔬菜大棚的增温效果与传统地窖的保温性能相结合,达到红薯块根安全贮藏的目的。红薯贮藏期间能将温度控制在12~14 ℃之间,窖内湿度控制在90%左右,完全能适宜红薯藤的贮藏条件。因此,大棚窖既可贮藏鲜薯块,也可贮藏鲜薯藤。
2.7 红薯藤越冬窖藏方法研究
在红薯贮藏大棚窖内,设置单独的一间鲜薯藤贮藏室,在红薯收获前,将割掉的薯藤去掉叶片,保留2~3 cm的叶柄,按50 cm长一段裁断,入窖进入贮藏室,先用松树的落叶松针平铺地面,厚度3~4 cm,再将鲜薯藤平铺在松针叶上,注意鲜薯藤个体之间不能重叠,这样以一层松针一层鲜薯藤的平铺方法贮存,用松针作为隔离隔热基质,每层松针平铺隔离的厚度保持3 cm,严禁压实,确保通气,每贮藏层重叠高度1 m左右,贮藏层顶部的松针叶可多盖一些,以不见薯藤为准。如需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贮藏量,可搭架分层贮藏,但各贮藏层高度不宜超过1 m。红薯收获后的薯拐也可用上述方法贮藏,但必须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浸泡消毒杀菌5~10 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方可贮藏。
2.8 红薯藤窖藏越冬贮藏研究结果
在薯藤贮藏各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取其最佳效果点,即用秋收红薯的薯藤和薯拐,经过剪切、消毒、晾干表面水分,用松树叶(松针)隔热,在大棚窖或干燥的地窖贮藏越冬。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松桃县永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大棚窖内贮藏薯藤628 kg,品种为紫薯3号,2010年3月18—20日出窖时有鲜薯藤597 kg,贮藏效果达95.1%。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大棚窖内分别贮藏铜薯1号、铜薯2号、紫薯3号等红薯新品种薯藤,松针叶隔热,其效果分别达92.8%、93.0%、95.6%。2012—2013年沿河县、思南县、碧江区、松桃县多点试验得出红薯藤窖藏越冬效果最低77.8%,最高97.2%,平均贮藏效果为90.9%。
2.9 红薯藤越冬扦插繁苗和薯藤催芽直插栽培试验结果
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成功后,对薯藤的扦插繁苗技术和薯藤催芽直栽技术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
2.9.1 越冬薯藤扦插育苗效果。2011年3月6日采用紫薯3号薯藤与种薯对照进行育苗试验。小拱棚加塑料大棚保温育苗,生物热能加温,薯藤和种薯各10 kg,经3次剪苗统计,其中薯藤共计出苗1 125株,种薯共计出苗719株,薯藤较种薯出苗率提高56.47%。2011年沿河县用铜薯1号越冬薯藤200 kg与相同品种的种薯200 kg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薯藤剪苗5批次,共计出苗23 500株,薯种剪苗3批次共计7 600株。薯藤较薯种多出苗15 900株,按栽种密度5.25万株/hm2,薯藤扦插繁苗可移栽0.45 hm2,薯种只可移栽0.15 hm2。薯藤扦插育苗较薯种育苗提早剪苗(出苗)20 d,多剪薯苗2批次,效果十分显著。2012年松桃县土肥站用铜薯2号越冬薯藤30 kg与相同品种的种薯30 kg作为对照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薯藤剪苗4批次,共计剪苗4 200株,薯种剪苗3批次,共计剪苗3 010株,薯藤比薯种多剪苗1 190株,多剪苗1批次,提早剪苗15 d。 2.9.2 越冬薯藤栽培的产量效果。一是越冬薯藤扦插育苗增产效果。2011年6月16日将薯藤扦插育苗与种薯育苗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品种为铜薯2号,栽插面积2 426.67 m2(同一块田),各栽插1 213.33 m2,栽插密度5.25万株/hm2,施肥、管理均相同。10月28日收挖。结果表明,薯藤苗共收鲜薯6 836.3 kg,折合产量56 343 kg/hm2;种薯苗共收鲜薯6 176.7 kg,折合产量50 892 kg/hm2,薯藤产鲜薯较种薯产新增鲜薯5 451 kg/hm2,增产10.71%。2011年沿河县用铜薯1号红薯藤扦插育苗与种薯育苗产量对比试验。作春薯栽培薯藤苗产量48 210 kg/hm2,种薯苗产量45 096 kg/hm2,薯藤苗较种薯苗增产3 114 kg/hm2,增幅6.90%。作秋薯栽培薯藤苗产量43 036.5 kg/hm2,薯种苗产量36 180 kg/hm2,薯藤苗较薯种苗增产6 856.5 kg/hm2,增幅18.95%。2012年松桃县农技站铜薯2号扦插苗与薯种苗试验,薯藤苗较薯种苗增产2 709 kg/hm2,增幅6.1%。二是越冬薯藤催芽直栽技术与效果。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不仅提高了薯藤的利用价值,用薯藤替代薯种,减少用种成本,还可以用薯藤直栽。特别是在菜用红薯、特色红薯品种类型中,薯农可以通过薯藤直栽减少传统育苗这道工序,提早栽植红薯、提早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增收效益。同时还可以增加市场蔬菜种类,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红薯藤窖藏越冬成功的2010年进行了薯藤催芽直栽、以不催芽为对照进行试验。将越冬薯藤剪切成12~15 cm节段,用多菌灵消毒,用ABT生根粉蘸基脚后地热线加温催芽,与在相同条件下的薯藤不催芽为对照。结果表明,催芽直栽成苗率达98.4%~99.4%,不催芽直栽的成苗率为48.8%~62.7%。催芽直栽的产量为21 142.5 kg/hm2,不催芽直栽的产量只有9 831 kg/hm2,薯藤催芽直栽的紫薯2号产值126 076.2元/hm2,不催芽直栽的产值58 560元/hm2。因此,利用红薯藤越冬后早春直栽必须经过催芽处理加上拱棚增温栽培,因为早春气温和地温都较低,不利于红薯顺利生长。
3 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的应用情况
将秋季收挖红薯的薯藤进行处理,放入干燥的地窖或大棚窖进行越冬贮藏,翌年替代种薯,直接栽种或扦插育苗引起了当地及邻近地区相关部门和许多薯农的高度关注。先后前来松桃永红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和咨询,并引进窖藏越冬薯藤,进行栽种、示范推广。为了让该科技成果迅速应用推广,在铜仁市科技局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撰写了《红薯茎蔓(藤)越冬贮藏技术规程》和《红薯茎蔓(藤)冬后育苗技术规范》草案(作为地方标准待发布),作为技术资料以规范“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在铜仁市内有松桃、沿河、思南、碧江区等县(区)进行应用示范推广,5年累计有效面积达4.808万hm2,其中松桃县16 986.67 hm2、沿河县9 726.67 hm2、思南县13 886.67 hm2、碧江区7 480 hm2。另外,重庆市的酉阳、秀山及湖南省的吉首、怀化和湖北宜昌市等市(县)地区都有相应的应用推广。如湖北宜昌市王店镇种薯大户朱某等薯农近几年连续多次从湖北来铜仁学习咨询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红心薯、种薯大户每年向全国发货销售1 000~2 000 t,单价都在5元/kg,迫切需要这些创新技术。
4 项目技术研究应用成效
4.1 取得的技术成果
本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以红薯藤节间易发根发芽而进行无性繁殖的原理,把每年收获红薯时的薯藤通过一定的隔离基质经红薯大棚窖贮藏越冬扦插繁苗替代种薯育苗方式;在研究中找到用松针叶作为越冬贮藏基质材料,越冬保藤率提高93.8%,选用大棚窖及农户的地窖(苕窖)作越冬场所,能控温控湿,管理方便,越冬成活率高达97.2%,平均90.9%,解决同类技术越冬成活率低的难题,该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4.2 研究应用成效
4.2.1 经济效益。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技术效应。本研究技术成果于2011—2015年分别在铜仁市的松桃、沿河、思南等县和碧江區以及邻近的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应用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仅铜仁市5年来应用推广有效面积就达4.808万hm2,居全国同类技术推广之首。从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得出,种薯育苗方式按平均节约种薯900 kg/hm2,种薯价格3元/kg计算,可节约种薯成本2 700元/hm2,扣除薯藤贮藏成本(450 kg/hm2×0.3元/kg 加温电费787.5元/hm2=922.5元/hm2),可节约成本1 777.5元/hm2。由于薯藤繁苗可以提早栽插,增加了红薯块根生长的时间,使其干物质积累增多。因此,其产量较种薯育苗栽种的增产13.86%~22.31%,加权平均可增产鲜薯5 316 kg/hm2,增幅18.75%,按市场价1.00元/kg计算,可增收5 316元/hm2,加上节约种薯投入1 777.5元/hm2,合计新增纯收益7 093.5元/hm2,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有效面积4.808万hm2,按照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推广规模缩值系数×0.9,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0.7,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研究项目总新增纯收益23 802.421万元,科技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3.15元/元,成果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4.2.2 社会效益。薯藤窖藏越冬技术的推广是我国红薯传统种植的一大创新,本技术成果提高了红薯藤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薯藤的基质材料松针叶(马尾松)分布很广,使薯藤贮藏的隔热材料取材容易,技术的操作性强,方法简单易行,农民易接受掌握,便于大面积规模化标准化的推广。解决了种薯不便于长途调运以及运输途中薯块损伤造成种薯育苗中的烂薯烂床不出苗的难题。菜用红薯、特色红薯用越冬薯藤可催芽直接移栽,既可以提早上市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丰富蔬菜市场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促进市场繁荣,确保市场鲜薯周年供应。用薯藤替代了种薯,节约了大量种薯,就铜仁市每年红薯种植面积6万hm2,按节省种薯900~1 200 kg/hm2计,需种薯7.2万t,按市场种薯价3 000元/t,折合人民币2.16亿元,减去薯藤越冬成本,每年至少可为农民节约种薯费1.80亿元,本技术成果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将薯藤薯拐进行越冬窖藏保存,能达到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害和有害物质越冬的数量、压低翌年病虫害发生基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采用红薯藤扦插育苗还可以有效防止红薯黑斑病、线虫病等通过种薯的传播。因此,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薯种,提高薯藤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同时减少了种薯腐烂对环境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传播,可减少农药用量,使其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成果应用能有效地改善红薯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5 成果技术的创新点
一是红薯秋季收获前剪下藤蔓,采用科学技术处理后放置在大棚窖内贮藏越冬,人为地控制温湿度,到春后用薯藤扦插繁殖的一种新的繁苗方法,改变了用薯种育苗的传统方式。二是在研究中找到了红薯藤越冬成活的依据、原理和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发现和研究了红薯藤越冬的隔离材料松针叶和贮藏场所(大棚窖),该技术处理越冬后保藤率达93.8%,较砂质材料作基质的提高82.2个百分点。三是选用大棚窖及农户的地窖(苕窖)作越冬场所,能控温控湿,管理方便,越冬成活率高达97.2%,平均90.9%。
6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成果的比较
6.1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利用红薯茎蔓经冬季越冬后替代种薯,进行红薯的大面积种植栽培具有保持种性、便于运输、节约用种成本、节约育苗时间和用工等优势,一直是国内外红薯研究人员的重要攻关内容。但因不易找到红薯茎蔓越冬的隔离基质和适宜于红薯茎蔓冬季保存的环境条件,或因制造的环境条件较为复杂成本过高而无法推广。国内外针对同类技术研究,还未有新的突破。该成果的创新性在于研究和发现了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农民特别容易接受的松针(马尾松)落叶作为红薯藤堆积贮藏越冬不易发热腐烂的隔离基质,找到了红薯藤越冬的场所,使薯藤替代薯种成为了现实。技术成果研究成功后于2011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技术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严格审查、技术查新,确认了该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后,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
6.2 成果的创造性
先进性:本技术成果以山上的松树落叶(松针)为隔热材料,以贮藏红薯的大棚窖或地窖为红薯藤的越冬场所,在窖内以一层薯藤一层松针的自由操作,松针叶的隔离厚度为3~5 cm,薯藤堆积贮藏高度为1.0~1.5 m,如果塔架可堆积高度达3~5 m。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用工不多,投资不大,贮藏量大,翌年起藤容易,最主要的是贮藏效果好,保藤率达93.8%。便于大面积推广,薯农易于接受。
创造性、先进性:一是隔热材料(基质)松针叶来源广泛,农民取材容易;二是越冬贮藏冬场所(大棚窖)窖内保温效果好,便于操作,便于人工调控,贮藏量大,保藤率高;三是选用松针叶隔热材料、大棚窖为越冬场所配套技术和应用推广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7 论文发表和已获专利及技术标准情况
7.1 论文发表情况
“甘薯薯藤窖藏越冬栽培对产量的影响”在《耕作与栽培》2012年第5期发表。“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及应用效果”在《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1期发表。“红薯藤越冬不同隔离基质试验”在《科技纵览》2014年6期发表。
7.2 已获专利
技术成果研究成功后于2011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技术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严格审查,技术查新,确认了该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后,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43091.3。
7.3 技術标准
技术成果已形成地方标准,撰写“红薯茎蔓越冬贮藏技术规程”标准登记号DB522200/T70—2013;“红薯茎蔓越冬后技术规范”标准登记号DB522200/T70—2013,红薯的规程、规范报告已通过贵州省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8 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通过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红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大户、红薯企业等研究与应用推广的团队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跟班操作学习,提升了团队技术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创新,为红薯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训奠定了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农技人员和红薯种植户,对红薯产业新技术示范推广有了技术支撑的保障。
9 参考文献
[1] 于三全,师卫军.脱毒红薯茎蔓低温休眠越冬育苗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44.
[2] 涂刚,陈玉婵,李桂平,等.红薯藤窖藏越冬技术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68-69.
[3] 李桂平,杨通华,吴志俊,等.甘薯薯藤窖藏越冬栽培对产量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5):8.
[4] 郭源俊.甘薯藤苗越冬繁殖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7):24-25.
[5] 沈光华.红薯蔓尖越冬育苗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2(11):6-7.
[6] 谢世轩,王甲云.红薯秧头扦插越冬育苗初报[J].宁夏农业科技,198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