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工制作的作品既好看又好玩,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都能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手工制作教学,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各种能力
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让幼儿动手操作对全面发展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笔者认为手工制作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的一种最好的教学形式。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手工制作教学,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手工制作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手工制作教学对幼儿全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的观念误区。其实,手工制作与绘画活动一样,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益于幼儿的手脑发育和能力发展。
2、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導作用,对幼儿手工制作不敢教、不指导、放任自流,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对幼儿手工制作的评价不当
有的教师总是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手工作品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会大大挫伤幼儿大胆创作的积极性,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其实,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和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幼儿进行因人而异的积极评价。
二、手工制作对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手是幼儿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关注对左脑的开发,在左脑所支配的语言、逻辑、数学符号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负责空间知觉和艺术欣赏等的右脑开发不足,这十分不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大脑。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正是典型的脑、眼、手同时协调的运动,是同时调动了幼儿各个部位感官的活动。因此,手工制作可以让幼儿的绘图、空间位置等感知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2、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年龄小,肌肉群的发育较迟,手部控制能力弱,协调能力差,幼儿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而手工制作正好可以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通过手工制作的手部运动,有利于幼儿形成准确、灵巧的手法,促进手指精细度、灵活度、稳定度、协调度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巴甫洛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色彩、形状、结构、方位关系等特点,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最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品。这一观察过程与科学家的观察如出一辙,因此,手工制作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教学往往以群体活动为主,由于时间限制和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加之教师指导不过来,一些幼儿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满意的作品。如果采用小组集体制作的方式就能弥补这些缺失,幼儿在制作时相互之间“问一问”、“说一说”、“教一教”、“帮一帮”,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有的手工活动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必须多人合作方能完成,这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5、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并借此对客观世界进行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工作,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观念托付于材料,将制作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将脑中的意向转化为手中的形象,从而完成创新。手工制作不仅需要制作者的动手实践,还需要他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制作的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幼儿构思作品的内容、布局、形状与色彩等,在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等方面,都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能体现学生的独创个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三、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1、手工活动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如果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孩子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是小、中、大班,我们都应该给幼儿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对认真做的孩子,不论其作品好坏,都要给予肯表扬。
2、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得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
3、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也能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给予科学评价
如果说手工制作的过程是一次“巧夺天工”的创造,那么,评价无疑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幼儿手工作品完成以后,教师要积极进行评价。因为幼儿不善等待,他们能力有强有弱,动作有快有慢,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无所事事、吵吵嚷嚷,活动室出现混乱、涣散的现象,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同时,教师的评价还应该中肯、具体。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不要敷衍了事地用肯定或否定的语言评价,避免用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评语,而是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因幼儿而异,说出它们各自的长处。只有及时、中肯、具体的评价才能切实引发幼儿的内心共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也产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拉进师幼心灵的距离。
总之,幼儿手工制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好手工制作教学,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各种能力
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让幼儿动手操作对全面发展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笔者认为手工制作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的一种最好的教学形式。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手工制作教学,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手工制作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手工制作教学对幼儿全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的观念误区。其实,手工制作与绘画活动一样,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益于幼儿的手脑发育和能力发展。
2、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導作用,对幼儿手工制作不敢教、不指导、放任自流,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对幼儿手工制作的评价不当
有的教师总是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手工作品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会大大挫伤幼儿大胆创作的积极性,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其实,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和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幼儿进行因人而异的积极评价。
二、手工制作对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手是幼儿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关注对左脑的开发,在左脑所支配的语言、逻辑、数学符号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负责空间知觉和艺术欣赏等的右脑开发不足,这十分不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大脑。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正是典型的脑、眼、手同时协调的运动,是同时调动了幼儿各个部位感官的活动。因此,手工制作可以让幼儿的绘图、空间位置等感知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2、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年龄小,肌肉群的发育较迟,手部控制能力弱,协调能力差,幼儿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而手工制作正好可以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通过手工制作的手部运动,有利于幼儿形成准确、灵巧的手法,促进手指精细度、灵活度、稳定度、协调度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巴甫洛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色彩、形状、结构、方位关系等特点,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最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品。这一观察过程与科学家的观察如出一辙,因此,手工制作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教学往往以群体活动为主,由于时间限制和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加之教师指导不过来,一些幼儿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满意的作品。如果采用小组集体制作的方式就能弥补这些缺失,幼儿在制作时相互之间“问一问”、“说一说”、“教一教”、“帮一帮”,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有的手工活动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必须多人合作方能完成,这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5、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并借此对客观世界进行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工作,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观念托付于材料,将制作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将脑中的意向转化为手中的形象,从而完成创新。手工制作不仅需要制作者的动手实践,还需要他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制作的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幼儿构思作品的内容、布局、形状与色彩等,在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等方面,都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能体现学生的独创个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三、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1、手工活动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如果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孩子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是小、中、大班,我们都应该给幼儿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对认真做的孩子,不论其作品好坏,都要给予肯表扬。
2、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得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
3、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也能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给予科学评价
如果说手工制作的过程是一次“巧夺天工”的创造,那么,评价无疑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幼儿手工作品完成以后,教师要积极进行评价。因为幼儿不善等待,他们能力有强有弱,动作有快有慢,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无所事事、吵吵嚷嚷,活动室出现混乱、涣散的现象,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同时,教师的评价还应该中肯、具体。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不要敷衍了事地用肯定或否定的语言评价,避免用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评语,而是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因幼儿而异,说出它们各自的长处。只有及时、中肯、具体的评价才能切实引发幼儿的内心共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也产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拉进师幼心灵的距离。
总之,幼儿手工制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好手工制作教学,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