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都要好好的》这一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广大民众与学者对婚姻幸福感的讨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男性选择外出,女性选择留守,与之相伴而产生了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因此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生命历程;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40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在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外出一方是丈夫,而妻子留守家中。长期以来,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影响下,男性选择外出,女性选择留守,与之相伴而产生的留守妇女据估计已接近5500万人。
  对于农村留守家庭而言,丈夫外出务工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和改善家庭生活,但是,这也使得留守妇女不但要面临因独自承担农业生产、子女抚育、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所带来的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的困境,也要承担婚姻生活的考验,乃至面对婚姻感情变化的风险(陈飞强,2014)。农村地区的留守妇女家庭面临婚姻关系和生计的双重压力。中国的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这也使得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问题将长期存在。留守妇女家庭的婚姻关系作为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维护家庭稳定、培育良好家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这些留守农村的女性其生命历程中的经历是否会对她们的婚姻幸福感产生影响呢?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因而,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2 文献回顾
  2.1 婚姻幸福感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问题,涉及流动人口、城市化以及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虽然留守妇女家庭规模庞大,夫妻长时间分离,但由于家庭内部夫妻间的分工与角色功能互补,夫妻分离不但可以增进留守妇女家庭的夫妻感情,促使其婚姻更加稳定和谐,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婚姻的幸福感(吴惠芳&叶敬忠,2009;林李月等,2016;陈飞强,2014)。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夫妻分离状况打破了原有家庭婚姻关系的和谐均衡状态(吕青,2014),“留守”扩大了夫妻之间的差异,降低了性生活满意度,不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婚姻的幸福(许传新,2011)。
  学界目前对婚姻幸福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比较常见的且被人研究的是由主观幸福感Diener(1984)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社会解读幸福的主流,即幸福感是主观的感受,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品质及生活愉快度的综合评估。而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包含的维度较多,婚姻往往只是被视作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因素(苗元江,2002;邢占军、金瑜,2004)。婚姻幸福感不仅是对婚姻状况的客观事实的判断,还是对婚姻状况的主观感受的评价。婚姻幸福感最主要是在于它强调个体内心更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对其展开系统研究,能够极大地丰富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以及社会稳定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2.2 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分析范式,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关于移民问题的研究,前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峰,并从中脱离出北美埃尔德范式和欧陆科利范式(郑作彧、胡珊,2018)。生命历程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能够清晰地厘清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内在机制(周雪光,2015)。
  生命历程是指个体在一生中会不断扮演的社会规定的角色和事件,这些角色或事件的顺序是按年龄层级排列(包蕾萍,2005)。生命历程理论注重从人的一生去看待其发展过程,出生、成长、婚育、工作、死亡,每个生命历程事件以及其次序性都会影响自身的生命历程,个体总是在一定社会构建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李强&邓建伟等,1999)。而且,人的生命历程一方面源于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嵌套在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也会受到他人生命历程事件的影响(杨菊华&谢永飞,2013)。
  已有研究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问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仍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深一步的探讨。首先,在研究的对象方面,农村留守妇女是农村留守家庭婚姻的经营者,她们整个生命历程都有可能经历与婚姻家庭有关的事件,无论是自身的还是他人的婚育史,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她们的婚姻观。其次,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多数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停留在时间截点上探讨其各种影响因素,没有从纵向研究视角去考量婚姻幸福感。综上,本文将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进行改进,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进行深一步探究。
  3 基于婚育史的经历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
  3.1 研究设计
  首先,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及相关书籍资料,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参考杨菊华的“两性关系的三维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在時间、空间、情境三维因素作用下的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分析框架。其次,到我们的田野地点——涞源县,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同时辅助运用间接观察法,进而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生命历程与其婚姻幸福感的内在影响机制。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特殊的群体,因而采用滚雪球抽样可以较为准确地找到调查对象。   3.2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研究
  3.2.1 学前阶段: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俺家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中国家庭吧,我记忆中,小时候俺爹早早的就出门了,晚上很晚才会回来,有的时候睡的早了,可能都等不到俺爹回家,所以跟他交流也很少,比较疏远,还是跟俺娘比较亲近,但是有什么大事还是会主动跟俺爹商量。”(W15)
  “小时候家里很穷,村里也没什么营生,所以俺爹要去广东那边打工,平时只有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才能团聚,俩人不像之前天天在一起时那样天天吵架了,反而更珍惜对方了,俺爹过完年也就走了,俺当时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最起码家里看起来挺和谐的。”(W16)
  农村留守妇女同千千万万农村非留守妇女一样,在其幼年的时期就处于带有浓厚性别色彩的婚姻关系中,其生命历程受到父辈的影响,传统性别观念扎根。不同于农村非留守妇女的是,她们其中一部分的幼年家庭经历使其早已习惯了这种“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中”的婚姻状态,并且认为这种婚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维系婚姻幸福感的。
  3.2.2 受教育阶段:价值观念的形成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都是男女平等什么的,当时就信了。后来相亲遇到俺老公,俺也是这么跟他说的,现在跟咱父母那辈不一样了,家里有啥事就得俩人商量着来。俺老公确实也不错,知道俺一个人在家照顾老小不容易,很多事都挺谦让俺的,俺觉得俺挺幸福的。”(W9)
  “没有上过大学,当时觉得学习不好,不上也没事,反正最后都得嫁人,就早早结婚了。结了婚也后悔过,可能当时要是好好上学就可以找一个好男人了,不用像现在这样,伺候完小的还得伺候老的,他也不在家,啥事都得自己来。”(W38)
  学校接受的教育会影响农村留守妇女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念,进而也会影响其婚姻幸福感。教育史发生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部分留守妇女,在她们的认知里,教育是改写命运与婚姻的重要途径。
  3.2.3 婚育阶段:走向婚姻后的现实
  “结婚以后俺便回归家庭了,将重心都放在了家庭上,也不去县里上班了,每天围绕的就是孩子。之前看其他姐妹结婚,可羡慕人家的婚后生活了,结了婚才知道和自己想的一点都不一样。不过好在俺俩还天天视频,他每个月的工资也都给家里寄回来,就是见面太少了,不知道这样的婚姻算不算幸福。”(W16)
  “我们平时很少联系,就算打电话也没什么话题,没有话说。反正一年到头见不到他人,家里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不在,都习惯了。人家谁不是这么过的呢,这村里出去打工的又不是只有你家男人,日子就这么过呗。”(W38)
  “他一年到头都在城里打工,连孩子的面都碰不着,没有多高的工资,自己勒紧裤腰带,少吃点多做点,然后把赚的钱寄回来,和俺爹那个时候一样,虽然团聚的时间比较少,但还是挺幸福的。咱农村的女人不就这样嘛,不兴女人跟着出去打工。”(W15)
  “他不出去打工不行呀,儿子都27了,还没娶上媳妇呢,他们家独苗苗,你没房子,人家姑娘根本不愿意嫁给你,压力太大了,我们这样异地分居都20多年了,也这么过来了,给儿子娶上媳妇就是幸福。”(W21)
  无论是父母还是亲友的婚姻生活都对这些留守农村的妇女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且亲友的婚姻时间与这些留守妇女自身婚姻史的时间顺序对其对婚姻幸福感的认知也体现出一定的次序性与选择性。父辈的这种留守式婚姻在他们年少时扎根,相对于那些非留守家庭的留守妇女,显然她们对婚姻幸福感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很多人认为只要努力赚钱就可以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往往忽视了婚姻家庭内女性的付出,造成“丧偶式婚姻”。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付出,这样也更有利于维系婚姻幸福感。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农村留守妇女在其婚姻生育史中所表现出的对于婚姻幸福感的认知,与其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经历与价值观密切相关。农村留守妇女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中,与父母、亲友、配偶、公婆等各种社会关系产生互动,在此过程中经历的事件,诸如父母的争吵、亲友的离异、配偶的关爱等,以及这些事件的次序性,都有可能会影响她们对于婚姻幸福感的认知。所以,对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是未来可以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之一。
  城市化背景下,形成了“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家庭”的新型家庭模式,从而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和谐状态,家庭原有的功能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夫妻长期分居弱化了婚姻家庭的诸多功能,婚姻对配偶的吸引力、信任感也随之降低,甚至还会引发婚姻越轨现象,从而降低婚姻幸福感。农村地区的留守妇女家庭面临婚姻幸福和生计的双重压力。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要面临农业生产、子女抚育、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所带来的劳动负担与心理负担,还要承担婚姻的考验。所以,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不仅有助于推进家庭和谐、家庭健康、家庭发展,还为构建家庭文明提供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人口,2014,29(06):10-20+32.
  [2]许传新.婚姻关系满意度: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9,(05):25-32.
  [3]叶敬忠,吴惠芳.丈夫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婚姻关系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9,(03):130-134.
  [4]王嘉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五市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8,23(04):50-57.
  [5]杨菊華,谢永飞.累计劣势与老年人经济安全的性别差异:一个生命历程视角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4):6-1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执行和解中,以物抵债的执行方式,被人们广泛运用。由于目前对以物抵债的适用缺乏统一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一则包含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案为例,透视执行中,以物抵债和解协议的成立要件及履行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执行和解制度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执行案件中的以物抵债的理解与适用予以完善。  关键词:执行和解;以物抵债;司法审查;结案标准  1 基本案情及裁判  1.1 案件基本情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培养党和国家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亟需在校园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医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华国粹,其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中医药院校更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充分的养分,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南方医科
期刊
摘 要:《商务写作与沟通》作为商科类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性文化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培养现代大学生通用能力、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中,形成本科的强调理论知识、高职的着重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养成教育相隔离的局面,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合力产生了抵消的效应。为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和不良效应,提出《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构建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培育时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英语;生
期刊
摘 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心血管发病率呈持续长升趋势。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加权似然函数法构建树,基于粒子群算法实现模型参数优化,选取具有最大加权似然函数值的路径为最优路径,从而实现疾病关联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实验,充分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关联分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粒子群算法;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以代际传递的视角来研究东乡习俗的传承,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走访调查,抽样群体主要为本地东乡族老中青三代人,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0%。对数据分析发现,东乡族老中少三代群体在东乡某些习俗的传承过程中(如suai de ge仪式、阿訇念尼卡、新郎偷物件等),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断层现象。首先在东乡习俗的代际传递过程中,新型社交媒体对社会习俗的传递影响较为严重
期刊
摘 要: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农牧民实际,建立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日喀则200户农牧民调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农牧民生计资本了解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农牧民生计资本整体较低且各类生计资本结构不均衡,缺乏可持续生计能力,其中,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最低,金融资本相对较高。基于此,结合研究区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生计资本;日喀则;
期刊
摘 要:税务筹划有利于企业发展,有效的税务筹划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费用,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能够最明显的增加资金的使用率进而更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医药企业是人民生存的坚实保障,是国家生计的中流砥柱。国内医药企业数量巨大,质量上差别不大,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使得医药行业处于高成本的处境。而税务筹划是降低成本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DS公司;税务筹划;税务优惠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基于549份农村基层干部的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访谈,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系统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公共服务动机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服务动机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投入和身份认同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活动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投入;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主要探究在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中,多个年级的学生构建一个交互式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共同参与讨论某个互联网问题,分组以Presentation方式进行展示,以论文的形式形成成果。通过采用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使用“交互式网络互助学习平台”进行“多年级互助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的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多年级互助式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模式构建,以推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教育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