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会计专业类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职业道德好,手脑并用的适用性会计人才为目的的。但当前由于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以及“普高热”现象的影响,致使中职学校招生异常艰难,学校为生存保证生源,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以及现行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使得会计教学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办学每况逾下,使得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对口就业率不足5%。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共同探讨改革之路。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着普遍的、共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底子簿、学习目标不明确
  这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据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来校“混日子”,没有学习压力、动力,更何况确定学习目标,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1、文化基础课过多,会计专业课时所占比重偏少。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文化课开课率较高,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安排,甚至高达50%以上,而且有的涵盖了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导致学生厌学。同时因专业课时量偏少,老师无法讲透,学生也无法学透。
  2、专业课程门类过多,课程的内容广而深,不利于保证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雷同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甚至相似于财经类本科院校,由于开设的学科门类多、内容深,常常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从而混淆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吸收,不符合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特点。
  3、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有一定技能、能适用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在教育观念上,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上:轻实践,重理论。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教学实训设备和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无法进行有效的专业实践,或只设置不落实,而珠算、点钞这些实际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在有些学校却逐渐被忽略,无法突显专业特色。使得不少毕业后的学生是“只动口不动手”,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4、考评方式缺乏灵活性,考评内容缺乏全面性。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考评的内容也主要以识记的理论知识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难以胜任实践性教学任务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在我国现行的中职学校中,教师主要来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缺乏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而导致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有效的落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
  (四)教学环境制约发展
  中职学校教育资源稀缺、会计实训投入不足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教育手段看,仍有很大一部分学校会计教学仍然是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要工具。从教育资源配置上看,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使得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没有或不能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而有的学校即使有会计实践、实训基地,也把标准定在能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或评估的最低线。这就极大地影响着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无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思路
  分析现状,探究对策。作为一名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我认为可进行如下教学改革:
  (一)提高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上,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进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模拟仿真训练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运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繁琐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1、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既然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那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就不能脱离这个目标。所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与会计职业的要求紧密配合,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岗位的需求,还要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取中专学历毕业证的同时也取得了会计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初级证等,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其他相关的财经类课程,如收银实务、市场营销等,使所设课程与今后就业紧密结合,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总之,要建立一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体系。
  2、加大实践、技能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首先调整课时分配,缩减文化基础课程课时比例,加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比例,使专业课程应占全部课时的70%左右。其次改革教材内容入手,,对会计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密切的内容,增加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比重,不用很深,以够用适用为原则,会计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再次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使专业实践课应占专业课时的一半,构建起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同时,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珠算、点钞、财会书法、收银等会计实务等课程不能弱化,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并通过考核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些技能的练习,通过多年实践,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实操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3、改革课程考评制度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技能操练为主导,本着理论教学为实操服务的专业教学理念,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可考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在考试评价方面,应坚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发展、问题解决等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弥补我国现行的职业学校中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现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知识日新月异,而会计教材又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因此学校应为会计教师知识更新创造条件,高度重视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到高校进修学习、安排教师到企业或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专题课题研究等,来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学真正融入市场,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产教结合的育人模式。同时重视 “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
  2、招聘引进兼职教师。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既可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同时又可通过他们指导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训练,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四)加大资源实际投入,提高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必须加大实训力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在校内建立实训场地,如财会技能实训室、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另一方面可实现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提高教学资源配置,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只起教练或指导的作用,而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之,中职会计教育改革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以市场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己任,通过注重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训课比重,完善学生考评制度,侧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促进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拓创新型会计人才。
其他文献
临床使用的许多药物能够引起心脏QT间期延长,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危险。近十年来,药物诱发QT间期延长已超过肝损伤,成为
促进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无论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均等地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当今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职责。基础教育城乡师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县域教育发展的瓶颈,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重要已毋需多言,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基础教育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基础教育城乡的均衡发展对基础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突出地存在着
以250名高校青年教师为被试,考察了工作价值观对教师职业承诺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承诺水平较高,其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其它依次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2)职业承诺各维度与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和两大领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从工作价值观对职业承诺的回归分析来看,尊严取向可以正向预测职业承诺的三个维度。    引言  职业承诺(occupational commitment)是指个人
人类的进化史显示,由于人的脑体积不断增大,而骨盆和产道尺寸的增长幅度却有限,这必将导致人过早来到人世,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这种现象即是“人的早产”。“人的早产”使人早期显得无力自助,因而需要依赖人工环境。但同时,“人的早产”也赋予了人“未特定化”的本质,使人具有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教育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腻补了由于“人的早产”和人的“未特定化”引发的缺陷。    脑量的增大导致人的“早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需要大规模、高层次的城市规划人才进行支撑。我国的城市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唤起了我国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然而,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学科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以同济大学为首的高校才开始率先进行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有100多所,但具有博士点授予权的学校仅有10所左右,人才培养的
自然环境是和社会环境相对的一个概念,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环境是指与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山脉、河流、植物、动物、矿藏等。广义的自然环境指除了人类社会之外的各种自然物质、能量、信息的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性格、心理的形成也与一定地域的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人生境界教育的重要基地  1.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国际图联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了关于图书馆职能的研讨会,与会人员经过探讨后一致认为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四种: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学生称为“第二课堂”。随着图书馆的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教学中引入合作机制正是教育向社会化方向迈进的一大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增进师生教学相长。”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四项基本要求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人。   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1.国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界定 
英语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如何才能把职教英语搞好呢?从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是要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还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明确学员的学习目标,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本文试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堂”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英语课堂,让学员跟着生动的课堂,转动自己的思维,培养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根据本省水稻施肥情况调查,大部分地区,对钾肥的施用,仅次于氮肥。1951年在本所稻田地力测定结果,氮钾肥料对水稻的肥效,亦表现较氮磷为高,说明在水稻生产中,钾肥的确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