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cm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转换,高职大学生需要获得就业所需的基本素养,形成基本的就业力,真正成为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人才。高职院校要不断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需要相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更新职能,使这些“受过教育的人”就业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力 就业指导 培养
  [作者简介]师寸丽(1969-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与大学生就业力;池卫东(1968- ),女,河北丰宁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与大学生就业。(河北石家庄05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学生就业力调查及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09BJY02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083-02
  
  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在毕业之前,大学生需要获得就业所需的基本素养,形成基本的就业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该成为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从职业能力方面来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动机之一是满足自身的就业期望,选择接受教育是在教育成本和期望收益之间进行比较后作出的决策;另外,高职院校还担负着为社会各行业培养高级职业技术型人才的任务。所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力就更加迫切。
  当前国际范围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莫过于德国。德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综合能力教育,明文规定学生要具备“关键能力”,即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二是决策能力;三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质量意识;五是合作能力;六是环境保护意识;七是社会责任感。自明确提出培养“关键能力”这一要求以来,德国企业界和职业技术学校纷纷响应。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高职院校要不断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需要相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更新职能,使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有比较强的就业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当今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力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一、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状况上,笔者2009年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涵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专业。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5份。调查显示:被调查高职院校大部分都不能系统、全面、细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具体见84页表1。
  每个院校缺乏对就业力培养足够重视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造成的直接后果都一样,即毕业生就业困难,学校没有完成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后来即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实。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的2001~2002年“新学子调研”中,“就业压力大”以68.29%的比例成为在校大学生排在第一位的人生烦恼。一方面毕业生越来越多,部分毕业生即使降低了期望值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事业单位提高了相关待遇却找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他们抱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差,而学生工作之后,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力不同程度缺失所致。
  二、高职大学生就业力辨析
  关于就业能力内涵有许多论述,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专业就业力与核心就业力。前者指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者则指有利于就业的态度与素质。例如:能与不同的人相处,在团队中扮演适当的角色;与人沟通良好,包括掌握写作技巧与口语技巧;工作态度良好,保持身心在最佳状态,准时完成工作且有责任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工作要求,有效运用时间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根据我国“2006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及往届毕业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可雇用能力的评价基本一致。可雇佣能力并非专业能力,而是在专业能力之外的不同工作场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即一个人获得工作的除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必备能力。可见,这些能力都属于就业力。(见84页表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力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并在今后社会职业活动中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本领以及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有敬业精神、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
  三、努力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力
  就业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阶段以及各个学科的学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长期的群体生活与团队合作,以及大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而形成的。培养、提升和拓展大学生就业力,是摆在我国大学教育者面前的义务和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入手,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
  1.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课程是教学的骨干,要通过课程的构建、组织、实施,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整体教学计划,投入经费把核心就业力的培养全面而系统地落实到整个教学内容上,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在大学期间形成其就业力。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在全校课程中都融入核心就业力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对敬业精神、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等因素的培养,增加学生提升核心就业力的机会。在每一届学生毕业后,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回馈,努力进行就业指导研究。其次,调整专业课程的学时分配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亲自去企业调研,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等,就某一岗位进行调查和职务说明,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讲解,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岗位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适当的点评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集体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最后,建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式。如就业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职业测评、SWOT分析、核心能力的体验、模拟面试训练等,通过以上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出发,安排学生参与科研、展览比赛、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及互助训练等。
  2.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职业成熟度高的人比职业成熟度低的人更容易成功。职业成熟度可以通过有效的辅导和生涯规划来提高。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其职业成熟的目标为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为毕业时的职业选择做准备。因此,高校应在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根据社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成熟度。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并对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3.在专业教学上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练习就业的核心技能,促使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就业力。如在军训之后开课之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初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特点,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学院可以派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或者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能够使学生对企业产生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学校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培养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学校联系企业向大学生提供工作。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企业带薪累计工作一年并将工作结果记入学分,并实施一定的考核办法。大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会使课堂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而且,实际的工作又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他们不仅能获得一般的工作经历,从事有价值的工作,还能培养对自身能力、特性、态度和就业潜能的洞察力,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有价值的职业关系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将工作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课程学习中,促使他们在毕业时做出更周全的职业选择。
  4.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应采取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概念、就业理念,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局限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发等工作,而对于就业形势,尤其是行业前景等专业性指导不够。所以,高校要定期聘请校外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座谈会,就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技巧指导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力的内涵,加强对就业力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惠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募金会.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2.
  [3]2006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调查课题组.2006年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调查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办学特色是一个不断着色、固色与增色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文章分析了办学特色与本色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归纳了特色化的影响因素,指出特色化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自我完善与卓越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高等院校 办学特色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国志(1963- ),男,吉林敦化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
[摘要]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学生进入高职后,学校要特别在信心(confidence)、沟通(communicate)和爱心(concern)等方面加强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他们产生自信心、有爱心,具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
针对一次正胀差情况下主油泵推力瓦推力面磨损进行了分析,结合主油泵联轴器的结构,通过对主油泵轴向运动的分析找到了该工况下主油泵推力瓦磨损的原因,分析结果与实例中的实际数
[摘要]文章以西部合并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线,分析了西部合并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此类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西部合并新建文科高校 数字化校园建设 原则  [作者简介]谭义东(1963- ),男,广西浦北人,广西财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管理和高校数字化校园。(广西 南宁 530003)  
[摘要]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及随后颁布并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音乐课程的重新定位必然会给音乐教师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对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文化涵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及先进的教育理念等成为当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职业素质 课程标准
[摘要]近年来,各地非法传销大案频发,不少大案涉及在校大学生。经验不足、急功近利、暴富心理及就业困难是大学生涉足传销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要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加强反传销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教育大学生远离传销这一“经济邪教”。  [关键词]大学生 反传销教育  [作者简介]张文忠(1968- ),男,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保卫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政治哲学。(江
8月19日,重庆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工作会议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重庆市农村籍大中专生转户进城工作全面启动。到2011年年底,重庆市66万名
随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教育软件也呈现出服务个性化与用户群体细分的应用格局。从桌面终端到移动终端,从Windows系统平台到iPhone和Android系统,从校园B/S应用到教育云服务等等,均展示出当前教育软件发展中的微创新与多样化需求。  >>教育软件应用维度分析  从用户角度分析,教育软件有针对家庭用户和教育机构用户两大类,其中教育机构用户包括数字校园应用、教育城域网应用、教育政府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以下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首批全省在基础教育阶段选择百所学校开展“e 学习”试点,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先行探索,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取得经验,建成较为完备的“e 学习”平台和丰富的“e 学
物联网虽然“炒”了很多年,但对于人们来说似乎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国家已经制定了有关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认为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