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学校的品牌文化,结合具体事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有效阐述了打造学校品牌文化的有效做法,对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品牌建设;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无论采取如何的策略、运用如何的方法,学校品牌的建设最终都必须以学校文化为根本依据。基于此,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之魂。
  学校文化由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等部分组成。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一、从校训看学校品牌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结,它表明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信念。辞海关于校训的解释:“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从这一解释不难看出,校训是为约束和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而设定的,要求他们必须遵从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的行动准则,它是办学者办学主张的具体体现。
  时下的学校校训为什么如此雷同而没有个性?学校校训的雷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多年的一元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校校训的雷同,一方面反映了文化的惯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办学者的校长缺乏对学校教育的个体使命和社会使命的理解,至少是个性化的理解。
  如我校的校训“厚实于德、相容于心、勤学于志”,作为体现治校精神的校训,在85年办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其内涵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而越来越丰富。
  1. 厚实于德
  厚实于德,取法于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广东精神。“厚德”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于德”,即具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厚于德”既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概括,也代表了广东人的道德情怀和价值追求。一是体现了源远流长的岭南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体现了广东人的现代道德情怀,展现了广东人尚德、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三是体现了广东未来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推动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的道德理念,使广东人既富于物、又厚于德。厚实于德,与大石得名息息相关。传说,唐末战乱时曾有一南迁官员隐居飞鹅岭上的石岩中,逢人询其住处,便答曰:“住在大石”,以之为地名。“石”与“实”同音。石头坚韧、顽强、谦逊、厚重、沉稳的精神,正是番禺大石民俗乡情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继承发扬“厚实于德”的精神,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2. 相容于心
  在校园,保存着一块珍贵的“双榕古道”石刻牌匾,原是大石村口进入村内第二座门楼上的匾额,历史上该古道有两株古榕(大石村口第一座门楼上的匾额刻的是“南图巩固”),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石匾材质是红色的沉积岩。恰好校内也有两株大榕树,一颗枝繁叶茂,有150年的历史;一颗苍翠挺拔,有143年历史。两棵榕树,相得益彰。
  “相容”与“双榕”粤语发音是谐音,我们取意于“双榕”二字,提炼“相容共生”文化: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在广州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经历着由农民、市民到公民的转变,所以,我们以重点培养未来社会的现代公民为己任,达成学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容共生,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之间团结和谐,学校与家庭、社区(九个村)共赢共生。
  3. 勤学于志
  灯芯草是大石著名的土特产,与腐乳齐名,名扬海内外。腐乳在明代已有盛誉,灯芯草的历史就更悠久,父老相传,不迟于元代。在大石小学校园内的丛林处有一块石碑,约2米宽,0.5米高,书有“灯草市”三字,行楷,字体磅礴遒劲,颇显功力。离学校不足百米的村口到千子坊一带,即为旧日“灯草市”,曾经是一个专营灯芯草的交易市场,盛极一时。灯芯草加工挑出的海绵状灯芯,在过去很长历史年代,未有电灯、煤油灯之前,人们都用它燃点油灯照明,或拜祭神灵,是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大石出产的灯芯草,外表粗直,中间通透,吸附力强,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灯芯草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可供药用。它药性平和,有清热、利尿、祛湿之功,是民间最常用的中草药。照明药用,我们把灯芯草的特点,内化为“明心铭志”的灯草特质,内化为勤奋学习的志向——勤学于志。
  二、从物质文化看学校品牌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同时,学校物质文化又会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布置、具有明确意义的学校标志物(如学校名的标准字体、校徽、校歌、校服、学校的标准色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学校文化的信息。
  如果说学校是校长的个性化作品,那么学校的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布置就是校长个性的直观体现。正像人们讲的“建筑是空心的雕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也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一提到清华大学,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清华园的拱门;人们更把北京大学的校园景观概括为“一塔湖图”。这些已经成为他们品牌的物化标志。
  如果说校长在现实生活中对学校的建筑只具有较小的发言权和决定权,那么学校室内外环境布置则完全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主张。
  学校的校徽、校服、校歌、学校的标准字体、学校标准色同样传达着学校文化信息。校徽是一所学校的图形化标志,好的校徽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它也记载着学校的历史,铭刻着学校的信念与追求。清华大学校徽上的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校训完整地传达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追求。天津南开中学的标准色“青莲紫”有其深刻的内涵,莲取其“出污泥而不染”,紫色意取“紫气东来”。
  有的学校有独特的书香长廊,有的学校操场独具一格,有的学校专用室功能齐全,有的学校还有校史展览室、书法展览室、活动室等,有的学校每个教室里面的墙壁都是会说话的,教室门口的展板充分展示着每个班级的文化,这些场所的布置也是学校的文化体现。
  三、从活动文化看学校品牌
  每所学校最突出的亮点是特色鲜明,有优良传统,乐于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 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一直坚持抓好课外阅读活动,做到“三个保证”,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要贯穿每个学期,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好词好句,提高阅读质量,写好读书心得或读后感,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举办的作文、手抄报等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知识竞赛,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相关比赛,
  2. 开展体育活动
  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比赛,每年一度的校运会更是每班、每校集体凝聚力的最好体现,也是各校师生风采的检阅。而年级间、班级之间定期的体育比赛更能增加友谊,活跃身心。
  3. 开展艺术活动
  每年的艺术节是各班综合水平的展示。而定期开展的合唱、绘画、书法、乐器的社团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参加比赛培养人才。
  4. 积极推进其他活动
  如综合实践活动、辩论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如果每所学校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这些活动,那么学校的活动文化就能打造出学校的品牌。
  学校发展的历史表明学校品牌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时刻警示着我们,学校品牌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根本,而学校文化则是学校品牌之魂。
其他文献
【摘 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和拼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分为三部分就如何将更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phonics教学法渗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进而提高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法;单词发音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新学期开始时当我拿到手上的教
摘要:目前学术界忽视了抗战爆发后冯友兰在中西对比过程中的一个民族化、个体化的转向,而这个转向与冯友兰追求现代化的努力和合转生为“阐旧邦以辅新命”这个最高追求,这就是其“道术多迁变”背后始终不易的学术宗旨,也是通向其终极关怀的指针。“阐旧邦以辅新命”实质上就是通过德体技用实现国家现代化。“阐旧邦”指的是通过继承中国本有的“组成社会的道德”以保持中国的特性,同时以实现中国现代化这个“新命”为目的的“阐
【摘 要】知识渊博指的是个人的知识广而且深,传统教育采用的是积累或者应试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各项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浪潮中,国际教育异军突起,在民办教育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知识渊博的学生方面做法独特,效果显著。  【关键词】国际教育;知识渊博;探究;阅读  传统教育采用是积累或者应试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各项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此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如何提高第一学段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至关重要。枯燥的识字方法不为学生所接收,而“摘录本识字”、“认姓名识字”、“读商标识字”和“诵经典识字”,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快乐中、在兴趣中识字,提高识字量。  【关键词】课外识字;摘录本识字;认姓名识字;读商标识字;诵经典识字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喻成“瓶子”,那识字教学就是“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颈瓶问题”,让学生高效快捷、快乐有趣、积极主
【摘 要】少先队教育是培养一代少年儿童的独特领域,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少先队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是少先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依托少先队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少先队活动中,让心理健康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工作者都应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少先
【摘 要】新课标侧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数学教学生活化即是对新课标的响应。通过创设数学的相关生活情境,倡导数学体验的学习方式,重组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这三大途径,可提高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突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推动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机构,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我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做到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过程一致、教育方法互补,共同培育新一代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家校合力;共育;客家文化  近年来,许多国家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
【摘 要】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教学过程的生成资源。在关注错题的前提下,引导辨析,利用错误,突破易错题,能让错题成为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错误的价值,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错题;数学课堂  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原生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要怕孩子出错,而应充分发掘错误,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一、关注错误,加以重视  关注孩子的错误首先是发现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的
摘要:以人为本,体现出新中国60年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新中国发展实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文透过新中国60年的时空变换,梳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脉络,探析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中国; 60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4-0026-04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核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注意精心设问,注重思维含金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回答积极性,判断评价延时,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应答性的提问多,不断追问、深问少,提问缺乏思维含金量。学生常处于应对场景,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而课堂热闹,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最佳时机,注意要精心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