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舟书法篆刻作品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评傅舟书画篆刻艺术之自述
  傅舟 又名漆建。1959年生,重庆市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套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巴渝印社副社长。作品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西泠印社第一届。第二届篆刻书法大展“西泠印社奖”。
  余从事书画篆刻艺术的学习、创作,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有了不小进益,不少成绩,视作雪泥鸿爪允当。其间不少名家、前辈,朋友给予评论;点拨和鼓励,现恭选数则,介绍、简述于后,袒陈于大方之前,并祈不吝指教。
  
  蒙恩师徐无闻垂爱,尝于1992年为弟子手书介绍函云:“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三级毕业同学傅舟(漆建),十余年来在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勤学书画篆刻,取得优良成绩,尤以篆刻为好,其作品被选入全国第一、二眉篆刻作品展以及其他重要展览,大有发展前途。”余自幼喜好书画篆刻,只是先用力于篆刻艺术创作。因徐师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谓余与一农兄云:“威渝两地跟我学书法篆刻者有十数人,书法取得成就的已不少,但篆刻上尚无一人。”于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我的篆刻创作遂逐渐有成。同时,余对书画艺术之心仪,矢志不渝。
  余亦有幸常请益于重庆名耆、已故诗人书法家曋堪许伯健先生。先生尝为拙印谱《三篆轩印痕》题签数纸并长耑长跋,其意集于其为余所撰书之对联和七言题耑诗。联语云:“损益皖浙翻新谱,融铸斯冰衍篆风”;七言题耑诗云:“薄技虫篆笑壮夫,残编断简总彬如;青主家风重振作,三篆新翻皖浙图。”三篆轩为余书斋号。其间对余作品以青主家风、超越经典相期许,给予太高赞誉,余自己更看作是一种热忱的鼓励。许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操刀治印,深得吴宓。潘伯鹰诸前贤之深契、揄扬。
  
  今年5月11日晨刚刚故去的重庆书协主席周永健教授曾评介云:“傅舟先生为徐无闻先生高足,为重庆篆刻界的代表印人。”西泠名家金鉴才先生对余的篆刻作品具体评论说:观“九九归一”“世明之玺”二印,“如皓月当空,明湖泊舟,停桂楫,坐春风,品清茗,泳香草,能造此至静之境,诚非易事”“故标格清高。无一点尘垢”。更为整体全面的评价是曹建博士。教授在其《融汇诸艺、妙悟在斯》一文中的论析:“古玺、汉印,元朱文是印章格局中的三大主流”“对于当代印人,能长于其中之一,则足以名家,而重庆傅舟先生却在某种程度上兼有三种印章风格:汉印、古玺,元朱文三者非常和谐地统一于他的印作,在古玺章法、汉印点线质感与元朱文的篆印能力方面能共生互补”。同文又论道:“平时与傅舟通话,总能感觉到他在教学、书法、绘画、篆刻、学术研究几方面的孜孜不倦与个中乐趣。在这几方面的沟通与深入,使他的艺术创作、研究与教学之间相互补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余还记得1996年,在“重庆19人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研讨会上,书法家、理论家周俊杰先生点品余之作品说:“傅舟坚定地走传统的路数。于稳健中求新变,潜力大,路子宽,前景好,将来必有所成。”
  对于余之书法艺术创作,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心吾弟台在其刊发于《中国书法》(2005.8)的文章中评论说:“傅先生书法兼善各体,并备有取法,又相互融合、补充……其篆书法李斯、李阳冰、邓石如诸家,复又参《石鼓文》《散氏盤》《大盂鼎》等精神,打破了篆尚婉而通之定论,丰富了篆书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其行草则具晋宋风神,却加强用笔的速度,旋律和动感,形成一种连绵不绝又峰回路转的意境美。其隶书则法《张迁》诸碑,朴茂古拙,苍劲老辣又大异其行草书。总之,傅先生书法具有一种现代人的风华意气,张扬着民族文化的自信。”
  
  近些年,余在公务、教学及其他事宜忙碌之余,竭力研习,创作中国花鸟画,亦偶有可观者。故此,除集辑作品专册出版外,在今年初《中国书画》(2008年第1期)“当代艺术家”栏目作了专题介绍。现代美术批评家王林教授撰写专文《从傅舟画作所想到的》进行批评。王先生高屋建瓴,眼光深邃独到,其评论掷地有声:“在傅舟有传统功夫的画作中,我喜欢他那些率性而为的东西:有时是_连串排过去有线条,有时是几抹任意涂鸦的墨痕,有时是彩墨互渗,让人感觉交锴参差的肌理。在这些表达方式中,你能感觉到他作画时不无冲动的激情。这冲动源自中国水墨画家不能回避的矛盾:他们以士人文化自居,但今天的现实已没有了传统雅文化的根基;他们以山林意趣为旨,却生活在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之中。一边享受今天的物质文明,一边追求古代的天人合一,这种状态不是虚假就是虚伪。只有真实地呈现心理与境遇、精神与现实的矛盾。才是中国画的出路。……这是对一个强大、既成、集体系统的挑战,每一步都需要极为艰难的付出。”“今傅舟既有突围的念头,何不走得更大胆一些”。王先生的深刻评论和意见无疑具有建设性意义。
  该短文之成,因为时间的原因无法假贤者之力,只能勉力于已出,是为无奈处。其事功实质即为籍诸大方、他人之口唱悦己之歌一然而。余更将此看作是对此前习艺、教学、研究、创作的一次梳理、小结,以作异日进益之镜鉴;并恭奉专家、同道、友人检阅批评以机缘,成就与智者交流之缘分。
其他文献
2007年的秋季拍卖已经结束,那么在2007年的秋季拍卖市场中各家拍卖的成交情况如何,以及市场中各个交易板块的趋势变化,各拍出了哪些高价拍品,我们对2007秋拍进行一个初步的盘点和分析。
期刊
刘毅 笔名,一翁、古稀墨翁,1931年生,河北省河间市人,沧州市人大常委会离休干部。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沧州集藏会首席顾问、沧州青年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沧州青年作家协会顾问、河间市书画家协会艺术顾问。
期刊
方国兴,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画家,国家文化部文化系统高级专家,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七、八、九届),并特聘为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书法四体皆擅,国画以书法入画,且以书画融于瓷艺,熔书画陶瓷于一炉,风格独具,作品为中南海等国内外300余所美术馆、博物馆珍藏。      明代景德镇成为
期刊
就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和艺术成就而言,齐白石和黄宾虹近似,也是一位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人书俱老”的典型代表。  如果把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家以艺术成就排先后的话,以一个艺术批评者理性的判断和做出评价,我也许会把黄宾虹放在第一位,把吴昌硕放在第二位;但就我个人个体的审美偏好而言,我也许会把齐白石放在第二的位置。所以我也一直慨叹,在中国的大地上,在1864年和1865年脚前脚后就先后出生了两位在世界艺术史上都称
期刊
创作感言  对于美,我喜欢那种宁静淡雅的美,那种不沾风尘的美,最纯粹的美。同时,也希望将这种美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期刊
赵蒂嘉 1973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职业画家,现居北京,2007年参加湖南省美术馆“艺术散步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荣宝雅集手卷,册页提名展”,全国政协礼堂展厅“第一回《中国书道》《中国水墨》中国画学术提名展”。    笔墨性情 山水意境——读蒂嘉山水作品有感  李海滨    画如其人,当你走近蒂嘉画作,你会看到,山色空蒙中雨霁微晴,大地仿佛刚刚从睡意朦胧中苏醒,山光水色相映
期刊
小论“加”“减”  秦修平     “加”为积累,“减”为提纯。厚积薄发,去伪存真。“加”和“减”是‘个过程.是量与质的变化,繁与简的转换。  “加”是一个兼容并蓄、并吞八荒、吸纳万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取舍,也不乏会有糟粕虚伪之物浸染,但时间与睿智会随心灵的涵泳而荡涤掉一切泛泛虚假。
期刊
山水方滋 斯人独步  不空    大约七八年前吧。崔海好像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在工笔上。画得很轻松、很精致,在客观地描写北方的山洼村舍,秋水寒林。他把这些看似平淡的门然景观赋予了人文情调,雅致而洒脱,仿佛陶渊明的田园诗。
期刊
范治斌 1972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美术系。国画“往事如歌”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国画《带风景的肖像》组画获得“中国第三届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作品评奖”金奖。版《21世纪优秀艺术家系列一范治斌》《中国人物画名家技法讲座一范治斌水墨肖像画艺术》《线描速写训练》《名家名画-范治斌水墨肖
期刊
张东明 又号有鱼居士,祖籍山东微山。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毕业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书法创作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徐州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授课老师。2006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曾获第八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金奖、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金奖、第二届“流行书风”大展银奖、第一和第三届江苏省青年书法展金奖。    我看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