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就创新意识进行了阐述,继而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阻碍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 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话题。教育创新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无论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还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与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因
高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发现新现象、寻找新过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然而,现阶段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非常缺乏,这是值得我们高中化学老师思考的,本人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习的结果,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重视,只重视标准答案,这样让学生思考风格千篇一律,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探究精神就得不到培养,问题意识被摈弃于教与学的过程之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打开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的惰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单向传授,不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来发现新知识,不能很好的利用批判性的思维,缺乏征服问题的毅力,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心理、思维、意志上产生了惰性障碍。遇到不熟悉的问题,他们则干脆不积极思考,视问题而不见,问题即使萌芽,也不予深究,这样会产生惰性思维。惰性思维是影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这直接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和遵守时间的过程,导致缺乏问题意识,也导致缺乏创新能力。
3.老师的权威障碍
老师权威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它表现在老师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它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思维的多向发散。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一般不允许学生怀疑和反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权威,老师常常解答问题是唯一的,已经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参与权利,没有足够的教学内容选择机会,他们只是在倾听老师的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服从,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负面影响。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需要较少的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不仅仅要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同时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想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应当做到有序、有计划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在熟练的学习过程中寻求创新,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实现由学会达到会学,最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创新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介绍结果。在这方面,学习知识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也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老师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3.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新课堂教学,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气氛。其一,老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比如在讲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学生对纯理论的概念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老师在介绍这个知识点时,推陈出新,同时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处在哪。以学生主动问、老师特色答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灌输的方式。其二,老师要和学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例如在钠与钠的化合物教学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学习,老师通过引用典型例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验证彼此的观点,达到知识传输的目的。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三、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靠在平常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不是凭突击得来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进取、进步,成功、成才。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力争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红,李艳梅.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2]叶澜等.老师角色与老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许尚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创新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 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话题。教育创新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无论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还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占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与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因
高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发现新现象、寻找新过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然而,现阶段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非常缺乏,这是值得我们高中化学老师思考的,本人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习的结果,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重视,只重视标准答案,这样让学生思考风格千篇一律,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探究精神就得不到培养,问题意识被摈弃于教与学的过程之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打开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的惰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单向传授,不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来发现新知识,不能很好的利用批判性的思维,缺乏征服问题的毅力,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心理、思维、意志上产生了惰性障碍。遇到不熟悉的问题,他们则干脆不积极思考,视问题而不见,问题即使萌芽,也不予深究,这样会产生惰性思维。惰性思维是影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这直接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和遵守时间的过程,导致缺乏问题意识,也导致缺乏创新能力。
3.老师的权威障碍
老师权威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它表现在老师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它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思维的多向发散。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一般不允许学生怀疑和反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权威,老师常常解答问题是唯一的,已经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参与权利,没有足够的教学内容选择机会,他们只是在倾听老师的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服从,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负面影响。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需要较少的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不仅仅要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同时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想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应当做到有序、有计划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在熟练的学习过程中寻求创新,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实现由学会达到会学,最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创新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介绍结果。在这方面,学习知识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也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老师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3.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新课堂教学,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气氛。其一,老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比如在讲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学生对纯理论的概念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老师在介绍这个知识点时,推陈出新,同时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处在哪。以学生主动问、老师特色答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灌输的方式。其二,老师要和学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例如在钠与钠的化合物教学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学习,老师通过引用典型例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验证彼此的观点,达到知识传输的目的。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三、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靠在平常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不是凭突击得来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进取、进步,成功、成才。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力争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红,李艳梅.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2]叶澜等.老师角色与老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许尚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创新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