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三千年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朝人吃什么
  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屈原很可能是个吃货。在没有微博的年代,即使在一部神神叨叨的《招魂》里,他也不忘在描述完天堂地狱之后直奔吃的主题:在大米、小米、黄粱等主食之外,肥牛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而在《大招》里,他还提到了猪肉酱、狗肉干、烤乌鸦、蒸野鸡、煎鲫鱼……
  但忍住口水:别忘了,那是公元前3世纪。齐桓公征讨山戎带回来的大葱才刚刚以新事物的面孔在流行着,而被称为“南夷之姜”的生姜还是调味品中的非主流,而蒜呢,还要等张骞从西域带回来,胡椒、香菜、茴香、芝麻、辣椒都没有。用膳完毕的屈原想吃一盘水果:然而,西瓜、葡萄、香蕉都没有、就连最常见的苹果也没有,吃货屈原只好拿着两颗酸酸的李子,蹲在一边的墙角:因为那时还没有凳子。
  如果要在3000年以前的周朝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很可能单是《主食的故事》就没什么好说的。那个时候,小麦还是稀有品,相当于洋快餐。在《诗经》里,对于这种外来物种,人们如此写道:“贻我来牟,帝命率育。(伟大的上苍赐给我们来(小麦)和牟(大麦),叫我们进行繁育。)”可见,小麦和大麦在周朝人眼中,是外来的额外赠许。
  周朝人吃的主食是小米(稷)和黍,黍到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但在东汉的时候还是好东西,庐江太守范式曾经杀鸡煮黍善待其好友张劭,而唐朝大龄文艺青年孟浩然一句“故人具鸡黍”,令吃它的人变得特别有复古范。
  所谓的“五谷丰登”里,除了黍和稷起源于黄河流域,稻、麦(小麦)和菽(大豆)三种里,水稻是南方百越族先民的功绩,而小麦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创造,大豆则是山戎的手笔,因为古时大豆称“戎菽”,名字上面就已刻上民族的标记。
  山戎是匈奴的一支,春秋时期,山戎活跃于河北的北部,曾对燕、齐等国构成严重威胁。西周初年,“戎菽”是山戎给予周王朝的贡品,可见当时大豆还没被普及。直到春秋初年,齐桓公北伐山戎,“戎菽”和大葱(当时称为冬葱)被作为战利品带回中原。“戎菽”很容易栽培,迅速推广,战国前后与粟并列成为中原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身在南方的屈原似乎对它忽略无视。
  大豆的油脂含量高,但人们似乎也对它熟视无睹,古代的中国人似乎喜欢动物油。就连批评苛政的时候,也要用到“搜刮民脂民膏”,“膏”在汉字里最初单指猪油,而“脂”在古汉语中专指牛羊油。
  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国人不吃羊肉,对牛肉兴趣也不算太大,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对中原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羊肉成了肉类第一原料,涮羊肉这一北京名菜,似乎归根于多年后蒙古人的大力推广,而那时狗肉才是王道,樊哙即是狗屠,东汉末年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也是杀狗的好手。
  餐桌上的西方来客
  在中国的食物里,外来的品种分为“胡”字辈、“番”字辈、“洋”字辈,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口语变化:“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番”系列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洋”系列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记得某年金鹰电视节,主持人之一的胡瓜自报家门:“我是胡瓜。”另一个主持人汪涵说:“我是黄瓜。”其实,黄瓜以前真的叫胡瓜:它是一种家常菜,却被各大菜系吸收。理由很简单,它资格够老,因为它自两汉时就已引入中国,所以几乎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外来作物来对待。黄瓜原产于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带雨林,据说最早是由张骞把它的种子从西域带到了中原。从此之后,黄瓜就与中原饮食密不可分了。
  按照《齐民要术》的说法,张骞还从大宛得到了“油麻”,在当时也被称之为“胡麻”,“油”通“脂”,因故又被讹传为“芝麻”。张骞带来的更有名的则是“西瓜”、“胡桃”和“葡萄”,葡萄酒也是在那时传入的,而且相当名贵,苏东坡后来有一句诗:“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说的就是有个叫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东汉末年“十常侍”中的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后来,因为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一再歌咏,胡姬和葡萄酒成为了唐代酒肆中的亮丽风景。
  在隋唐时引入中国的食物里,最风光的是莴苣,其种据说是隋政府用重金从西域处求得,故民间传为“千金菜”,叶用莴苣又称春菜、生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香笋。
  唐朝的水果市场已经十分丰富,主食的烹饪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唐朝最有名的“胡饼”或烤、或炸、或煎、或蒸,馅料有肉类、水果、胡麻,大的有以一斤羊肉做馅的“巨胡饼”,小的有小芝麻饼“巨胜奴”,这可能受西北民族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传自阿拉伯帝国,直到现在,我们仍可以在新疆的馕上发现胡饼的影子。
  西北民族的烹饪技术也因此影响中国,在首都长安,唐朝人能像现代人去吃拉丁烤肉一样吃到整只的羊、鹿,广式的烧腊大概都是由此衍生来的。这些菜要用大容器装,这又引起了中原民族进食方式的巨大变化:还记得《鸿门宴》里众人一张小桌一份菜吧,那种方式在吃大餐的时候已经用不着了,毕竟少有谁的饭量和樊哙一样,一个人吃一整条猪腿。中国人也就此告别了一人一个食盒的分餐制。
  餐桌在变,美味不变
  毫无疑问,明朝末年引入原产于墨西哥的辣椒,对中国饮食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后来的川菜和湘菜在此发轫。也许那时候的人怎么也想不到,就这么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调味品居然能对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辣椒强烈的刺激着人们舌尖的味蕾时,也将豪爽而泼辣的性格注入了中华饮食,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性格。
  有趣的是,在明朝,辣椒发起地是江浙和两广,被川湘菜接受则要到清乾隆年间。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还不多,但道光以后,食用辣椒便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漫长岁月,除了蒙古人让牛羊肉更加普及发扬光大,中国人的饮食变化相对不大。以辣椒为代表的明末餐桌大爆炸,中国人迎来了最丰富味觉盛宴,现代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几乎都是这个时候突然降临的。
  万历年间西方人从南美洲带来的番薯(红薯)这同样是一种神奇的作物,虽然它毫不起眼,似乎对中华饮食文化也无影响,甚至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番薯的引进却真正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番薯使得中国南部山区得以开发,不能种植水稻的山地得以遍种番薯。高产的番薯在饥荒之年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了无数中国饥民。清朝开始的人口膨胀可以说正因为红薯为代表的中坚力量。同样的还有来自南美洲的玉米:玉米作为蔬菜的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的粮食作物。在养育了众多人口以外,玉米是全世界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在中国的一些方言里,玉米被称之暹罗米,暹罗是泰国的旧称,可见它很可能是从东南亚传入中国的。
  与番薯和玉米相比,土豆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无疑更加快速,土豆是从南美洲传入欧洲,再从欧洲传入美国,中国似乎是它最后征服的地方。但没用多少时间,它的身影横越了整片大地,出现在了西南的高山上:因为在中国西部贫瘠的土地上,惟有它能顺利成长。而伴随快餐文化,它甚至改变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在成为大众食品的同时,薯条、薯片也成为了一种美国流行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尽管美国人也是从法国人那学会怎么做薯条的。在漫长的冷战岁月里,在欧美之外的社会主义阵营,人们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是每天一顿“土豆烧牛肉”,可见土豆的魅力是通吃东西的。
  那时候,苏联著名植物地理学家恩·依·瓦维洛夫在其“世界农作物8大起源中心”学说里,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但众多作物的成功驯化,绝不是汉族独立完成的。甚至直到晚清民初加入的“洋汽水”,也衍生出了可乐鸡翅、雪碧苦瓜一类的餐桌非主流。
  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变得丰富而博大:它是舔完一碗豆腐脑后的满足,是莴笋水煮后的清香,是烤羊肉在火上的嗞嗞声,也是一碟扬州炒饭后解腻的水果,更是一种无需表达的爱国主义:毕竟,肠胃最爱国。
其他文献
理查·布鲁贝克是个中国通,他有着将近15年的亚洲工作经验(其中5年在中国),他在上海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做中国市场与策略咨询。他在他所创立的网站“条条大路通中国”中问到“中国何时对外输出品牌?”,很快,中国公司即将投标美国高铁建设的消息让他很兴奋,中国高铁要来美国了吗?  但事情或许并不那样简单。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报道曝光,日本方面的质疑之声频出,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日本财团研究者、《三井帝国在
有一个童话叫《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主人公阿里巴巴有句经典的口头禅是“芝麻开门”。进入2012年,很多人笑言“芝麻开门”将会变成“私有化开门”,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要退出资本市场。私有化原因是公司的价值被低估,而私有化目的是帮助阿里巴巴的战略转型。  阿里巴巴集团的老大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B2B)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
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同时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活动家,然而这些身份带给他的,是大半生都活在特工的监视里。    30年前的冬天,约翰·列侬完成了《如履薄冰》的吉他曲配乐,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是12月份里最暖和的一个夜晚。  在位于曼哈顿的达科塔公寓门口,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瞄准了列侬的后背,大叫一声“列侬先生”,然后对他连开了五枪。被打中主动脉的列侬在几分钟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在他的死亡通知书上有
拔河比赛——在美国白宫,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电视脱口秀节目“午夜秀”的现场与男主持人吉米·法伦玩起了拔河游戏(2012年1月25日)    见老友——在艾奥瓦州马斯克廷市,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探访了27年前第一次访问此地时结识的老朋友,图为习近平与老朋友们叙旧的场景(2012年2月15日)    象棋迷——在访问中国期间,加拿大总理哈珀(中间坐者)来到北京天坛公园观看北京市民下中国象棋(2
“苦难锻造了一个人的性格,有这样的性格就会怀有希望,有希望就不会令人失望。”据说正是这句源自《圣经》的话语,一直激励着多年走麦城、几番遭球队裁员或下放的林书豪坚持自己的NBA篮球梦。如今他的名字恰如一首老歌的歌词,是“一句美丽的口号”。而篮球迷、媒体和很多原本不看篮球的人,都在大声地呼喊着这句口号。  其实不必强调林的肤色、原籍或其它,那不是最重要的。他打动人的是一种精神。在漫长的看不到前路的幽暗
穿越的逻辑  你不懂穿越剧你就落伍了,即使你不看穿越剧,但在“穿越迷”们看来,你必须尊重这样的逻辑:一个香港人去到战国末期,历经艰险,生了个儿子叫项羽;一个“和易中天一样姓易”的人一边和刘邦结拜,一边周旋在虞姬、吕雉等佳丽之间;一个大都市姑娘跑到清朝去了,莫名其妙地纠结在满清皇室子弟的感情漩涡里……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个物体达到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变慢,这一现象称为“时间膨胀”,而当这
“美人迟暮”与“英雄末路”,哪种悲凉更甚?在我看来,当然是后者,因为较之美人失去美貌,英雄无用武之地更近似于人生的全方位凋零。因此,看到《看世界》本期有关外国政要退休后的各种生活状况,觉得那些仍旧繁华似锦者的热闹,仍是替代不了一些凄冷度日者的悲凉。  人都会老,这并不奇怪。但如何在荣华正盛时为未来作好准备,得志者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个人比较欣赏赖斯的“答案”,无论做什么都不同凡响,态度上却是游刃有
玩物主义◎◎◎    施华洛世奇水晶车    继兰博基尼与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合作诞生的Murcielago LP640 Versace之后,PGO敞篷汽车与施华洛世奇又上演了一次珠宝联姻。数以万计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包裹住PGO跑车的整个车身,使你在眼花缭乱的同时不由得感慨这极度精致和奢华的结合。  30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被均匀地镶嵌在PGO敞篷跑车的外壳上,这款名为PGO Beauty的敞蓬车,
戈培尔一直对第三帝国的广播电台自信满满,  因为那是他的得意之作,当然也包括第三帝国电台中对盟军广播的那个“迷人的电波女神”——阿克西斯·萨莉。    在当今微博客、手机等媒体横行无忌的时代,电台已经是众多形式媒体中的末路黄花。然而,在1945年3月,电台却是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一剂强心镇定剂。  那时的纳粹德国,已然是腹背受敌、气息奄奄,但戈培尔却在3月15日的日记中给自己心理暗示:“众多的
前些日,印度闹出了一个笑话,两名某邦当地议会的议员在开会期间用平板电脑看情色视频被发现,结果两个人还嘴硬地说,那完全是没有的事情。但据印度媒体的说法,印度政客们“议会上看A片”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被曝光了,他们有前科。  想一下便知,平板电脑可不只有看情色视频这一个功能,没准在印度地方议会通过促进就业的计划书时,议员们正在上网看脱衣舞娘的表演来帮她们增加收入;没准在印度地方议会讨论电视该不该插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