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今,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推动的背景下,通过生命与德育层面设计一系列教育主题活动,不但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生命教育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全面改革和创新。对此,若要真正地发挥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价值及意义,则必须对其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然而在一些小学中的生命教育已经逐渐远离其初始的教育目标。当前,要促使教育返璞归真,我们就有必要以小学道德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实践探讨。本文的研究中,全面探讨了道德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审视了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内在关系。另外,还需要在不断更新专业素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前提下,为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
  一、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全面融合的具体现状
  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德育必须在此要求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目标中增设具体的教育标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朝着清晰的目标不断发展和推进。
  不过,这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我们需要由此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应用生命教育和德育相互渗透的全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完全依靠德育来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整合其他学科共同发挥作用。[1]
  此外,还需要按照德育课程的实际要求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置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学目标,并且在新课改政策的影响下,结合各个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内容中增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两者的全面融合与渗透,逐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课堂教学层次不断提升。
  二、在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利用对生活阅历的思考,促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结合不同的学龄开展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加强正向引导
  在严格遵循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另外,还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路径,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在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学生、鞭策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和提问;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拓展、补充和整理、归纳。[2]
  (二)加强实践体验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且有成就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融合,由此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实践和体验相统一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按照以往掌握的知识,不断探索新知识、新内容,由此对生命产生更深刻、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此期间会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索和解决。
  三、生命教育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的具体路径
  (一)德育课程与课外实践性活动相融合
  站在生命教育层面来看,小学德育课程需要和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对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不断地整合适合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的学习资源及素材,并且和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相融合,以统筹的思维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整个方案进行设计和规划,由此真正地促进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全面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及学习相关知识点,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灵活应用,由此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度,使其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3]
  (二)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
  在促进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促进德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结合。对于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来说,不但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及素材,而且还需要和学生、家庭、社会等共同努力,由此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经过具体的实践、应用,不但能够使德育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而且在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支持与推动的作用下,构建完善、高效的教育机制。[4]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全面交流和互动,促使教学机制更加稳健、科学、适用等。
  由此来看,德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趋势,由此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两者全面融合的背景下,开展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实现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在对相关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策划、组织等过程中,也能够对生命教育与德育等进行全面渗透。具体来说,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出一些深受学生喜欢、值得家长及社会认可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对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选取、整合和利用,进而为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5]基于此,促进小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确保小学生更加尊重生命、敬爱生命。对于这一种以专题实践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说,其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和形象,促使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在开展多元化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时,能够使学生敢于发言,让主题活动的目的愈发精准和明确,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学校、家庭、社会等需要为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平台,真正地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并通过策划、组织、实践等确保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全面統一。
  [参考文献]
  [1]吴凌云.学校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J].科技信息,2010(27):318+295.
  [2]胡宝泉.德育生命化: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3):111-112+176.
  [3]王润东.生命教育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08):56-57.
  [4]吴伟胜.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中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左琦.浅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应用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8(06):23-25.
  罗丽川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校长,派潭镇教学指导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小学德育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荷兰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认为,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因为教育不是填充一个空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教育不是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学生不是被塑造和规训的客体,它是与人的成长有关的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决定了教育具有风险,但这是个美丽的风险。  但当下的教育界,大家却避免谈论这个话题,要“安全第一”。虽然这样的风险不是由于教师不够努力或缺乏主动性而可能导致,但是我们还是力求把
期刊
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一,便是全世界人民可以达成一个有关精神家园的共同话题,“幸福”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福祉。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彭凯平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他将中国的幸福事业在世界舞台上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彭老师曾
期刊
作者简介  王中原,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政治特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4年。现担任分校常务副校长和“领航班”班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荣获市级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集体。获首届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三次荣获河南省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所主持的课题被评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级一等
期刊
《铃兰花》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为外国文学的代表,选入教材,自有其典型意义。这篇文章的作者沃兰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较为陌生。那么,这位来自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的作家在文章中对童年时期两次独自去“地狱”经历的回忆,会带给读者怎样的启发和感悟呢?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设计教学,发挥语文学科课程育人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丰盛的生命体验,以及更厚重的精神给养呢?笔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国家与个人都是考验——对国家检测的是治理体系与管理能力,对个人考验的是心理承受力,尤其是自我克制力。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逆境。对于学生来说,居家隔离是超长寒假的常态。在此期间,他们了解到很多夹杂着各种情绪的资讯和令人温暖的抗疫故事,这会对孩子的思想与未来人生产生影响。但逆境也恰是习抗挫促成长的契机。这段经历应该成为每个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财富,并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划出一定边界,
期刊
[摘要] 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应当融入并渗透进各学科领域,成为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德育视角,通过妥善解决高中化学课生活化教学问题,实现德育目标;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观照生活体验,培养生活能力,围绕德育展开生活化实践,明确原则,优化流程,策略实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德育教育;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德育是教育领域不可
期刊
[摘要]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要旨,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对于青少年个体发展和社会化至关重要。通过对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内容的锚定与解读,可以发现其公正观基本理念的融通渗透、公正观价值体系的统整连贯与公正观哲学隐喻的融化引领,由此提出以公正环境浸润学习氛围、以公正故事追求观念理解、以静待沉思引导情绪感知、以哲学课堂激发公正思考、以道德判断塑造价值认同、以真实践行推进行为外化的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广泛开展,学期课程资源先后在网上呈现;复学之后,这些内容的教学效果需要审慎评估。既不能因學过而不教,也不能“炒冷饭”、逐课再来一遍,应根据学情进行相关的专题整合教学。《大秦帝国的兴亡》复习课教学,基于课标要求,将教材涉及的与秦有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围绕帝国统一的经历、帝国统一的经营、帝国统一的经验层层推进,使得学生可以有效地复习知识、增长见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乡土课程是以“培养有乡土情怀的人”为目标,以乡土素材资源为内容,以在乡土情境中学习为主要实施方式的课程,具有培育家国情怀、优化育人方式、传承优秀文化的价值功能,人文主义、融通生活、多元文化教育是其育人的学理基础。在乡土课程的实施与探索中,形成了“归于乡土的道德力、存于乡土的感知力、源于乡土的创新力”三大育人方式与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主体精神的激发、学习经历的丰富,提升学生核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为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实践、课外阅读等路径,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把语文课程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内容,有机渗透,感染、熏陶学生。  [关键词] 语文;育人;感染;熏陶;渗透  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丰富的课程,它囊括了人文思想的方方面面。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