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把作文批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力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改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训练中总是呈现这样一个状况:老师累,学生怕,收效低。很多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繁忙的备课上课外,精批每一本学生作文。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投入了很多精力,真的很累;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眉头紧锁,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叫苦连天,几年的作文训练对他们没有多少帮助。苦也苦了,累也累了,为什么老师花费了大量苦心,学生却收效甚微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作过这样的评价:“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就教师批改作文的辛苦来说,又实在是太重了。”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弊端:耗时费力,信息反馈慢,收效甚微,且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然而,学生的作文又不能不改,教师批改作文的辛苦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把作文批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力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增删十次才得以成著作;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也曾这样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而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文后,批改、讲评一人包办,将真正的主角——学生隔绝在外、越俎代庖。教师在批改后进行一翻讲评,就算完结了,即作为作文主角的学生还没有参与到作文的修改过程中来,写作就已经结束了。如此一来,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就不是很关注。认真者,还能看看评语,修改不足;差一点的学生只看一眼分数,就在那儿等下一篇作文题目。这样怎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广泛地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作文批改模式:
1.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致。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也不例外。学生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唐代诗人贾岛在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二字时,竟冲撞了当时大文豪韩愈的车队;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让自己的诗句通俗易懂,把诗句读给邻舍童叟,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斟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先后更改了十几个字。正因为他们写诗作文时做到了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才会有精品佳作流传于世,他们修改文章字句的轶事也成为文坛上的千古美谈。其次,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对写文章还没真正理解。要不仅会写文章,还要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能批改文章,是要建立在对文章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的。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善写不如善改”,“修改才能出华章”,这些不都是说明修改对于写文章是多么的重要吗?
2.教师示范批改
张志公曾说:“把学生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一两篇作文拿到课堂上作示范批改,能对全班学生有启发作用。”教师精批两篇文章,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批好,眉批、总批一丝不苟,精彩语句用波浪线划出,然后印发给学生,能使学生批改作文有个参照、模仿,避免他们批改的盲目性、随意性。
3.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把作文批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作文批改的训练,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每次作文批改前,教师要先浏览全班学生作文 ,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以便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时心中有数。然后完全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进行作文自改、互改时,教师引导他们发现作文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一起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不断成长,有所收益。这样,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就会逐渐地提高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文批改进行指导:看文章开篇是否入题,题目是否与内容一致,构思是否新颖,观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生动、流畅,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观察学生是否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了,并时时询问他们:你批改了几处?你又帮别人批改了几处?有几个人帮你批改了作文?在整个批改过程中,完全采取民主、商讨的方式,交流作文批改的做法、体会和感受。还可以采用先个人、再小组、最后集体的办法层层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和优秀评语,大家一起欣赏。要求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多挖掘作文中的亮点,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学生评论文章和欣赏文章的能力。总之,只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加以训练,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能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在作文批改训练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成功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时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的研究之中去。
4.及时反馈,二次作文
小组成员共同认定批改好后,及时将作文反馈给被批者,让作者再读,思考批改前后的差别。如有异议,可与修改者或老师再进行商榷、讨论。然后,根据眉批与总评及时修改,进行二次作文。教师也应该根据批改的情况及时给予总结与表扬。
这种作文批改模式,教师由批改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改变了传统的因教师一人批改而导致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倾向,变“一堂言”为“多堂言”,避免了学生被教师的指导牵着鼻子走。它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满探幽寻密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批改”一体化的有效运行系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耗时不多,却能通过比较,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怎样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在提高自己修改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被批改的同学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详细批改,能客观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修改。一些同学也因得到同龄人的欣赏,创作激情更高。总之,大家都在批改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改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训练中总是呈现这样一个状况:老师累,学生怕,收效低。很多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繁忙的备课上课外,精批每一本学生作文。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投入了很多精力,真的很累;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眉头紧锁,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叫苦连天,几年的作文训练对他们没有多少帮助。苦也苦了,累也累了,为什么老师花费了大量苦心,学生却收效甚微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作过这样的评价:“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就教师批改作文的辛苦来说,又实在是太重了。”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弊端:耗时费力,信息反馈慢,收效甚微,且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然而,学生的作文又不能不改,教师批改作文的辛苦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把作文批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力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增删十次才得以成著作;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也曾这样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而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文后,批改、讲评一人包办,将真正的主角——学生隔绝在外、越俎代庖。教师在批改后进行一翻讲评,就算完结了,即作为作文主角的学生还没有参与到作文的修改过程中来,写作就已经结束了。如此一来,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就不是很关注。认真者,还能看看评语,修改不足;差一点的学生只看一眼分数,就在那儿等下一篇作文题目。这样怎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广泛地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作文批改模式:
1.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致。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也不例外。学生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唐代诗人贾岛在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二字时,竟冲撞了当时大文豪韩愈的车队;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让自己的诗句通俗易懂,把诗句读给邻舍童叟,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斟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先后更改了十几个字。正因为他们写诗作文时做到了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才会有精品佳作流传于世,他们修改文章字句的轶事也成为文坛上的千古美谈。其次,告诉学生,光会写,不会批,说明对写文章还没真正理解。要不仅会写文章,还要会批改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为能批改文章,是要建立在对文章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的。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善写不如善改”,“修改才能出华章”,这些不都是说明修改对于写文章是多么的重要吗?
2.教师示范批改
张志公曾说:“把学生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一两篇作文拿到课堂上作示范批改,能对全班学生有启发作用。”教师精批两篇文章,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批好,眉批、总批一丝不苟,精彩语句用波浪线划出,然后印发给学生,能使学生批改作文有个参照、模仿,避免他们批改的盲目性、随意性。
3.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把作文批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作文批改的训练,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每次作文批改前,教师要先浏览全班学生作文 ,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以便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时心中有数。然后完全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进行作文自改、互改时,教师引导他们发现作文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一起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不断成长,有所收益。这样,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就会逐渐地提高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文批改进行指导:看文章开篇是否入题,题目是否与内容一致,构思是否新颖,观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生动、流畅,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观察学生是否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了,并时时询问他们:你批改了几处?你又帮别人批改了几处?有几个人帮你批改了作文?在整个批改过程中,完全采取民主、商讨的方式,交流作文批改的做法、体会和感受。还可以采用先个人、再小组、最后集体的办法层层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和优秀评语,大家一起欣赏。要求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多挖掘作文中的亮点,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学生评论文章和欣赏文章的能力。总之,只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加以训练,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能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在作文批改训练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成功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时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的研究之中去。
4.及时反馈,二次作文
小组成员共同认定批改好后,及时将作文反馈给被批者,让作者再读,思考批改前后的差别。如有异议,可与修改者或老师再进行商榷、讨论。然后,根据眉批与总评及时修改,进行二次作文。教师也应该根据批改的情况及时给予总结与表扬。
这种作文批改模式,教师由批改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改变了传统的因教师一人批改而导致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倾向,变“一堂言”为“多堂言”,避免了学生被教师的指导牵着鼻子走。它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满探幽寻密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批改”一体化的有效运行系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耗时不多,却能通过比较,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怎样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在提高自己修改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被批改的同学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详细批改,能客观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修改。一些同学也因得到同龄人的欣赏,创作激情更高。总之,大家都在批改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