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学校和家庭对感恩教育的忽视,市场经济下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以及新形势下媒体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部分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本文从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模范导向作用,为贫困生感恩教育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和创业的扶持,以及以诚信教育促进感恩教育等方面的思考,探索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贫困生 感恩意识 资助 有效途径
  感恩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遇之恩永生不忘等关于感恩的动人故事层出不穷。对于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中写道:“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当代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贫困生是高校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生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效果,影响高校的教育效果,因此,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当中,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城镇低保户家庭,他们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教学和生活设施比较差,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进入大学后,从生活习惯到消费习惯都与以前有很大的差别,这使得部分贫困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他们在学习上的优势并不明显,生活中与同学交往时也比较小心翼翼,内心敏感而脆弱。一方面拥有强烈的自尊,另一方面容易自卑,在这两种情绪的共同作用之下,部分贫困生表现得孤僻、少言,无法融入集体。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人格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部分贫困生感谢国家、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资助而又不知如何表达。另一方面,有些贫困生觉得给予自己帮助是国家、学校及社会的责任。这就出现了知感恩而不知如何报恩及不知感恩等两种现象的并存。此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贫困生毕业后因就业困难或工作情况不佳而延误了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困生诚信和感恩意识的缺失。
  二、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学校和家庭对感恩教育的忽视。
  首先,从高校角度来讲。目前,我国高校基本没有以课程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大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老师自己搜集资料、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开展的。这样的教育模式不能及时结合时代特征,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容易使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对于贫困生而言,感恩教育更是时有时无,甚至在有些学校是空白的,无法可持续有效地发展。
  其次,从家庭角度来讲。贫困生的父母多因繁重的生活负担而疏于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部分家长认为因自己的贫穷而使子女不能享受同龄人的富裕生活,在同学中间没有面子,对子女怀有愧疚之心;还有一部分家长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忍辱负重,也要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形成溺爱。这些造成了部分贫困生埋怨自己出身贫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一种义务,对父母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不懂得感恩父母的贫困生,也就更难感恩他人了。只有深刻体会父母辛劳、用感恩的心善待父母的贫困生,才能善待他人,回馈社会。
  2.市场经济下多元化思想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全球文化交融。日趋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商业文明却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宣扬个性的张扬。二者的冲突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对感恩意识的培养形成了阻碍。
  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些人心中演化成一切向钱看的观念,金钱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这对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程度,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失衡。盲目攀比、追求时髦、贪图享受的风气使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此外,社会上“忘恩负义”现象的屡见不鲜对贫困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使部分贫困生感恩意识逐渐淡薄。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消极的社会氛围之下,势必束缚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发展。
  3.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资助工作缺乏创新。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央16号文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校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为主题的、多元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1]但是,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政策宣传解读及贯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少数贫困生对资助政策不理解,甚至存在误解。
  部分高校没有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大学生资助中心,承担实际工作的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管理人员等,不能参透国家资助政策,在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时不能清楚表述资助政策和程序,导致部分贫困生和家长不能及时、深刻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严重影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新形势下媒体的负面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传播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负面作用也随之而来,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推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贫困生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己的贫困是因为社会不公平造成的,国家和社会给予自己的经济支持只不过是一种情理之中的补偿而已。这些学生受到资助后往往不懂感恩、不思回报。另外,少数媒体对于金钱、利益和物质生活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走向,部分贫困生既想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又因为经济原因难以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贫困生的自卑和自我封闭,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媒体对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流媒体应该担当起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建设、防止道德底线偏离的使命。只有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才能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新形势下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1.重视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模范导向作用。
  目前,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但仍然不排除有个别人存在行为上的偏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诚信缺失问题对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在贫困生认定、助学金发放上帮助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弄虚作假,在学生中形成比较恶劣的影响。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要求教师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效仿对象,一个人既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意志品格,才能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高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感恩途径,将感恩教育有效贯穿、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育人工作不仅是学生工作的职责,更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及课堂的主要渠道,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老师给予的知识,都是恩情。[2]
  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明辨是非,抵挡诱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始终以诚实、正直和高尚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贫困生良好感恩环境的创造要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感恩教育要持续化和长期化。
  健全的制度保证和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是教育取得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对于感恩教育而言,感恩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首先,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制度,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要求相关民政部门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由学生本人如实反映家庭的经济情况;建立诚信考评机制,对贫困生在考试、学习、消费等方面的实际状况纳入考核之内。
  其次,把贫困生的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考评体系的时候,既要注重严格科学的管理,又要注重贫困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促进贫困生感恩习惯的养成,使感恩意识成为相关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把利益调节与思想教育、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氛围。
  最后,要把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纳入长效机制,引导贫困生在持久性中形成自觉性。感恩教育若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日常化,习惯化,而不能形式化。如建立与贫困生家长有效联系机制,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进行,争取效果最优化;开展细水长流的校园感恩文化活动,而不是靠一两次班会、讲座来达到目标,感恩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3.加强对贫困生就业和创业的扶持,以物质发展促进思想提高。
  贫困生是高校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既没有能够依靠的社会关系,又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等情况,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相对于其他同学,贫困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可言。贫困生的就业情况不佳势必会影响助学贷款的偿还及感恩意识的培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务必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创业、就业抓起。首先,从能力培养方面,高校应为贫困生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免费开办相关课程,如社交礼仪、求职面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提高贫困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其次,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自信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最后,从资金方面,要加大对贫困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高校应考虑建立贫困生创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贫困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创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参与贫困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相信通过这些方面的不懈努力,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感恩意识也定会得到加强。
  4.注重诚信教育,以诚信促感恩,以感恩带诚信。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人们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内心无愧,坦然宁静。资助工作中的社会信用缺失,不论是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政府公信”,还是个别学生或家长的“个人信用”,反应的都是社会诚信文化的不完善,因此,要弘扬诚信文化,深化诚信社会文化氛围,建构诚信文化机制。[3]
  感恩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教育学生懂得回报,更要教育学生感恩是一种自立意识、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这与诚信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感恩教育若更注重思想意识层面,那么诚信责任成功的感恩教育在现实中的体现。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如实反映家庭情况,在受资助后严于律己、生活简朴,在毕业后按期偿还助学贷款等,既是贫困生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又是贫困生怀有感恩之心的真实写照。感恩和诚信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总之,贫困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强化感恩意识,营造感恩环境,对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感恩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贫困生,一定受到他人的尊重,日后定会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论坛2011年4月(中)总第324期.
  [2]施李红,徐晓乐,朱乐微.浅谈贫困生感恩教育.北方文学,2010(4):90.
  [3]马爱林.社会诚信: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风险防范的基石——从社会学视角谈高校资助工作的风险防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71-74.
其他文献
美国:美国Ashley Furniture公司在社会媒体网址Pinterest.com启动了一个聚焦于设计的专栏,传播其爱好者的趣味并激发他们生活中的灵感和创意。多家大公司往专栏上传图像,从色彩的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酒店用品采购额,国内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全球将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酒店家具约占15%,即有近800亿美元的全球酒店家具的采购额。
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趋势,深度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
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生本”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理想,
研究证明,本文推荐的改进施肥技术能显著减少稻田氮肥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但在高肥力土壤上,以及在过量施用氮肥时,改进的施肥技术的增产效果则不显著。
美国:最近发表的两项关于有害的阻燃剂的研究回答了存在已久的疑问。杜克(Duke)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试图找到符合加州TB117软垫家具阻燃标准的阻燃剂。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城郊结合部初中生英语写作训练策略,作为城郊结合部的施教者应根据自身所处的施教环境对其所施教的对象采用英语语言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训练以达到相应的水平、形成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初中学生 英语写作能力 提升策略  当前我们城郊结合部初中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大写与小写分不清,词距、标点符号不规范;受母语干扰,出现中文式的英文
澳大利亚:欧洲排放法规,给以木材而不是以煤为燃料的公司提供碳补偿优惠。澳大利亚森工企业表示,它们正在考虑使用来自塔斯马尼亚地区的木材废料加工木质颗粒燃料。
捷克:捷克木材行业的木材供应量在最近略有改善,但情况持续紧张。中欧其他国家锯材厂的木材、纸浆和木材制品的供应量从5月中旬开始不稳定。
文中论述了徐州煤田概况,塌陷及其危害,为了综合整治塌陷地进行了复垦的总体规则。同时开展了6项复垦试验,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复垦的农田由于土层被搅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