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良渚途中

来源 :民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太阳黄澄澄的,像一个刚破壳而出的鸡蛋.蛋黄澄澈,蛋清分明,悬挂在正前方,仿佛一个不偏不倚的坐标,和丁裕民始终保持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隆冬大寒,太阳发出的光与热本就有限,更何况又是这样的天气.有一段时间,丁裕民仿佛忘了目的地,只是跟着眼前又变成了鸡蛋摊饼样的太阳,无意识地向前滑行.说是无意识,但他对这条道是烂熟于心的,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穿过市区,驶入县道,车水马龙渐次退后.丁裕民的视野渐渐变得开阔,从后视镜看,公路变成了一条长长的黑绸带,就像是被车拖曳着的迎风招展的旗幡.前面就是黄河桥,丁裕民猛踩油门,车
期刊
我的老家在红土乡现在的稻池村保栈房组,那里是全村的最南端,也是全村的制高点.老屋旁边是1970年红土公社大会战时,几百劳力两三年修建的跃进水库.站在家门口,就看得到稻池的黄堰塘,这是那年以同样的方式修建的黄金水库.老辈人不习惯把这两个在后来很多年里保障下面几百亩水田灌溉的重要水利设施叫水库,简单地称作堰塘.两口堰塘相距三公里左右,像极了全村的两只眼.
期刊
在一个天高云淡秋意爽朗的日子,我中午刚从村小放学出来,在学校不远处的大榕树下有人在向我招手喊道:“二叔,你过来一下.”我定睛一看,是杨梦吉.按年纪我叫他哥,按辈分他得叫我叔.只见他站在榕树下,一脸的笑意.我们村口的这棵老榕树很大,树干要几个大人伸手才能抱得过来.它枝荣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巨大的树冠挡住了炎炎烈日,树下清爽阴凉,是村民们下棋聊天的好地方.看得出来,杨梦吉在这里已经等我多时了,我以为他又要叫我带上猎狗翻翻去打猎,便说:“吉哥,我可没时间跟你去打猎!”
期刊
一rn风从草原走过,吹散了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rn嘹亮的牧歌,悠扬的马头琴声,心境随着动人的旋律,穿越时空舒展跳跃,如在无垠的草原上策马飞驰.rn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北海,成吉思汗西征,魏孝文帝南迁,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汇集成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苍茫的原野上徐徐展开.
期刊
毛主席讲过:人定胜天.初看这话似乎有悖自然规律,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却是可能的.只要沿着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瞻仰一遍——我们今天所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就不难理解毛泽东这句话的实践根据.rn2006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地摄影家沿红军长征路线采访拍摄.《中国交通报》的摄影记者杨秉政以及四川摄影家袁蓉荪、成都军区的曹铁上校和我(《民族画报》)共4人被分配在四川段采访.凭着常识我们立刻就感到了这一地区当年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和当下在拍摄技术上的高要求——艰苦卓绝的雪山草地行都集中在这
期刊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陌生.自古及今,无数的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和黄河岸边的世世代代的生民,对于黄河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字史料和传说,黄河在诗歌、小说、散文、影视以及历史、地理、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描述,很多人也都会娓娓道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随着时光的过去,我捡拾自己与黄河的每一次亲密接触,发现黄河多年以来,同身上的血液一样,始终流淌在我的心中,在我的心灵深处不断烙下一个个深刻的记忆.
期刊
以酸汤的方式进入凯里,是最为形象和贴切的.rn凯里,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凯里”是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这一枚“里”字,由“田”和“土”组成,就可以想象古老先人在选择这块土地生息时的智慧.你还可以展开想象,一浪浪的稻子在随风摇曳,舞蹈最原始的美.rn进入凯里,都要喝上一碗酸汤.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凯里的内心.rn凯里人之所以在外人面前能够挺直腰板,也许与一碗酸汤有关,或者这里面多多少少有酸汤的其中一部分.
期刊
一rn鹤舞群峰,风景秀绝,其县遂名鹤峰.rn鹤峰县的得名有些古典风味和水墨意境,与其之前的柘溪、容米等古称相比,少了神秘,多了自然.rn它本是一个充满了绿意诗意的名字,但翻开中国近代史便会看到,这葱茏之绿的根基深植于一片被殷红鲜血浸润的土地.rn硝烟散尽,时光安详.峥嵘的石、沸腾的水,回归到最初的安静.但我知道,所有的人都应该知道,今日的静默已不同于往昔.这静默中深藏着这里发生的那些惊天动地的抗争,铭刻着勇敢坚韧的人们气壮山河的故事.他们坚强不屈的人格与精神已化为鹤峰巍巍群峰,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及强烈的家国
期刊
一rn老家人管去东南一百公里外辽河湾的芦苇荡揽活儿叫下南塘.rn这种叫法在四十几年前常常回响在耳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听到或提到这个叫法了.rn父亲下过南塘.rn天刚亮,母亲就起来烙饼,给父亲带上做干粮.那时,我正当少年,上小学,和祖母住在东屋.听着母亲用面铲翻动面饼在铁锅上发出的声响,不知为什么,躺在热被窝里的我,心中竟涌上了一缕悲壮和神秘.rn南塘,从我们村骑自行车,要骑上十个小时.如果赶着骡马车,时间会更长.用披星戴月来形容,并不为过.那些烙饼,就是在路上充饥的.饼子是秫米面或玉米面的.下南塘的季节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