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已经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基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过程,阐述社会传统认知束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制约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学徒就业模式不能满足人才持续发展的需求、学校教学管理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6-0168-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first batc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projects which were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final acceptanc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mplementation of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r issues, which c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hackled by the social traditional cognitio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restricted by the low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he employment model not fit to the demand of apprenti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not sui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were elaborated. Additio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se issues.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sue; reflection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突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瓶颈,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些地方、行业、学校积极进行着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开始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验收工作,要求全面总结试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效及创新点、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与昆山开发区人社部门及多家在昆大型优质企业合作成立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的“昆山学院”,在实践过程中既有工作的突破,也存在相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问题
  (一)社会传统认知束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近几年,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虽然提供较好的专业平台和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招生情况仍然不太乐观,报考人数几乎与招生计划持平。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传统儒家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普遍認为学校教育才是正规的学习方式, “工学交替”学习方式是不合理的,“学徒”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身份,甚至怀疑学校只是为了帮助企业招聘廉价劳动力。
  (二)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制约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在昆山开发区人社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学校和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学徒在学校的1.5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在企业的1.5年主要开展岗位技能训练,毕业后才能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界定(如图1所示)及其相应权益尚未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尚未完全获得包括学徒招收权、学徒劳动力的所有权、学徒劳动力的使用权等应有的培养产权[1];经过三年培养的学徒比一般的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毕业时也就多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花力气培养的学徒能否留在企业服务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情况都给企业投入成本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积极性。
  (三)学徒就业模式不能满足人才持续发展的需求
  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已完成两届学徒的培育工作。除极少数学徒由于身体状况等客观原因离职外,其他学徒均已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但是,由于学徒的学历限制,其在企业内职务、职称和薪资评定处于弱势,且上升通道较为有限。经过沟通交流,部分学徒迫切希望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能够参加“专转本”等学历提升考试,为自身职业发展做准备。另外,部分企业对于学徒的岗位技能训练比较专一,针对性很强。如果学徒在合约期后离开企业,要寻找到比较对口的或者迁移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学校教学管理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
  自2014年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以来,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导师选聘与工作要求、学徒毕业要求等具体实施办法,创新企业学习成果与校内课程的转换办法。学徒在学校期间,参照普通学生的教学管理规定,进入企业之后,主要是由企业师傅负责学徒的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只有每周周六学校教师或企业师傅与分散在各企业的学徒共同集中在昆山开发区人社部门提供的学习场所进行相关课程教学。但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的现实问题使得一些企业师傅未必能够全身心培养学徒[2],同时,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也让部分学徒无法参加集中课程学习。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教育宣传,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健康运行[3]。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职业教育宣传月、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实体活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改变公众传统认识与偏见。同时,职业教育“香”起来的保障措施还需要到位,落实职业教育意识融入基础教育课堂、消除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歧视、制定扶持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作待遇,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让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有更深层次的接纳。
  (二)做好顶层设计,增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企业责任等要素的支撑。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保障了企业合理合规的权益,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良好作用。一些地方政府也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例如,江苏省昆山市发布了《昆山市高技能人才意见的实施细则》,支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试点班级每班不少于20人,给予企业每人每年5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但是,现代学徒制要想深入开展,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修订《劳动合同法》,完善用工制度,保证学徒权益,降低企业风险;出台《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例》,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师生等相关主体的责任或义务,保障现代学徒制依法有序实施[4];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创造企业公民文化氛围,让企业认识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三)贯通提升途径,注重学徒全面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的教育。在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应树立“职业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只关注学徒就业,放弃学徒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5]。学校要要合理地选择试点专业,挑选适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基础好的、专项资金扶持的、通用型的适合专业;合规地选择合作企业,更多关注“就业岗位技术要求高、学徒发展迁移空间广”的企业。校企在制定学徒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借鉴阶梯化、层次性的英国学徒制体系中“知识、能力、可迁移技能”等方面的设计思路,满足学徒继续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已经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但是实质变化不大,仍然注重知识考核评价。教育体系中需要建立真正适合的职业类型本科层次教育,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评价,贯通学生升学途径。
  (四)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合适教学管理制度
  学徒培养是需要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能够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不是各参与方停留在口号层面。为了完善教学管理模式,保障学徒培养质量,学院随机抽取66名学徒和32位企业师傅分别填写《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模式调查问卷》的学生用卷和教师用卷,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66份和32份。
  学徒进入企业后,认为所获得专业知识的渠道排在前三位分别是“员工间讨论交流”、“企业师傅辅导讲解”和“学校教师来企业授课”;92.42%的学徒认为经过企业师傅指导后,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52%的学徒在工作之余没有思考并整合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3.84%的学徒觉得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加强与学徒之间的联系交流;在学徒考核评价方面,学徒希望采用的考评方法前三位分别是“技能水平测试”、“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和“技能训练表现”(如图2所示);另外,部分学徒在“师傅挑选”、“轮岗培训”、“课程优化”、“学历提升”、“待遇区别”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企业师傅指导学徒进行技能训练时,主要采用的方式前三位分别是“经验传授”、“示范指导”和“理论讲授”;企业教师认为学校在前1.5年期间应该注重培养学徒的“自我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如图3所示),同时,近97%的企业师傅希望学校在后1.5年期间能够建立一个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加强与学徒之间的联系,部分企业师傅甚至觉得学校“放手有点快、有点大”;在学徒考核评价方面,企业师傅还是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
  由此可见,校企双方需要组建联合教研室,定期沟通交流,修订学徒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校和企业培养侧重点,制订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构建支持个性化学习和管理的网络平台[6],以应对信息时代“碎片化”学习情况[7],加强师生之间联系,展示学徒学习成果;完善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探索企业师傅获取教师资格的途径,提高企业师傅在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创新教学实施过程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采用“刚性”管理,在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形式、管理方式和监控手段采用“柔性”管理[8]。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制度,不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还存在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解决社会结构性失业和传统人才培养缺陷的重要途徑,是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该多方合力,不能盲目实行拿来主义、全盘照搬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出具有自身特点和区域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学峰,徐国庆.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53-58.
  [2]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
  [3]刘玉杰.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50-53.
  [4]刘阳.现代学徒制实施障碍与对策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2-14.
  [5]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5-9.
  [6]文香艳,董俊华.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管理的瓶颈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6(32):49-50.
  [7]陈和祥,董海青,赵春宝.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9):58-62.
  [8]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根本上要体现以我为主的精神,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此,高校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工作贯穿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开设情况作为案例分析,为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上海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
期刊
摘 要:《果树学》课程是一门主要讲述果树栽培历史及文化、果树分类、主要果树品种特性及其栽培理论和实践技术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果树学相关理论和技术,还要学习果树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文章将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果树学》课程为例,探讨在《果树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建设措施。  关键词:果树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课程育人;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双一流”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带来了发展机会,也为其带来诸多挑战。地方本科院校面对“双一流”建设对其核心价值、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等带来的冲击,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明确其办学定位,并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其应对诸多挑战的关键。文章以经管类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评价体系方面探讨了地方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教学备受重视。文章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调动师生参与案例编写和教学的做法。组织152名老师团队历时2年编写了覆盖我校专业学位培养范围的课程教学案例400多个,其中原创案例占65%。依托案例库建设带动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证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  
期刊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全国大量四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新建并经历着工科转型。文章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提出了适合四年制城乡规划专业的手绘训练课堂教学方法。文章首先通过理论研究阐释了手绘教学对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现状调研,分析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手绘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教学范式改革;最后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教学范式改革为例,介绍了具体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是决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创业法治教育是提升其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考察大学生创业实践,归纳分析大学生创业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结合学校创业法治教育开展现状,提出从政府、学校、创业者三个层面加强创业法治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法治
期刊
摘 要:SPOC混合教学模式是把颠倒课堂和泛在学习的理论融入其中,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师生缺少互动,以及鉴于专用网络平台开发需费用高、周期长等弊端,文章构建了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建立三個模块、两种角色,涵盖学习兴趣的培养、多教参推荐、课堂前预习及课后补充、培养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互动问答、学习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内容。  关键词:SPOC;混合教学;微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赋予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文章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着重调查了解了扬州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学生对第二课堂制度化、课程化建设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对第二课堂建设进行优化改良,以期其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制度化;课程化;音乐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
期刊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对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颁布了实施意见,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合格教师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根本要务,而“卓越教师”的造就不单单注重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文章以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卓越教师班”的教学实践为例,重点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具体实施方案、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三个方面探讨“卓越教师”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学质量;保障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指引者,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传统的培养路径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变化,外出挂职锻炼是一种新途径,可以为辅导员积累更加丰富的社会工作阅历,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从加强高校辅导员外出挂职锻炼原因及可行性分析,辅导员外出挂职锻炼的途径及优势,辅导员外出挂职锻炼的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剖析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