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如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设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引导 创新 实践
  【正文】“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地位。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浅见: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同时也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创新的起点,“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如果能通过质疑,并从中得到启发,解决问题,学生能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要解决学生的“疑”,则要给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追求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希望。
  如在教学第五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我贴出来三幅空盘图,学生感到奇怪:这三幅图能讲什么呢?兴趣随之而来,想听听老师如何讲解。我边释疑,学生边回答。"每个盘里有几个苹果?""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求三个盘里共有几个苹果,用什么方法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这三幅图大有文章,他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答出0+0+0和0×3两种算法时,我继续设疑:0+0+0和0×3的结果是否相等?紧接着,通过0×5,0×9……等的练习,让学生自编零乘任何数得0的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请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得0 的式子有多少个?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么多个和0相乘得0 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的提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果然学生通过思维与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设疑、激趣、再释疑,使学生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种"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态。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使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 “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 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 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 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 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 “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 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如:教“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一课,我出示例题:20+30,引导学生思考:20里面有几个十?30里面有几个十?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即50,所以20+30=50。讲授新课后,我布置了几道练习题,发现有一、两个同学并没有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计算,采用的是另一种计算方法,我立刻表扬了这些同学,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得数个位都是0,计算时只要看十位,十位和十位相加,得数是几,计算结果就是几十。
  4、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讨论,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互相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有关颈痛的相关职业类型的研究显示有某些职业群体颈痛患病率更高。该研究进一步分析职业、工作时长与颈痛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问卷调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问题情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熟识。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数学教师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上还显得一知半解。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生活 兴趣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
[摘 要] 英语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它作为全球性的交流语言已被纳入国民综合素质教育中。特别在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以及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强化英语社会功能,提高运用语言意识。而朗读是小学英语中训练英语发音和培养语感的关键步骤,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朗读培训。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朗读教学 指导 思考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是学习英语最快速的途径之一。小学英
【摘要】小学数学语言是一门特定的语言,她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语言 规范 启发 通俗 幽默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摆正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引导与合作,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呢?下面我结合教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自拟复方中药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中药对照组(B组)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能否把好这一关,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力。本文从激发兴趣、指导观察、激发想象、畅所欲言、挥洒图意这几方面入手,谈谈教师应该如
如同皮肤和毛发,阅读是“皮”,是吸收营养的的源泉;写作是“毛”,是从皮上滋生的各类形态的作品,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完美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皮”“毛”两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文化是制约新课改深入的重要原因,适宜的教学文化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石。聚焦教学文化,构建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学校教学为主要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一门抽象的数学而言,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进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