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古琴领他走进收藏世界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过棋痴、画痴,你有没有见过收藏痴?首府一位藏家高天铠,和他同期做收藏生意的人不少都发了大财,而他却因为痴迷收藏,数十年来依旧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在收藏中怡然自得。
  走进高天铠位于新疆民街的小店,展柜里摆放着玉器,墙上的展台上有瓷器和杂项,还挂着一些字画。店里的藏品不少,但摆放得很整齐。展柜是十几年前的老款式,并不像其他玉石店里的红木展柜。
  高天铠说:“我收藏就是玩,也没想着挣钱。”古人有琴棋书画,高天铠家里有古琴、古籍还有字画,他现在很喜欢和田玉,所以精品收藏就是琴玉书画。
  收藏源于古琴“绿烟”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这是《诗经》中有关古琴的记载。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古人喜好古琴,还喜欢给自己的琴起一个雅致的名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玉玲珑”“飞泉”“九霄环”“大圣遗音”等几张唐代古琴,无论是其年代、形制,还是音色,均是凤毛麟角。
  高天铠收藏有一张古琴,名叫“绿烟”。这把琴通体髹紫红漆,光泽鉴人,小蛇腹断纹清晰精美。古琴桐面梓底,造型为仲尼式。古琴龙池上方刻有“绿烟”两字,龙池左下侧篆刻一方长印“珂花道人”,龙池下篆刻一方大印是“创观斋主人”,腹内刻“大明洪武戊申吉日蓝于庆造”。高天铠说,大明洪武戊申为公元1368年,即大明开国纪年(洪武元年),距今已630余载。
  就是这张琴带着高天铠走进收藏世界。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母亲离世,年幼的高天铠便被送回东北乡下的老宅,寄养在大伯家中,而古琴“绿烟”就是奶奶留下的。
  高天铠说:“记得在县城工作的四叔每次回来,总是在晚饭后从西厢房里拿出‘绿烟’,端坐在开满紫色牵牛花的墙前,凝神静气片刻,便开始弹奏一曲。”当时不满7岁的高天铠在四叔的影响下,喜欢上了音乐,四叔便带着高天铠去“拜师学艺”。
  教高天铠古琴的老师名叫顾梅羹,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顾梅羹先生从调弦、正音、指法、坐姿等基础一一教起。”高天铠说,“记得在最后一次授课时,他告诉我绿烟是张难得的好琴,要精心爱护它。”由于古琴的潜移默化,高天铠便有了收藏的兴趣,出门遇见喜爱的老物件,就会出手买下。
  鼻烟壶、瓷器、字画、古籍、紫砂壶、玉石,这些藏品高天铠都有涉猎,“后来为了保证基本生活,我买的藏品不是很多,但遇到真正喜欢的藏品,我都会好好收藏着。”高天铠说。
  寻根究底十余载搜集资料
  除了古琴是家传的,高天铠还有一些字画。“其中有一幅芥航的《竹兰石图》,是我最珍贵的宝贝。”高天铠说。
  为了琢磨透家传藏品,高天铠开始收集有关芥航的史料。为此,高天铠先后去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前后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
  高天铠介绍说,芥航的诗、书、画俱佳,但遗世作品稀少,也少有人知。
  “芥航的作品多为海内外藏家或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所深藏,一般人难得一见,致使芥航生平模糊,少为世人所知。”
  为了了解到更多的史料,高天铠专门前往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学和博物馆查阅资料,“经过查阅,我知道芥航法号大须,是一位清光绪年间的高僧。俗姓蔡氏,名敬之,世居江苏盐城伍佑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清光绪十五年圆寂,塔葬于竹林寺。”
  芥航12岁出家,初登宝华山,便得到隆昌寺住持的信赖,使之为执事。在清咸丰九年,芥航移居禅宗的道场焦山定慧寺,并成为流长法师的弟子,同时又得到著名诗书画高僧了禅大和尚的赏识。从此,芥航的佛学造诣日渐深厚、诗书画艺日臻精湛。“在光绪三年,芥航创作了《竹兰石图》。”高天铠说。
  在妻子邓丽彬眼里,高天铠就是个“收藏痴”,看到喜欢的东西,他就会几天睡不好觉。人坐在家里却不由地发愣,半天不说话,一会又笑起来了。“一看他那眼神,我就知道他是真喜欢。”邓丽彬说。
  “高天铠先后去了宝华山隆昌寺和竹林寺,焦山的定慧寺也去了三次,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觉得为了一件藏品,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点不值得,但是每次他回来就会和我分享经历和收获,慢慢地我也被吸引。”邓丽彬说,一个人如此着迷于一件事,那么这件事肯定对他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也支持高天铠这么做。
  在高天铠看来,收藏就是要刨根究底,“比如你拿到一个清代的瓷器,要看它的年代特征,还要研究清代的历史、每个窑口的代表作品等等,以收藏品为切入点,这条路会越走越深。”
  收藏需要的学问涵盖了历史学、风俗学、陶瓷学、地方史志等等,一碰到相关问题,高天铠便钻进图书馆、书店,上网查询,或者给专业的收藏大家写信,直到研究透了为止。研究好了,高天铠便开始写文章,他写的有关收藏品的文章先后在《收藏》《东方收藏》《收藏界》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有的还被收录至《收藏界文汇》《玉界》等图书中。
其他文献
一辈子只上过一个月学,是80岁老人张桂珍心里永远的痛。每每看到和她一样因贫穷上不起学的孩子,她更觉得痛心。从50岁起,她开始“偷偷”攒钱,到了80岁,她已经攒了50万元。在今年80岁生日宴上,她当众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50万元全捐给家乡小学。  老人想法得到儿女们的理解  2013年11月7日,长春市二道区某酒店的大堂里坐满了宾客,为一位80岁老妇张桂珍过生日。  随着生日歌的伴奏响起,老者在亲属
期刊
74岁的李宏钧是开县一名普通的农民。李宏钧一直醉心于巴渝方言文化,他利用40多年的时间搜集、整理巴渝民间方言、谚语、歇后语等民间文化资料,还花费7万多元,自费出版了《关联歇后语》《巴谚诗文》等书。  “《关联歇后语》和《巴谚诗文》是我自费7万多元出版的,为了这几本书,我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说起自己出书,74岁的李宏钧老人兴致勃勃。李宏钧介绍,自己在读中学时,和同学闲聊,一位同学随口说了几句当地方
期刊
宋来源老人站在人行道安全岛的圆柱上,随着路口人潮的涌动不断变换方向,自发维护行人过街秩序。近日,有网友将他举牌的行为拍下上传微博,被微博“深圳交警”转发后得到了更多关注。  老人街上举牌“不闯红灯”  宋来源老人行动飘忽不定。近日,我们闻讯赶到深圳桃园路采访老人时,却没有见到他的身影。不过一问起来,附近不少人对于这个维持秩序的老人都印象深刻。  “他就经常举着牌子站在这个路口,见到有人闯红灯就会制
期刊
大约在1978年,季羡林开始养猫。第一只猫起名为虎子,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的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虎虎而有生气,因此起名为虎子。虎子脾气暴烈,不怕人,谁想打它,不仅不回避,而且要向前进攻,声色俱厉,谁得罪了它,永世不忘。后来,除了家中老祖、老伴和他自己以外,无人不咬。  第二只猫叫咪咪,咪咪一进门,就被虎子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虽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它喂奶
期刊
每次见到你们,不变的是你们耳熟能详的问话,“儿子,想吃什么,妈给你做;上班累不累,注意身体……”变化的是你们白发又多了几丝,皱纹又多了几道,后背又弯了几度,牙齿又少了几颗,腰围又瘦了几圈,走路又慢了几步,饭量又减了几成……  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听到这些,看到这些,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心就像被刀绞割一样,痛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帮
期刊
母亲有泪,母亲难落泪。  母亲生下儿子第二年,死了丈夫,母亲哭了整整一个月,哭干了所有的泪水,从此不再落泪。母亲把两岁的儿子揽入怀里,咬咬牙,笑了,笑得刚毅,嘴角流下了血滴。  寡妇门前是非多,是女人都受不了,二十出头的母亲却受得了。她把好事的媒婆横扫出门,把垂涎的男人劈头痛骂。为此,母亲博得了“母老虎”的“美誉”,以至于人人都认为母亲有男人附身,骨子里是男人。堪称“母老虎”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就
期刊
南美,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因为地理和文化上的原因,总是神秘的,仿佛这块大陆始终笼罩在一团神奇的烟雾之下,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不论是玛雅、印加还是阿兹台克,这些古老的文明在我心中的概念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印度甚至于古代欧洲来的鲜活生动,只是隐约知道在遥远的美洲大陆,曾经有过强大的文明,后来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渐渐消失了。大约是小学的时候吧,记不清在哪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介绍马丘比丘的文章,内容记得不
期刊
擦拭摩托车、悬挂新横幅、捆绑宣传牌……国际禁毒日前夕,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的周业生老人发动摩托车,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环岛禁毒宣传,这已经是他第八次出征到琼岛各市县做禁毒宣传。  老周今年70岁了,有5个儿子,本该是个幸福的大家庭,却曾因为毒品“阴云密布”。  20年前,他年仅18岁的二儿子染上了毒瘾,更让他绝望的是,随后他又发现老三和老五也在吸毒。“那时觉得天都快塌了,好好的一个家就被毒品全搞
期刊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王永生看着最终完成的PPT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80多岁的王永生明天要送给侄女和外孙女的礼物,这个自制生日礼物也是他与侄女的约定。  电脑达人为侄女自制生日礼物  在福利院的生活中,王爷爷除了经常参加电脑课程之外,还买书自学电脑知识——发微博、做PPT、处理照片、视频聊天等应用都是在这期间学会的,平时周围的老朋友有电脑问题的话都会请教他,久
期刊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确定,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有近4.5万家,养老床位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张;18个省份出台了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惠及约1600万老年人;22个省份出台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惠及约170万老年人。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