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新融合”阐释现代农业经营的一部力作—— 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巨大变革,现代农业的突出标志是组织与个体的深入融合.现代农业从业者,从组织形态看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个体形态看就是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高素质农民.当前实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已经实现融合,其融合发展也符合各自内在需求和客观趋势,但仍存在诸多困境亟需寻找突破口.针对二者难以有机结合的现象,从现实和理论中进行洞悉和探索,并构建“两新”有机融合机制,对构建现代产业经营体系、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选取工作家庭互动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202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工作家庭互动对高校青年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与核心自我评价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 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家庭互动关系与生活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会产生溢出效应.当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工作对家庭消极互动和家庭对工作积极互动的两种关系时,核心自我评价会起到调节作用,并会分别出现“杯水车薪”和“锦上添花”的效果.为此,需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关注,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支持机制,完善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制度设
非洲共5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1个为法语通用语国家.随着中非全面合作不断深入,法语语言人才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非农业合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非众多合作发展计划中的主要任务.文章对20名援非农业技术专家与71名赴非从事法语翻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定量分析了他们的语言、词汇、国情文化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情况.结果 表明,这两类人员对非洲国情文化的认识仍有所欠缺,语言障碍与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均会影响农业援非效果.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培养服务于农业援非的法语语言人才提出了建议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北京校外教育经历了“学校教育的补充阶段”“与学校教育并举的阶段”“素质教育探索下的过渡阶段”“列入学校教育计划的阶段”“树立广义校外教育观的阶段”五个阶段.在校外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中,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更加清晰稳定,服务于以学习为中心的立意更高,校外教育机构的类型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可在“学习中心”建设、社区体系重塑等方面互相开放,共塑未来教育新形态.
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行为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方便抽样的形式对湖南省五所高校的204名教师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LPA)探讨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分型,寻求教师群体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类型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可分为“低教学投入型”“中教学投入型”以及“高教学投入型”;性别、制度支持、职称、任教学科有助于预测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类别组.基于此,要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投入水平,应重塑教学学术,构建教学激励机制;增强身份认同
通识教育之“通”,代表一种“整合”,“识”代表一种“专业”.通识教育的目的 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的统合,改革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高校面临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人才的形势,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经验.源于对本科教育的坚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172018年开展了新一轮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本轮改革强化课程目标的“政治属性”和“公共属性”,课程模块统合“个体性”和“社会性”,课程体系达成“统整性”和“多样性”,课程管理强调“科学性”和“参与度”
旅游宣传片字幕英译有助于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本文基于翻译传播学视角,尝试构建宣传片传播模型,以明确传播要素在信息制译及传播过程中的职能与关联;认为字幕翻译应遵循“言简意俗”的原则,应根据语境、情境和片景灵活使用浓缩直译、简化直译、压缩性意译、缩补性意译、省译等缩减式译法;翻译文化意象应保留物象显化寓意,物象与寓意不可兼得则舍物象取寓意.
历经长期发展,高校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学、公共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栽体,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服务美育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政策引领、高校现实发展以及博物馆内外建设等多方面来看,其在服务高校美育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考察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服务美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文章提出应从政策引领、高校投入、博物馆自身等不同维度探索路径,以期建立健全高校博物馆服务美育教育教学的体制机制.
馆校合作项目是近年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更成为博物馆人不断加大力度推进的工作领域.然而,馆校合作是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对接、合作与共建,是需要双方共同投入的事业.目前的馆、校双方合作关系多样化,博物馆方是主要的推动方,校方通常作为被动的服务接受方参与项目,但也存在校方主动提出需求、积极参与和主动推动的情况.在现有的合作关系中,博物馆人应在项目工作中保持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成为校方需求的探索者、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宣传推广者、合作项目及成果专业性的保障者,并积极利用校方资
近年来,儿童舆情事件频发,尤其一些负面事件引发了大量的舆论关注,但目前关于我国儿童舆情的研究还是非常少的.研究以2019年1月-12月全网涉及儿童的舆情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超过1270万条舆情信息,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了2019年儿童舆情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研究发现,儿童舆情多元化特征明显,但从深层次上看,儿童舆情大都聚焦于儿童权益受到侵害;不同平台交织传播,微博占据信息来源垄断地位;7月与11月呈现信息高峰值;关系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事件最吸引人们的关注,潜在危机不容忽视.研究还从思维意识、舆情监测、责
本文以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汉译本及其两个影响较大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考证,探究佛经英译中有代表性的词汇与句子的翻译方法,提出佛经翻译应在准确达意、通俗易懂、便于诵读的原则上,采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相结合的英译策略,以彰显中国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