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影响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f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出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的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的范畴”。在设计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对当下公共艺术设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强调综合多元化思想,反对理性,注重人文关怀。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性;公共艺术
  一、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反对“少即是多”(少令人生厌)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昧的单调乏昧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晣的偏好。可以说,文丘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他其中的代表作同样注重变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崛起
  后现代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它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中多元化方向中的一个流活,形成于20世纪年代,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年代。皆在于反对现代主义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主要表现在建艺术方面,从而影响到各个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它生命的旺盛期,但是它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
  (一)多种方式并存
  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派别之一,是一种流行文化的开始。波普意为“POP”,是单词“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后现代艺术主义既有像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的古典韵味、象征主义。又有像詹姆斯·斯特林的现代主义的结构,波普风格的细节。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建筑的典雅的外形,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化的通俗、广泛和多元。在后现代艺术影响下的公共艺术也没有标准的艺术形态,即使是简单的公共环境也可以成为好的交流场地。公共艺术融合了不同种影响,让视觉中心点消失,融入更多元素,使得艺术不再简单的注重于创造的具体设施,而是强调了人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二)注重“文脉主义”
  后现代设计作品同时具有象征化特征,赋予了设计作品想象的和情感的内涵,这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缺乏感情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的颠覆。这类设计作品往往具有雕塑般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过程、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以及人与物的交流、对话。现代生活中选择一件物品不仅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寻找自我的象征性,这种现象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象征化特征。
  后现代设计作品的人文关怀,其实也可以说成是精神上的功能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的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的功能,又有心理的功能的新功能主义。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没有原由的困难”,即人们可以将东西放在他喜欢放置的位置而不是本来应该放的地方,虽然这有点不方便,但这种设计方法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更加体贴的设计方式,强调了人不是一个简单活着的机器,而是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有智商有感觉的情感动物,这也是后现代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尊重。
  (三)娱乐性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细节的含糊性。杰 姆逊曾经说过 “ 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乌托邦式的设想,而后现代主义却是和商品化紧紧联系在一 起的。它抹平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艺术生活化,甚至表现出一种 “ 反艺术 ” 的美学主张。而后现代艺术则充满了娱乐,大众,使人更容易接受。而公共艺术的趣味性可拉近作品与大众的心理距离。在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可以用极为通俗的方式来直接表现物质生活。
  (四)可持续发展性
  后现代艺术的风格能让大众走进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 强调了设计作品与环境的联系。而作为后现代艺术影响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要有以下几点:一个是系统性,也就是要与城市整体环境相统一。一个好的公共设施设计,也是城市整体风格的组成部分。另一个是经济性,标准化生产可以降低成产成本,同时也便于维修和再生产。第三点是牢靠性,就是让公共设施有较长的寿命,除了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之外,也要防止从美学角度上的迅速淘汰。所以设计的作品更为绿色环保、持久。
  结语
  公共艺术受后现代艺术影响颇深,是以现下倍受大众认可的方式而衍生的艺术形式。后现代主义起初出发源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的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的范畴”。在设计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对当下公共艺术设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强调综合多元化思想,反对理性,注重人文关怀。后现代艺术的核心价值也不在于实体的存在,而在于它能激发社会生活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主义的故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著名诗人、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二十世纪以来南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聂鲁达一生的诗歌创作集中于爱情与革命两大主题,他以细腻的爱恋与热切的激情诗意反映智利乃至南美人民追求个性解放、民主自由与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同为南美文学巨擘的1982年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价其为“二十世纪所有语言中最杰出的诗人”,对这个“从肉体到灵魂完全由
期刊
摘要:资本本性决定资本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增殖而进行资本扩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扩张是一种“掠夺性积累”,它以全球化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扩张空间,同时也带来的资本悖论,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表明我国发展以增加“使用价值”为目的,提高“剩余价值增殖”为手段来不断提高人民的
期刊
摘要:推动烟叶产业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实现烟叶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优化资源优化配置,优化组织模式,优化调控体系。当前烟草行业正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然而面對整个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烟叶生产主体、服务主体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据预测,我国农村再过5-8年就会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而“空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的烟叶高质量发展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因符合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而大受欢迎,在热点舆情事件的传播中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 2019 年 7月发生的重庆“帽子姐”事件为例,分析短视频在舆情事件中的传播特征,探究短视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并为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舆论传播提供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舆情传播;影响与优化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功能日趋完善的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
期刊
摘要:武侠片《刺客聂隐娘》由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执导,影星舒淇、妻夫木聪、张震、阮经天等倾情参演,该部电影取材于唐代裴刑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聂隐娘”一段。影片以紧凑的情节以和极具冲击的视觉效果,通过胶片拍摄的方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2016年该片还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等殊荣。下面就来从叙事手段、情绪表达等角度来对其艺术风格展开分析。  关键词:《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
期刊
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漫画家,同时也是现代日本动画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2014年11月获得第87届奥斯卡荣誉奖,在世界动画电影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一生中制作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出色的作品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多以女性角色为电影主角来展开故事,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悬崖的金鱼姬》中的波妞等,并致力于传播生态保护,反男性中心主义以及反
期刊
一.作家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2012年凭借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中国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自此莫言及其作品都成为研究热点,如分析作家的创作背景,写作风格,作品在国外的接受度及各种外译本的翻译策略等。其写作风格以“大胆新奇”著称,擅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族故事、历史与当代,创作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如《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等。  二.作品内容  这是一
期刊
摘要:不论是塞吉欧·莱昂的《美国往事》,还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运用了丰富且相似的镜头语言来展现故事内容。暖色调里的青春,流畅巧妙的转场,暧昧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反差性的配乐等,共同组成了一场关于青年好友的回忆。  关键词:暖色;转场;镜头  一、光线与色调  刺眼阳光下的青春岁月,金色汗水里的烈火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于光线的运用篇幅很大,暖色调很好地诠释了主人公的暖色回忆。例如主
期刊
摘要:陈之佛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一代巨擎。将中西方设色理念相结合,采用宁静典雅的色彩,来描绘画面独特的韵味。大胆运用无骨与双钩画相结合的绘画技法,以及色彩与水的碰撞新技法,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语言。将宣纸本来颜色巧妙运用,同时把颜色恰当使用具有装饰趣味,并灵活大胆地采用对比调和等着色方法,形成一种清淡典雅、明净柔和、清新空灵的色彩。陈之佛为工笔花鸟画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陈之佛;工
期刊
摘要:“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出现一开始就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注意,他们强调,德国想要发生真正的改变,就必须“反对一切能够更加冲淡和削弱对于共产主义同现存秩序的充分对立性的认识的词句”[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种实际上的唯心史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露了其黑格尔式的思辨唯心主义本质,并在批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文探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进路以及批判的原因、特色和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