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达乡土小说特色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家达是八十年代比较著名的西部作家。他笔下的西部是一幅幅黄河风俗长卷,也是一曲曲黄河人生的悲歌和赞歌。笔者以《清凌凌的黄河水》为蓝本,对作品进行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两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剖析。
  关键词:作品;文化内涵;艺术特征
  王家达是八十年代创作乡土文学的西部作家。他将目光聚焦于黄河上游两岸的风土人情,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基础,写出了像《清凌凌的黄河水》、《血河》等大家喜爱的佳作名篇。在这些作品里作者十分细致地描绘了黄河上游的风土人情,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充满野性和血性的黄河儿女形象,其中既有铁骨铮铮的筏子客,又有温柔刚烈的女子,他们活的那样率真、热烈,不论生活的多么艰辛,他们的生命如奔腾咆哮黄河一样汪洋恣肆。
  一、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了很多深刻的文化内涵。《清凌凌的黄河水》这部短篇小说以描写尕奶奶和二哥子纯洁的爱情为主线,从侧面的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的不合理性以及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婚姻悲剧。另外对新时代女性人权平等、自由恋爱的追求等思想有深刻的启蒙和警示作用。
  (一)理性的启蒙精神——对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文化关照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的尕奶奶是一个活泼善良不受世俗拘束的女子。那年尕奶奶也就十五岁,因为母亲早去,家里相依为命的的老父亲得重病没钱医治,故而嫁给有点经济能力的尕爷。尕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超脱世俗眼光、敢于跨越传统礼仪规范的人。她会不分场合的大笑。天热了,她会把外套脱下,像男人一样光着膀子。她还很善良,有一次,“我”由于抵挡不住桑葚诱人的香气,翻过院墙爬到她家的桑葚树上摘果子,尕奶奶看见了并没有大声指责,反而提醒“我”小心,担心我摔下来。尕爷那时候已经四十多了,身体有病,而尕奶奶没有嫌弃他,给他做既有营养又能养胃的单锅饭,请医生给尕爷治病,然而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毁谤。原因是尕奶奶收留了流浪的二哥子。二哥子不顾性命跳进黄河捞回尕爷的筏子,尕奶奶感激二哥子就让尕爷收做徒弟。最终尕奶奶还是死在了封建传统的势力下,为了帮助二哥子逃亡而香消玉殒。
  王家达塑造这一位美丽、泼辣、善良的尕奶奶,对其传达思想的启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结局充满了悲剧性意味,但是却有着震撼的效果。尕奶奶和二哥子彼此相爱,但是为了不给尕爷带来伤害,为了遵守所谓的伦理道德,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里,尕奶奶仍是对身患疾病的尕爷照顾有加,从来没有想着要抛弃他,当二哥子有机会进部队,可以有更好前途的时候,是尕奶奶极力支持。这份爱不得不说是无私的爱,不求结果的爱。可是命运往往如此,代表封建传统恶势力的国泰对他们栽赃陷害,本来两个相爱之人并没有想着在一起,结果硬是被逼上逃亡的绝路。逃亡只是尕奶奶和二哥子对封建传统势力的反抗,对封建传统束缚人性的有力回击。虽然结局很是悲怆,可是带给我们思想的觉醒,尕奶奶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磨灭的。
  (二)黄河儿女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尕奶奶对二哥子的不求回报的默默的精神之爱另每一位读者都为之动容。在二哥子不顾危险跳进黄河奋力与浪花搏击,使出了浑身力气才把羊皮筏子拉上岸边,这一壮举感动了同样善良的尕奶奶,羊皮筏子那可是尕爷尕奶奶生活的依靠。尕奶奶为了回报二哥子的善举,就让尕爷收做徒弟,从此二哥子也正式成了他们的家人。从脏兮兮的叫花子蜕变成一个干净明亮健壮的小伙子,二哥子正一点点走进尕奶奶的心里,尕奶奶真心对待二哥子,她的嘘寒问暖让二哥子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温暖。但是两人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当二哥子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进入部队光荣的保家卫国,尕奶奶却第一个出来支持,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心爱之人发展的绊脚石。可以说尕奶奶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世俗的,是在物质金钱之上的,她追求的是最纯洁、一丝不染的崇高爱情。
  (三)对封建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意识
  在《清凌凌的黄河水》这篇小说中,我感觉到了作者浓浓的批判意识。小说中提到,尕奶奶是因为与她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得了重病,没钱医治才不得己嫁给了年长她二十多岁的尕爷。这对老夫少妻的婚配显然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并不是因为纯真的爱情才结合。那么婚姻对年轻的尕奶奶来说只是一个救治父亲的稻草,她想要父亲活命只能抓住这个婚姻,卖女求生这是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悲剧,而且这样的悲剧翻开历史比比皆是。尕奶奶和二哥子在对唱情戏的时候,只是出于真情流露,入戏太深,况且他们并没有进一步的出格行为,可就是这样,却被国泰抓住了把柄,以此来惩罚尕奶奶,对她进行拳打脚踢。我相信每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发出唏嘘感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就是要压抑人本能的欲望,灭人欲、存天理,女子不能轻易见客,特别是见男性,如果与异性说话或者有眼神交流,亦或者和男性有正常的肢体接触,都视为违背大家闺秀的风范。所以女子大多所嫁非人,婚姻也都是不幸的。女性对于父权社会下的男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打理家庭的帮手,从来都没有一席之地和话语权。
  二、王家达乡土小说中体现的艺术特征
  在《清凌凌的黄河水》中体现了多种艺术特征,作者在对人物描写、景色描写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人物和景色如画面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合理。例如:人物语言运用当地的俗字俚语,大量民歌“花儿”的引入。
  (一)白描手法的运用
  《清凌凌的黄河水》中是这样描写尕奶奶的:“她的眼睛不算很大,却很有神。她看起来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的,眸子里飘荡着一层明亮的、捉摸不透的光”,“她笑的时候用手抿着嘴,红红的手指压在小巧的唇上,只看得见荡漾的眼波和浅浅的酒窝”,“夏天她总是穿一件桃红或者嫩绿的衣服”。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朴素简练的语言描摹女主人公尕奶奶的形象,寥寥几笔的刻画,人物就出神入化的立在读者面前,那样鲜明,那么深刻,不得不说作家写作的功力十分深厚。
  (二)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
  首先,作者让小说中的人物说出自己的话,符合人物自己的性格和身份并且带有当地的俗字俚语。例如:“尕奶奶”、“尕爷”、“二哥子”这样的称呼就是当地的俗称,作者没有用几个主人公的真实姓名,而是用生活中最普通最自然的称呼反而显得小说具有另一番地域风味。再例如,尕奶奶从国泰那听说了别人说自己的闲话,她就随口说出:“哪个不要脸的背地里嚼老娘的舌根?”这一句话就把尕奶奶泼辣厉害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小说中插入了大量的民歌“花儿”。“花儿”是甘肃省地区内流行的民歌,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在小说里插入这样具有特色民歌,不仅为小说的语言增添了很多魅力,而且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心理也具有很好的阐释和表现作用。
  王家达的西部乡土小说主要是对西部底层人民生命力浓墨重彩的描绘。他笔下那奔腾的黄河水,飞流直下的羊皮筏子,豪爽血性的西部汉子,多情热烈的西北女人,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西部精神的生活画卷,其间蕴含着强烈的原始生命意识,散发着醉人的醇香。
  参考文献:
  [1]王家达.清凌凌的黄河水[J].当代,1984(2).
  [2]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文体特征[J].福建论坛,2004(1).
  [3]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陈思和.“历史——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J].文学评论,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祭祀思想真正的内涵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实现对崇高人性的追寻以及对心中信仰的表达,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想要表达的也是人们祭祀的本质是祭奠心中的神,而不是祭奠客观存在的神,祭祀只是一种过程与形式,是祭祀人祭奠心中神性的流程,而孔子所表达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祭祀思想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十分贫乏,当代人生活节奏过快,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追寻内心,追求心灵的祭祀,而这种缺乏正是孔子祭祀思想的现代
期刊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朝阳县文广新局,创建了“大地放歌”群众文化品牌,创建以来,以“引领、扶持、推广”为总抓手,以“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基地”为载体,以 “我搭台,你唱戏;我辅导,你演出;我幕后,你台前;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群众是主角,百姓登台唱”为宗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和传播主流文化,推动和提升
期刊
摘要:社火是随着古老的农耕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至今约有上千年的历史。甘谷人称“社火”又为“耍社火”、“耍秧歌”,是当地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年娱乐活动。与华丽多彩的城镇社火不同,甘谷乡村社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本文主要从甘谷社火的起源、组织形式、表演形式等方面对甘谷社火这一民俗文化进行一些阐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甘谷社火;乡村  一、甘谷社火的起源 
期刊
摘要:当下,新媒体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此,需要地方媒体与新媒体建立良性互动,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融合两者的优势,加以融合,促进自身发展,找到生存之道,这具有现实意义。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地方纸媒如何利用新媒体找到生存之路。  關键词:地方媒体;新媒体;生存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纸媒的影响力下降,特别是年轻的读者流失比较严重,传统媒体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对此,各传
期刊
摘要:本文借助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悲剧人物的性格”和“过失说”、“卡塔西斯说”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劇之一《奥赛罗》进行分析,探讨《奥赛罗》内在的悲剧性。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奥赛罗;莎士比亚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该书详细的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其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对后来的剧作家创作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莎士比亚一直是西方甚至世界经典的中心,其悲剧在一定程度
期刊
摘要:《金锁记》是现代女性小说家张爱玲的代表作,文中蕴含的空间意识是作者对小说现代性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将从小说的物理空间、读者的阅读心理空间、文本的叙述空间三个部分解读小说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探索张爱玲小说中独具魅力的空间意识。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空间意识  “空间意识”这一学说,最早是由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在四十年代末提出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多种可能的方
期刊
朱熹在《读法》中引程子话说:“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句而求之。”又说:“学者需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是强调读《论语》时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自己带入到孔门师生问答的情景之中,如此才能真正地修养身心、变化气质。这一段话既是传统儒者修身的重要方法,也可视为当代学者阅读和理解古代儒家文化典籍的不
期刊
“场景”是指故事展开的背景或者说是发生的地方,以场景的转换来串联故事是许多作家常用的写作方式,同时其创作情感也熔铸于这些场景当中。  《太阳照常升起》给世人呈现了美妙的场景转换,既有醉生梦死的巴黎生活底色,又有充斥着血腥的西班牙斗牛场面,还有平静安宁的布尔戈特钓鱼场景,这些场景共同支撑起《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的整体脉络,为所有人物的活动以及个性展现提供了活动背景。  一、巴黎底色  一战结束后,满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后,继十七世纪文艺复兴、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繁荣,西方文艺美学迎来了又一个巅峰——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而这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于1854年创作完成过的具有生活实录意味的文学作品《瓦尔登湖》。称其为生态美学教科书式的演绎典范,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关键词:瓦尔登湖;生态美学;澄澈;空明  一、内容与思想  《瓦尔登湖》
期刊
《你的名字》这部影片,从整体来说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冲击,正如佛家所云:不可说。这部影片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很多的层面上其表达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看了新海诚之前的影片,我们会发现新海诚是一个在视觉造型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师,其电影在叙事以及人物性格刻画上很大程度是通过完善影视空间环境造型与色彩环境造型来完成的,尤其是在《你的名字》这部影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