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矛与盾自然也不脱离对立统一的关系。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就好比是矛与盾,管理制度用于约束与规范员工行为,而员工由于受到约束或限制会出现抵触,这种抵触状态就如同盾,出现了 “矛与盾”的“对立”现象。
【关键词】矛与盾对立统一管理制度员工行为
提及矛与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对对立的关系体,即互不形容,互为相斥。但是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统一的一面,矛与盾自然也不脱离统一的关系。
《韩非子·说难一》中出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我们知道,矛是用于进攻的武器,盾是用于防守的武器。我们今天在说到“矛盾”一词的时候,我们便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存在了“矛盾”就是“对立”的观念。可是,我们知道军事作战没有只“进攻”而不“防守”,或者只“防守”而不“进攻”,所以矛盾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我们把“矛、盾”理解为“对立”关系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来说明这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和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制度和员工这两个基本要素。而很多时候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就好比是矛与盾,管理制度用于约束与规范员工行为,员工在受到管理与约束时往往表现出抵触的最初反应,这就如同矛与盾的关系,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制定各种制度如同矛一般直接指向员工,要求员工执行。而员工由于受到约束或限制会出现本能的抵触,而且当某种制度影响到他们本身的利益时,这种抵触情绪会更强,这种抵触接受的状态就如同盾,从而出现了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矛与盾”的“对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管理制度企业如一盘散沙无从发展,没有员工就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生产力。因此,从企业利益的角度而言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当员工遵从安全管理制度时能够使生产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利润。而企业管理制度发挥良好作用,企业利润得以创造,员工的收入自然增加,员工得以激励后,更加遵章守纪,又会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企业制度的良好运行,因而形成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关系,即这一对“矛与盾”关系体的统一。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均具有的两面,如何让这种发展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进行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发挥矛与盾的相互作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呢?一般认为,是因为当事物存在矛盾对立时,为消除矛盾的发展,矛盾双方都会不断进行改进,所以才促使事物不断发展进步。应该说,从这个认识就可以直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当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接受的思想行为发生矛盾时,企业管理者就会根据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做出合理的变更,使之能够是符合企业实际,更具有实施性,从而达到管理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换而言之,当管理制度脱离实际,或损害到员工切身利益时,员工表现出抵触的情绪,不去执行管理制度而体现出了恶性循环。但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修订,逐步实现我们所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后,管理制度的实施就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通过制度的执行不但能够实行对员工的管理和行为的约束,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还能使员工从中受益,那么就达到了通过这一对矛盾体相互作用而又促进其相互发展的目的。这样,当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是,那么我们想离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2 运用心理学方法掌握并促进员工行为
我们能不能说,只要我们制定了制度,实施予员工,员工就能完全的执行呢。虽然我们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员工不得不执行,但执行的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早应是我们企业应该正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就存在这种掩耳盗铃的现象,不断地制定各项制度,强制员工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员工是执行了,却收效甚微,甚至没有达到任何效果,致使很多制度制定出来后就不了了之。所以,如何让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能够让员工很好的执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呢?我想,还应该从员工的心理入手,让他们能在心理上接受和认可管理制度,然后才能达到实施的目的。如做到:
2.1 遵循“目标激励”原则,增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心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离开了激励,人就会失去追求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停止不前,造成责任心的缺失。在一个企业中员工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员工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发的要求,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證。
2.2 安全培训从员工安全心里入手,抓住重点,不可松懈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管理者应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心理现象总结,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从而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安全培训中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还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并且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员工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3 将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思想行为这一对“矛盾”体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动企业发展
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员工思想行为的融合我认为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发展到的精神层次,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员工的行为演化形成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思想行为与规章制度的高度统一后融合成了企业文化。进而企业文化又不断地影响产生新的规章,约束和规范更高层次的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共同发展。此时的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一种潜在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自然流露,这时候已经不需要企业制度过多的监督和指导,成为广大员工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发挥员工的主观性,将生产的安全性真正体现在了员工“我要安全”的意愿上。当然此时我们所论述的“矛与盾”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而是高度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矛与盾对立统一管理制度员工行为
提及矛与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对对立的关系体,即互不形容,互为相斥。但是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统一的一面,矛与盾自然也不脱离统一的关系。
《韩非子·说难一》中出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我们知道,矛是用于进攻的武器,盾是用于防守的武器。我们今天在说到“矛盾”一词的时候,我们便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存在了“矛盾”就是“对立”的观念。可是,我们知道军事作战没有只“进攻”而不“防守”,或者只“防守”而不“进攻”,所以矛盾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我们把“矛、盾”理解为“对立”关系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来说明这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和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制度和员工这两个基本要素。而很多时候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就好比是矛与盾,管理制度用于约束与规范员工行为,员工在受到管理与约束时往往表现出抵触的最初反应,这就如同矛与盾的关系,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制定各种制度如同矛一般直接指向员工,要求员工执行。而员工由于受到约束或限制会出现本能的抵触,而且当某种制度影响到他们本身的利益时,这种抵触情绪会更强,这种抵触接受的状态就如同盾,从而出现了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矛与盾”的“对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管理制度企业如一盘散沙无从发展,没有员工就没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生产力。因此,从企业利益的角度而言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当员工遵从安全管理制度时能够使生产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利润。而企业管理制度发挥良好作用,企业利润得以创造,员工的收入自然增加,员工得以激励后,更加遵章守纪,又会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企业制度的良好运行,因而形成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员工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关系,即这一对“矛与盾”关系体的统一。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均具有的两面,如何让这种发展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进行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发挥矛与盾的相互作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呢?一般认为,是因为当事物存在矛盾对立时,为消除矛盾的发展,矛盾双方都会不断进行改进,所以才促使事物不断发展进步。应该说,从这个认识就可以直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当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接受的思想行为发生矛盾时,企业管理者就会根据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做出合理的变更,使之能够是符合企业实际,更具有实施性,从而达到管理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换而言之,当管理制度脱离实际,或损害到员工切身利益时,员工表现出抵触的情绪,不去执行管理制度而体现出了恶性循环。但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修订,逐步实现我们所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后,管理制度的实施就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通过制度的执行不但能够实行对员工的管理和行为的约束,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还能使员工从中受益,那么就达到了通过这一对矛盾体相互作用而又促进其相互发展的目的。这样,当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思想行为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是,那么我们想离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2 运用心理学方法掌握并促进员工行为
我们能不能说,只要我们制定了制度,实施予员工,员工就能完全的执行呢。虽然我们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员工不得不执行,但执行的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早应是我们企业应该正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就存在这种掩耳盗铃的现象,不断地制定各项制度,强制员工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员工是执行了,却收效甚微,甚至没有达到任何效果,致使很多制度制定出来后就不了了之。所以,如何让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能够让员工很好的执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呢?我想,还应该从员工的心理入手,让他们能在心理上接受和认可管理制度,然后才能达到实施的目的。如做到:
2.1 遵循“目标激励”原则,增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心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离开了激励,人就会失去追求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停止不前,造成责任心的缺失。在一个企业中员工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员工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发的要求,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證。
2.2 安全培训从员工安全心里入手,抓住重点,不可松懈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管理者应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心理现象总结,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从而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安全培训中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还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并且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员工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3 将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思想行为这一对“矛盾”体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动企业发展
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员工思想行为的融合我认为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发展到的精神层次,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员工的行为演化形成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思想行为与规章制度的高度统一后融合成了企业文化。进而企业文化又不断地影响产生新的规章,约束和规范更高层次的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共同发展。此时的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一种潜在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自然流露,这时候已经不需要企业制度过多的监督和指导,成为广大员工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发挥员工的主观性,将生产的安全性真正体现在了员工“我要安全”的意愿上。当然此时我们所论述的“矛与盾”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而是高度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