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很强,因此发散性思维在化学学习中有很重要作用。本文从化学学习中发散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教学 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心理学认为:考虑问题时,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能从多种角度着眼,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已有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造成联想、想象、幻想,产生新的信息,使思维触角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地,从而与目前的问题发生各种有意义的联系。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应用。
   伽利略有句名言:“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纵观化学科学发展史,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了苯分子结构的设想,范特霍夫巧妙地将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类比逻辑方法应用于化学………都说明了发散思维在化学发展史上中重要作用。
  
  1 发散思维在化学学习中主要表现
  
   发散思维在化学学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只有弄清楚这些表现形式,才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1 对化学概念、原理、原则的拓宽、深化。该方法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辐射出化学学习中与其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力求全部),形成众星捧月的发散式知识结构。这一方法往往以某一问题为切入点,从不同视角,不同途径解决问题。如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
  
  
   这一知识网络,从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出发,引出了8种解决途径。而每种途径都有相关的具体知识点,涉及了活动性顺序表、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能量与稳定性、化学反应的时空顺序、原电池电极的判断等知识,将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一个知识点有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发散式知识结构的关键是:构建时寻找合适的核心知识,积累全面的相关的知识。
  1.2 对化学信息的选择、提取、应用。即从同一给定的化学信息中组合筛选出多个不同的信息,产生出多种新的答案。即完成思维目标后,又不断地变换到新的角度、新的层次和新的思维方向,寻求另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
   如:已知某饱和溶液的: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的摩尔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e.溶液的密度
   利用以上条件的组合来计算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多少种计算方法?请列出式子。
  1.3 分析化学实验成效,进行实验改进。即以因果关系为扩散中心,对于一个给定的条件,能够联想出它可能有的多种原因、多种结论。例如在做过氧化钠滴水生火的实验时,由于棉花包裹的随意性和湿棉花不易着火的问题,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引导同学尝试多种方法:①用保鲜膜代替棉花,虽然可使热量聚集,结果失败,分析原因是保鲜膜的耐温可达到100多摄氏度;②利用液态易燃物汽油、煤油代替棉花,还是失败,分析原因是过氧化钠在汽油、煤油中易分散,且滴入的水不易与过氧化钠直接接触;③选用干燥的淀粉与过氧化钠充分混合,并堆成小丘状,实验非常成功。但又了新的问题,石棉网难以清洗,且清洗后的石棉网很容易生锈。④改用蒸发皿放置药品,避免了石棉网的问题。但由于反应放热过于集中,再反复实验中,发现多个蒸发皿破裂。⑤改用生活中常用的水泥板才获得圆满的成功。这个需要教师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要点,学生才能自发的完成实验。
  1.4 化学计算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 答。即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例如:将0.5mol/L AlCl3溶液100mL,跟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50mL相混合,得到1.56gAl(OH)3沉淀,则烧碱溶液的浓度是多少?本题可以通过讨论NaOH和AlCl3量之间的关系分两种情况讨论,得出结果,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像法解题,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1.5 对化学实验仪器多功能的探索,对化学物质、实验操作方法的思考。即以用途为扩散中心,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种种用途。例如常用的洗气瓶(一长一短两根弯成90℃的导管,长管进气,伸入底部,短管出气,刚伸进瓶口,两管外端连橡胶导管,可用止水夹密封),洗气瓶可用无色透明的塑料饮料瓶自制(导管可用能弯曲的吸管代替),可大可小,只要密封性好,可在很多化学实验中大显身手。①制取气体(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制O2或CO2)。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对不同性质的气体,其收集、排气的方法不同,如图2所示,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应从b端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a端进入。)③净化气体(主要包括干燥气体和除去气体中的其他杂质,如CO2中混少量C2H4:除C2H4可先通入KMnO4溶液等如图4所示,导管应长进短出)④反应器(如气体与气体的反应:可两管同时通入不同的气体,也可都从一管通入(如SO2和H2S的反应、HCl和NH3的反应等,如图3所示,通入完毕后,用止水夹密封即可。)⑤收集并测量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如收集O2并测量其体积,如图5所示)。
  
  
  1.6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现代科技以及其他自然学科的横向联系,即将课本知识逐渐扩展衍生,使化学与现代科技、日常生活取得联系,拓宽知识广度。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不粘锅ABS等的用途、鉴别、使用、环保等问题。
  
  2 化学学习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2.1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意识,诱发他们的思维发散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创意,采取创造性的教学,通过自己的启发性教学语言,板书和教学程序来体现思维发散的魅力,并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创造动机的双重目的。例如新课改的实验教学中,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先于学生进行探索,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亲自体验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并使学生的思维的活动一浪高出一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我们教师要倡导质疑。“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创设思维的情景就必须倡导质疑,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思维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中,不应以教材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要粗暴地干预,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质疑,也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绝不能训斥挖苦学生,否则就窒息了课堂气氛,妨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教师向学生质疑时,要从学生熟悉和关心的事物入手,提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核心之处设疑、在困惑之处设疑、在易出差错之处设疑。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探索的认知心理,激发探索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
  2.2 利用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展示学生发散思维的成果。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为根本目标,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这一节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周期表,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互相激烈的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创新能力,弘扬团队精神。再如我们每学完一个章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编制纵横交错的知识立体网络图,把知识整理成为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课本给予的知识,适应新的任务,为我们的思维发散和对知识的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呼吁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相信只有在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能,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发散思维的情景,引导他们合作学习,为学生提出新见解提供新的机遇,创造平台展示他们的发散思维成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定能大大提高,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的化学问题,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王俊山.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培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7
  2 范绍楚.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政治课教学.1995.7
  3 何双安.化学学习中的发散思维及其培养策略.2005
  4 毛凌凌.化学复习中知识网络构建的六种方式.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 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
期刊
学校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立足于大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来建构,植根于学校实际,使它融入学校“金苹果”教育体系之中,并通过“四大”工程予以实践探索,即红色工程——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金色工程——课改领航实验探索;创新工程——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希望工程——十个一百,人人成长。    1 课题带动,促进团队专业成长    1.1 更新观念洗脑子。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开展教育研究是大学教授们的事,我们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岁通过学生的看、想、说、议、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     因为科学质疑、不断探索的意识是促进
期刊
我们说“语文是美丽的”,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事物不具有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美”。只有当学生成为审美主体,且教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使主客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语文这种审美对象的美才呈现出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经走进语文课堂,它具有容量大、画面真、趣味浓、功能强、效率高等优越性,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多向思维,帮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最好介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
期刊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已经实施,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
期刊
曾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尤其是小学段的孩子,年龄尚小,自我意识强,缺乏良好控制能力和道德经验,认识水平比较低,经常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 比如: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损坏公物,打架等过错行为。面对这些,大多数教师都会不自觉地在意识中摒弃那句古人之语,缺乏冷静地采用严厉批评或请家长的形式加以惩戒。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看似见效快,效果却维持不了几天,可以说是治标不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程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的优势及有效地运用,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能实现教学上的高效     数学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思维的
期刊
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是指一些总是在听、说、读、写方面不能同时到位,在课堂上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课,对于授课内容总是听不明白、说不清楚、读不清晰、写不明意的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原因是指老师的教法欠妥,学生因不喜欢英语老师而连带不喜欢英语这一门学科,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没有在学习上花时间和精力而使学习困难;内在的原因指学生因学习方法和思维素
期刊
造成学生学习落后的因素虽然很多,也很复杂,但大量事实表明,真正因智力及特殊发育障碍导致学习落后的学生仅为极少数,绝大多数却都是由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的。其中,以学习自信心丧失为表现的学习心理障碍,又是造成学生学习落后的最关键的心理因素。这种由学习落后引发的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反映在学习落后学生自我认识和情感上的失落感、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情绪。它要使后进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扭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将
期刊
纵观高考,从全国卷到各省市卷,都非常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考查和语篇的理解。为了跟上高考的指挥棒,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篇的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和记忆能力,这都紧跟了高考的要求,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觉得语法的考查分数不多,从而轻视语法的教学。虽然教材上分册编排了语法知识,但他们并未作深入详细的讲解,一带而过。殊不知,就是因为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