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唱家吕瑞英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概括越剧的起源、发展,介绍《穆桂英挂帅》唱段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著名演唱者吕瑞英老师演绎此唱段的唱腔和演唱技巧。
  【关键词】越剧;穆桂英挂帅;吕瑞英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一、越剧起源
  在我国繁多的戏曲品种中,从各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戏种类有很多,如浙江的说唱音乐“吟哦调”和在民歌“四工调”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越剧”等。它们的发展历史大都不长,但由于深深植于民间群众之中,又吸收了其他优秀剧种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显著的提高,有些曲种甚至更迅速地成为相当广泛流行的大型剧种,已经不能用地方小戏这个局限一隅的名词予以概括。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该地从属于古越国而得名。在每年春节时,嵊县数名说唱艺人就化着浓厚的妆容,穿着专门的戏剧服饰登台,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落地书”曲调来演绎民间的农村生活。在伴奏乐器上,采用了檀板和笃鼓,唱戏时用“的笃、的笃”的节奏敲打拍子,所以又名叫“的笃戏”。演唱这种戏剧的唱班叫做“的笃班”,又名“小歌班”。的笃班自从有了优秀杰出的演员后,演出水平也随之提高,剧目也跟着逐渐丰富多样,其影响范围便开始从农村一带扩向浙东南一带中、小城市地区扩展。
  二、唱段简介
  (一)背景
  《穆桂英挂帅》原为豫剧作品,原戏剧名为《杨文广夺印》,直到用宋词改编之后更改名字为《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挂帅》这场戏,总体来说是一部描绘穆桂英感叹杨家由历代忠贞报效国家却又无法获得朝廷信任的尴尬局面,再到决定挂帅率兵出征战场的坚定意志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的唱段。
  (二)唱腔
  唱段中所运用的唱腔——“四工腔”,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增加丰富多变的拖腔,借鉴了豫剧的优点因素和在润腔上的一些方法,并引进了京剧的“西皮”,配合越剧唱腔的特点,曲调更为丰富多彩,使得整体唱腔有力挺拔,极具渲染力,情感表现更为细腻。
  三、唱家吕瑞英
  吕瑞英老师,年仅23岁时主演了由豫剧改编而来的同名越剧《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角色,并唱红了唱段《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震》。
  吕派音乐逐渐独立越坛,极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创造出越来越多不同舞台角色形象的同时,又改进和丰富了越剧的唱腔艺术魅力。当然除唱红了《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之外,还有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打金枝》中的公主等角色。
  吕派的艺术唱腔创新改进于袁派,她以其自身音域宽广绵长、音色温婉甜美的个人天赋嗓音条件,在袁派的基础唱腔和唱法上作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运用4、7半音以及切分音方面,促进了唱腔中宫徵调式的转换次数,使其频繁出现,并且将板式运用得更为灵巧,依据人物情绪的不断起伏和转变来决定曲子节奏的松紧、速度的快慢,使旋律的色彩丰富多变,层次分明。她天生的嗓音条件,在唱法上富有独特的弹性感,常常会运用各种华丽灵活的装饰音和切分音型来细致的描写人物内心的活动,使整体旋律线条跌宕起伏又流畅绵延。
  越剧唱腔是运用板腔的不断变化而来表情达意的,所以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并且突出人物形象则很不容易。吕瑞英老师从唱腔旋律的變化和唱法音色的不同来刻画性格,塑造人物。例如在《穆桂英挂帅》中,首句的“辕门外三声炮响似雷震”,千军万马的震撼画面骤然浮现在眼前,其中“外”和“震”的音高已达到了吕瑞英老师的极致,运用五声调式的三度递进,旋律顺畅一跃而上,声音嘹亮昂扬、刚强有力,突破了四工腔原有的平缓妩媚,振奋地演绎出一名“穆桂英五十三岁又出征”的巾帼英雄气概人物。首句唱腔开门见山地为这段独特别致的四工腔奠定了基调;第二句“天波府走出我报国臣”,“报国臣”三字尤为强调穆桂英内心的自豪感,这三个字乍一听带有越剧老旦的厚重之味;“头戴金冠压苍鬓,铁甲战袍又披上身”一句演绎出穆桂英不仅有男性的豪迈也有作为女性对穿着打扮的重视;下一句在过门的铺垫下唱出了高潮的二句唱腔,“帅字旗斗大穆字显威风”,这个4音就是吕派的特点,4音和7音作为五声调式的偏音一般不常用,可是吕瑞英老师的唱腔中经常出现,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色彩性,使得调式转换更为丰富方便;“斗大穆字”,重音在“斗”字上,表现大旗的气派,骄傲地引出“显威风”的威势之感;“穆桂英五十三岁又出征”,其中强调的是“又”字,穆桂英五十三岁“又”出征,这个“又”说明她再次带兵征战,极大地体现了穆桂英此时此刻的骄傲与自信,又是重现了对主题的再现,渲染了高潮。
  吕瑞英老师的唱腔大大运用了西方歌剧的作曲手法,使得唱腔旋律如同音乐作品一样的流畅,线条分明,层次清晰。前面部分是热情奔放的英雄气概,中间段落是母爱亲情的委婉欣慰,最后一段是教导儿子的威严冷峻。整段唱腔刚柔并济,干净利落,吐字有力,唱出了杨家女将保家卫国的豪放气势。
  四、总结
  越剧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和潮流的发展,只有对音乐文化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演唱,让一辈又一辈的后代学习和研究,才能使这门老音乐艺术经久不衰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吴祖光.为豫剧“穆桂英掛帅”喝釆![J].戏剧报,1956(09).
  [2]吴兆芬.越剧的抒情性花腔女高音——吕瑞英[J].人民戏剧,1981(08) .
  [3]刘良,张复兴.《穆桂英挂帅》为何久演不衰?[J].上海戏剧,1997(05).
  [4]杨永贤.越剧改革中唱腔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3(03).
  [5]枣树.可爱深红映浅红越剧吕瑞英旦角流派艺术专场[J].上海戏剧,2009(05) .
  [6]姜进.女性,地域性,现代性——越剧的上海传奇[J].史林,2009(05) .
  [7]李伟霖.五位“桂英”吕派“挂帅”[J].上海戏剧,2009(05).
  [8]越剧流派唱腔的继承与发展[J].吕静.艺术教育,2010(11).
  [9]姜进.“女子越剧”创造了独特的女性文化[J].上海采风,2015(07) .
  [10]章瑾.浅谈越剧表演中唱腔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6(11).
  作者简介:吕莎(1993—),女,温州大学2015级研究生三年,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以下简称《五讲》)是由著名音乐学家罗艺峰教授所著的一本关于中国音乐思想史方面的专著,本文将通过:一、什么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二、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什么?三、《五讲》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三个方面对《五讲》进行解读。  【关键词】音乐思想;罗艺峰;音乐美学;音乐哲学;音乐谶纬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五讲》由罗艺峰教授于2013年2月成稿并于同年12月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运用肢体表现人类行为的艺术特征。在众多的姊妹艺术体系中,它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的听觉艺术,舞蹈则能将音乐的特性运用舞蹈本体的语义性特征进行艺术表达,帮助音乐更好地传情达意。本文主要以舞蹈创作技法为切入点,分析交响编舞法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与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探讨对舞蹈创作手法的新认识。  【关键词】艺术特征;舞蹈创作;交响编舞法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艺术歌曲传入我国,经过一批爱国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创作出了大量丰富多彩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黄自作为第一批留学归国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春思曲》便是其中的一首。本文以艺术歌曲《春思曲》为切入点,分别对其选词、钢琴伴奏和音乐旋律进行了论述,旨在深入剖析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黄自;《春思曲》;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拉威尔的作品,以鲜明的音乐风格、谨慎的作曲技法享誉世界,又以极为精致的作曲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追求表现音乐主题的自由。 本文对拉威尔作品《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语言、音乐结构等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拉威尔作曲技法的精致性。  【关键词】拉威尔;印象派;小奏鸣曲;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音乐家,继承和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魅力。
期刊
【摘要】歌仔戏《渡台曲》自2015年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排以来,先后参加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和第26届全省戏剧会演,获得优秀剧目一等奖,作为一个青年编剧,第一次创作的剧目得到观众的喜欢,我很兴奋,但更充满感激,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创作实践的机会。一路走来非常感谢领导、专家、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以及《渡台曲》剧组的通力合作,让我在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以下是歌仔戏《渡台曲》创作谈。  【关键词】歌仔戏,
期刊
【摘要】钢琴是西方乐器,对于我国的演奏者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在钢琴方面表现出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而中国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在中国音乐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是非常必要的。  黎英海先生有一部成功的作品,这首钢琴曲中特有的民族特色,运用了中国民族元素,用钢琴独有的富有感染力的音色和宽广音域,以及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来模仿扬琴、古筝、箫、竹笛等民族乐器音色,展现在人们面
期刊
【摘要】音阶与琶音在钢琴演奏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在练习曲和乐曲中随处可见音阶、琶音的片段,同时也是熟悉调式调性的良好途径。如果把这些弹好了,就等同于钢琴技术提高一半。那么,想要既有效率、又正确地弹好音阶、琶音,从而发挥其主体地位,就要对弹奏要点和重要性做个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钢琴;音阶;琶音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因为音阶、琶音
期刊
【摘要】《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原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史》和《音乐欣赏》(西方音乐部分)两门课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课程,体现了不同学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音乐的十字架》作为本课程的第一次课,导入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使学生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知识框架。本文以《音乐的十字架》教学内容为例,
期刊
【摘要】肖邦练习曲在技术与音乐性这两个方面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单单是手指练习,更是精美的音乐艺术作品。本文从肖邦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历程出发,对《肖邦练习曲Op.10 No.4》这首富有弹性、伸张与速度的佳作进行创作手法与特点的阐述。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技巧  【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  一、肖邦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
期刊
【摘要】自然地歌唱是每个声乐学习者一生所追求的境界。歌唱是在自然说话基础之上产生的,说话发声是歌唱声音的根本支柱,因此,自然地说话发声与声乐演唱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和挖掘自然说话与声乐演唱的内在联系,从而探寻本真歌唱的奥妙。  【关键词】说话;声乐演唱;比较;自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自然说话是歌唱的起源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