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家旧藏专场看2019春拍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1986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年的春季拍卖,以纽约亚洲艺术周拉开序幕,参加纽约拍卖的人数明显比去年秋拍时增多,市场气氛有所好转。今年的纽约春拍,以佳士得的“髹金饰玉——欧云伉俪珍藏”专场最为引人注目,该专场总成交额约1 4亿港元,成交率高达96%。
  国内的春拍由嘉德四季率先开锣,嘉德四季虽然是小拍,但却是国内每年的第场重要拍卖活动。嘉德四季瓷器玉器工艺品类别果然不负众望,来了 个开门红,该类别成交额高达1 04亿元。是什么原因取得如此优异成绩呢?原来嘉德四季拿出了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专场——天民楼藏瓷。
  天民楼的瓷器收藏是华人收藏界的骄傲,父子两代近五十年的殚精竭虑收藏,一旦释出,轰动收藏界,而嘉德四季也不负所托,拍卖取得5472万元人民币成交额的骄人成绩。嘉德的新闻稿详细说明了天民楼释出这批旧藏的原因:“距1987年的天民楼大展已经过去三十余载……天民楼藏瓷中最为世人称道的部分——元青花和明代瓷器,将会是新展的核心。而本次拍卖就是在这 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进步丰富和突出重点门类,天民楼所藏的部分清代作品,将会在本场拍卖中释出。”
  按惯例,开拍前我特意赶到库房看拍品,当然主要是为天民楼而去的。这1 1 5件即将上拍的天民楼旧藏,多数是清代的,果然跟葛先生說要聚焦元明做精品展相吻合。这批瓷器虽大多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入藏的,可惜这批瓷器品相大部分有点小瑕疵,完美的只有寥寥几件。在我最感兴趣的黄釉瓷器里,只有件“乾隆黄釉碗”是完美的,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是大的瑕疵。我将这一百多件慢慢地看了遍,心中已经有数。
  在开拍前我圈了五件单色釉拍品,准备参与其中的竞价,其中一件就是上文提及的乾隆黄釉碗,这只碗我是不管什么价格都必须拿下,因为一来它符合我收藏主线黄釉御窑瓷器系列;二来它是这批天民楼旧藏仅有的几件品相完美佳器之一;三来此碗于1 978年购自香港古董商福成行,1 982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1 987年著录于《天民楼藏瓷(上册)》图142,是天民楼藏瓷体系里的件有展览有出版的重要藏品;四来它完全符合我“流传有序、名家旧藏、品相完美”的收藏原则;五来我的藏品系列里早就有同样的乾隆黄釉碗,多此只可以配对。
  当轮到这只乾隆黄釉碗竞拍时,我从第一口叫价就应价举牌,也不管有没有人争,不管有多少人争,不管价格合不合理,就只管举牌,管它10万、20万的,管它50万、100万,反正非拍到不可!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结果得偿所愿,终于拿下了这件品相完美的乾隆御窑黄釉碗。天民楼两代人毕生的心血与情怀,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其他四件没能竞得,当然它们的成交价格也是远超估价,有三件我是落槌价的上 口价,主持这场拍卖的金牌拍卖师徐军大哥还专门瞅着我,看我还举不举牌继续竞价,我向他摇摇手示意放弃了。这场天民楼只有115件,现场那么多人竞争,算上电话委托和网络竞价,平均1 00个人都争不到件,我能争到件已不负初心了。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天民楼,又到了那么高价的份上,那就让给别人又何妨。现在是分享年代,多个人收藏天民楼旧藏,就多个人传播天民楼的收藏理念,多个人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何尝不是自得堂的初哀呢。
  紧接着香港保利拍卖又敲响了槌声,其中古董珍玩类成交为267亿港元,能够支持香港保利中国古董珍玩类别取得如此良好成绩的,同样是因为香港保利呈献两个名家旧藏专场:“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甄藏历代名瓷”和“熠熠紫色光——寒舍主人旧藏盛清紫檀家俱五选”,这两个专场也获得了100%成交的白手套专场。
  重头戏还是落到香港苏富比,在古董器物类别中,苏富比也推出了“天民楼藏御瓷选萃”专场,1 8件明清御瓷取得1 93亿港元的成交额,又贡献了一个100%成交的白手套专场。苏富比的天民楼专场拍品,明显比嘉德四季要高出几个档次,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苏富比这种国际顶级拍卖行在征集拍品上更具有优势。
  在大家翘首以待的这个重要专场中,明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盘画饰精美,形仿中东金属器,异风巧蕴,是难得见的永乐佳器,拍出了3378万港元的本场最高价,实至名归;明永宣的青花龙纹小罐,罐腹以青花画的翼龙乘风逐浪,气魄雄浑,纹样罕见,开拍前就刷屏朋友圈,最后以2657万港元成为第二高价拍品。
  名家旧藏专场的拍卖成功,再次印证了我直强调的“传承有序,名家旧藏”收藏理念的正确性,其中“名家旧藏”更成为市场卖点,大多数藏家也愿意高价进行递藏。“名家旧藏”和“传承有序”大行其道,甚至有些拍品良好的传承记录已压倒了对其品相要求,同时,行业内对品相完美的容忍度也在放宽,因为市场越疲惫,“高精尖”的器物就不多见了。相信“传承有序,名家旧藏”以后会是拍卖行业的征集方向,也是藏家追求的方向。
其他文献
2017年仲夏,《大英一百件文物上的世界史》大展让上海博物馆观者如潮,人馆经常要排队三四个小时,让不少考古粉、历史粉们望而却步。之前大展初到北京国博时,还得以赶在落幕前看了个尾场,人不多,却能轻松自在地看完所有的展品。而我们的故事,也从展览上体量最大的一件展品开始,即密特拉神像。更准确地说,是从他的帽子讲起。  “弗里吉亚式”帽与异邦人  密特拉崇拜流行于古罗马帝国,而这件神像则来自帝国的核心—意
期刊
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氛围有所区别,西南重镇成都艺术聚落的形成显得更加顺势而为,国内也早就给予成都“艺术第四城”的评价。成都青年艺术家们似乎正在越来越享受偏安一隅的生活。但也有外界评论,近几年成都的艺术生态环境处在一种趋于平静的状态,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们过于温和,并且发声力度不够。  包容的艺术生态  居住在成都的青年艺术家们多数都毕业于成渝两地的艺术院校,尽管他们并不全是本地人。但成都闲适的生活节
期刊
犹记得去年大火、豆瓣评分高达9.1的央视节目《国家宝藏》,荧屏上那位气质儒雅、学识渊博的博物馆人李仲谋将专业知识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也不禁让人联想工作中的他,又会以怎样的风貌示人?此时,手表上的指针已滑向下午五点,只见上博窗外华灯初上,魔都多姿的夜才刚刚开始。而办公室内那个不知忙碌了多久的身影慢慢停了下来,待来访者纷纷散去后,才终于得见这位圈粉无数的“网红馆长”。  《国家宝藏》幕后的故事  
期刊
2020年一场疫情让国内的艺术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与香港巴塞尔日程紧密相连的苏富比、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邦瀚斯的舂拍日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当然,不稳定的还有刚刚“脱欧”的英国艺术市场,尤其是“脱欧”之后的首个伦敦拍卖周。由于英国和欧盟问的很多“脱欧”细节仍未谈定,受极强不确定性笼罩的这几场拍卖表现不算强劲,虽然个别“明星”拍品仍能拍出高价,但两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双双下滑,可以看到藏家对商
期刊
好像感到身边的世界沉默了,近40天这样的沉默百年罕有,谁都没有预料到2020年竟然是这样开局。  当枝头有了绿意,春天终于来临,自然界的复苏迹象,终于逐渐消减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惧。在时间被按过暂停键之后,更多人会懂得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刻,也是一个最好的时刻。  中國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一个时刻,在生死面前,为生命动容,开始了群体反思。反思之后,将令我们对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有一个新认知。集美与德
期刊
两年前初识周伯林,只觉他是位温文儒雅的文化商人;两年间的不断深入交往,才发觉他原来还有另外一面,除了喜好写字作画,还热衷于文学、哲学,尤其喜欢老庄及佛学。他性格朴厚,作品却充满着趣味。品其书法和绘画,能感受到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正大气象,而他笔墨下的“大写意”,更是他“心相”的表达。  几番风雨后回归初心  從天真涂鸦到孜孜以求,从个对美术懵懂的少年,蜕变成当今名写意画家,周伯林的绘画征途,是条修行之
期刊
扇面在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期,是历史上的高峰,出现了很多名品与巧思。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金石拓片在晚清大行其道,士大夫玩扇与玩金石皆风靡一时,这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扇面上拓金石的玩法。最早出现的是将印章钤盖在扇面上,然后将墨拓的边款剪成极细极薄,再贴到扇面,造成类似印谱的效果。但士大夫是不会满足于这种小儿科的手工劳动式剪贴的。  民国初年,贵州姚茫父发明了“颖拓”入扇,其方法是用毛笔沾焦墨,用类似铅笔扫描
期刊
“世界上所有的现代艺术运动,都是以未来主义作为它们的精神之父。”  这是捷克剧作家、哲学家古斯塔夫·哈尔维(V d clav Havel)对未来主义的概括,如果说立体主义( Cubism)是一场纯粹地与绘画和雕塑有关的美术运动,那么未来主义(Futurism)就是从立体主义(纯粹的美术运动)过度到达达主义(Dada,现成品艺术)的加速器。  这种源自现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在基于科技革命的汹涌发展
期刊
人间有美景,也常有穿帮BUG。这里说的BUG主要指那些古画中出现的器物,其实现实中真的存在,不是虚构出来的。  BUG不美,但穿帮也要看颜值。绝大多数的穿帮因为粗糙而丑陋,所以称BUG;而超级网红故宫《十二美人图》的“穿帮”却见考据,令美恒美,互见光辉。  十二美人图  观赏《十二美人图》中的画堂美人时,读者的视觉焦点往往在美人而非陈设,图中恰巧有水仙盆和僧帽壶,另个侧面提供了“多宝格”及实物规模
期刊
印章,自古不过方寸之石,钤盖落纸,绝无悔改,是为“信”之象征。 它是文人墨客钟情的雅物,篆刻的文字,以红白相映诠释万千气象,无论章法、字体、刀法都有所讲究,或为斋号,或为一句吉语,也可以是爱人名字的嵌字,细节之处饱含着印章主人私人化特征。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篆刻者素来热衷于从金石学问中汲取营养,只有具备深厚学识,才能沉淀一方真正的印记。  篆刻印章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不过,印章最初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