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木匠干活忙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钦州浦北县白石水镇有个远近闻名的老寿星,他叫施春林,今年109岁。让人赞叹的是,施春林老人现在仍能做木工活,邻居家的凳子坏了找他来修,他叮叮当当几下就给修好了。
  因为施春林的高寿,很多人上门来看望他,免不了向他讨教长寿秘诀。老爷子说除了当地的山好、水好、环境好外,他能活在现在,得益于一个字:忙!
  施春林出生于1912年。十多岁时,父母让他拜师学木匠,凭着木匠手艺,施春林成了当地的能人。
  20岁那年,施春林和鄰村一位姑娘结了婚,第二年便有了儿子。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施春林没日没夜地忙碌,白天忙田里,晚上还要做木工活儿。时光荏苒,转眼大儿子结婚成家,也有了孩子,施春林并没有闲下来,仍像老黄牛似的忙碌。不幸的是,大儿子在一次建筑施工中摔成了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施春林痛心之余,毅然帮大儿子撑起了他的家,不仅帮他种田,还帮大儿子建了一栋院落,院子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着施春林的汗水。
  不但为大儿子一家建造了房子,施春林还建造了其他两栋房子,让整个大家庭相邻而居。儿孙晚辈们越来越多。年岁再大,他也始终没闲下来,而是整天忙这忙那。90岁那年,家里收稻谷,施春林仍能担起100多斤的担子,让一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年岁超过100岁后,施春林已是五世同堂,晚辈超过30人。大家都不想让施春林干活了,怕累着他。施春林却不领情,他依然在家里田里地忙活,每场雨过后,他还搬着梯子上房修缮房屋。
  除了忙家里的事情,施春林还自愿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拎着扫把清扫村里的路。施春林的行动影响了村里其他老人,老人们自发组织起清扫队,每天义务给村里打扫卫生。
  施春林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七点准时休息。早饭喝一碗加有蔬菜的瘦肉粥,再吃个鸡蛋,然后就开始了忙碌。他是个眼里有活的人,即便坐在院子里休息,看到有哪儿需要做了,马上站起来去忙活。一般老人都有午睡的习惯,施春林却不睡,一个人跑到木工房里做木工活儿。施春林有个专门摆放农具、木工工具的房屋,他有空就到盛放农具的屋子里待着,摸着这个,看看那个,对这些没有语言的农具,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感情。
  施春林说,他能活到现在,还在于有个和睦的大家庭,晚辈们对他非常尊敬。。他跟着大儿子一家生活,大儿媳非常孝顺,对他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活了一个多世纪,老爷子说他几乎没生过病,有个头疼脑热的,睡一觉,多喝点水就好了。
  施春林说,现在遇上了好政策,让他过上了好生活,自己还想多活几年,争取创造个长寿纪录。
其他文献
86岁的席国良老人曾是北京市月坛中学的副校长,他曾获江苏省劳模,桃李满天下。他的老伴曹志英是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提出了“放心粮油”“光盘行动”等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建议与意见,被评为商业部“三八”红旗手。两位老人不但事业成功,还携手击退了癌症的袭击,一起走过了54年的婚姻历程,在“病魔”面前,他们用乐观演绎“最浪漫的事”。  曹志英老人白发如雪、精神抖擞,面带慈祥的笑容。看到她的状
期刊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很大程度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只有被赋予伦理属性,才能获得更多的合法性认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导权蕴藏着深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即理论上的先进性、价值取向的正当性、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行为的示范性,正是这些政治伦理意蕴的外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执掌者才可以有效、有机、有序地管控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科学地驾驭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作为军工企业的一位老新闻宣传工作者,在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又想起那些情系三线厂的共产党员们。  当时,在我们国营红山机械厂有位青年共产党员。他姓赵,大伙习惯地叫他“顺子”。1970年从北京军区转业时,赵顺子完全可以留在首都工作,可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毅然来到这个地处中条山深处的军工厂,参加了肩挑人扛、风餐露宿的三线厂建设。记得在我第一次采访他时,他光着膀子,正在山根底
作家赵树理的故乡与我的家乡不过百里之隙,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去过。起初,我并没有将他视为写作样板,甚至觉得他的作品“土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的磨练,我卻越来越敬仰他。敬仰他的文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拉大旗扯虎皮,用农家话写农家事,趣味丛生。敬仰他的为人,情系底层农民,始终如一,从故土出发时是什么样子,到了省城京城还是什么样子。这种文格和人格并驾的高度,绝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抵达的。终于有机会,我
在很多人印象中,九旬老人应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子孙环绕,身边片刻离不开人”的生活。然而,今年99岁的陈南昌不仅玩微信、练书法,偶尔还会写写古体诗,“新潮”程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1923年,陈南昌出生于江苏,1951年,他举家迁来上海发展,筹建一家小五金厂。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陈南昌和老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用毕生心血,将孩子们全部培育成栋梁之才。  年过耄耋,陈南昌依然头脑灵活、
自从二宝上幼儿园以后,婆婆的闲暇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谁知她反而不适应了,她总是焦虑不安地盯着客厅里的挂钟,整个人看起来也衰老了许多。  我和丈夫暗暗着急,轮流陪婆婆聊天、逛街,却都没有让婆婆提起精神来。没想到婆婆反倒安慰我们说:“你们都去忙自己的事,不要担心我,过一阵子我自己能调整过来。”  一天,婆婆浏览网页,看到国外一个艺术家用青苔作画。婆婆是退休教师,教过美术,她一下子来了兴趣,决定自己也来
期刊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名贵食材菜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餐桌上的菜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是我还时常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韭茄”,时常想起这些小菜里的温馨母爱。  小时候,我家的日子相当清贫,甚至可以用窘迫二字来形容。黄面窝头一直在我家占据主导地位,偶尔是红薯或者高粱面窝头。这些粗粮现在成了生活中的开胃食品。那时,却是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吃的主食。母亲此时总为我们腌制些家常小菜来调动我们的味
说来也许有人不相信,我家养的一只宠物小狗别的没学会,居然学会了“碰瓷”!  小白是我家年初时从一朋友家里抱来的。去年,家里养的一只宠物狗生病死了,母亲为此很是伤心。我和家人使尽了招数,也不见她脸上“放晴”。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从朋友处抱来了刚刚出生3个月的一只小白狗。小白虽非出身“名门望族”,但它特别乖顺,特别懂事,天天跟在家人的身后,东跑西颠的,没个“稳当劲”。累了,就趴在地板上,扬
位于四川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起将帅碑林,张崇鱼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正是他跨越了80万公里的艰苦“长征”路,才建成了如今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受触动建将帅碑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川巴中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留下了太多革命先驱的事迹,红色文化氛围极为浓厚。张崇鱼生于斯长于斯,从小接触了许多革命先驱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越来越发现,只有童心未泯,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所以退休之后,我家阳台里让我玩得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用老伴儿的话来说,把小孙子的魂儿都给勾跑了。  比如说,别人家的阳台里只是种种花而已,而我是在阳台的四周种菜,中间养花,红的花,绿的菜。别人种菜地下采,我种佛手天上摘。本来蹬个凳子“举”手可得,而我非要在一根一米长的木棍头上,绑一把带钩的小刀,在小刀下面拴着个网兜。举起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