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家山有激流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壮族“歌者”迈出家乡山水,将壮族的文化血脉汇聚至现代文明的海洋,激发了书写故土的文艺创作浪潮。广西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我们从书壮家作家作品系列”,将11位中青年壮族作家精品结辑出版,展现了新时代壮族文学成果,可谓正当其时。牙韩彰散文集《屈指家山》列居其中,是以细数壮乡山水风情为引起,飞扬纵览广西历史文化的高格,乡情细语里别有超然物外的本真。
  中国山水游记的源头远及魏晋。“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带来了山水诗文的勃兴。这是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浓重一笔。山水在文人的笔下不再只是风景,而是寄寓着文人力图超然现实的深沉哲思。这一文脉流变至今,使山水和中国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牙韩彰也不例外。《屈指家山》辑录的散文描写八桂山水和家乡风物,寄寓了对八桂文化与家山乡情的深沉思索。山水长流,人世千秋,古往今来有多少孤傲的歌者试图凌驾于山水,驭山水于私情,屈山水于心象。而牙韩彰在面对家乡山水时表现出的谦卑,却无意是值得欣赏的。他的散文不因纵情山水而滥笔,不因散逸山水而忘言,因此更能描摹出山水的本真,从容地突进壮乡山水的文化内核。
  说到文化散文,不得不提的是90年代“文化散文热”与余秋雨先生。彼时“秋雨”如今洒进壮乡,竟然别生了一脉有力度的激流。与余秋雨相似,牙韩彰也是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介入散文创作的,同样凭借深厚的人文素养为读者打开山水景象背后浩瀚的文化审美空间,挖掘山水风物的文化内涵。然而与余秋雨先生不同,牙韩彰很少因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断裂而长吁短叹,而是从正面展现壮乡山水风物,为其赋予新时代精神内涵。可以说,这样的散文冲破了当下地域文化散文打开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写作范式。更可贵的是,牙韩彰的文化散文敢于将文字钉入现实,每每在文末笔锋一转,突入现实,引人深思。这种艺术范式彰显了一位老媒体人的人文情怀与担当精神,显示了新时代壮族文学应有的风骨。
  以山为骨是《屈指家山》突显的审美意象。作者的视野流转于八桂山脉,南宁青秀山、桂林独秀峰、桂林叠彩山、桂平西山、柳州伏波山……尽收眼底。而近期连续写就的九篇“八桂文化名山寻访”系列散文是《屈指家山》中最令人瞩目的部分。
  上述可见,牙韩彰将壮乡人民最熟悉不过的名山纳入创作视野,然而对作家来说,见惯的风景却是最难写的。可他的散文不落俗套,不荡墨于惯常景物,而是工笔于对文化典故的寻访考据,便有了“见山不是山”的新意。青秀山原来是王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独秀峰为何当之无愧为“南天一柱”,叠彩山竟是亦文亦政、交相辉映……若不是长期行走于八桂大地,熟稔风物典故,怎能如此驾轻就熟地撷取个中精粹。倘若是寻常文化散文,资料做得如此扎实,就值得反复品读、为之击节叫好了。只是牙韩彰散文在此之上竟别有曲径通幽之妙,卒章寥寥数语引领读者又入了另一重新的天地。为何阳明先生过化青秀山后,对广西虽有影响,其声望却似乎不怎么上得去;又缘何徐霞客先生未登独秀峰顶,令书写独秀峰宣传册的人捶胸顿足不已;而叠彩山的石山崖壁,如今敲打刻字是怎样的大煞风景……原来散文中段冷静内敛的笔调,竟是为这引人深思之处留下伏笔,最终让读者思绪喷薄而出,随着作者走入对世事人生的思索。
  新世纪以来文化散文多“务虚”之风,要么是一己私情的表露和挥洒,要么是脱离现实的历史追索和风花雪月。这种“务虚”范式每每把散文弄得云雾缭绕,让读者仿佛遁入云里雾里,因为这样的文化散文缺少对社会人生的真切表达。然而,牙韩彰散文在品读再三后,便透出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深意。寓的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思,讽的是历史文化宣传中的怪相,问的是历史文化联系的种种世情,赞的是历史文化缝隙中隐现的人性本真。这样看来,牙韩彰散文的笔锋似乎并不凌厉,“余味”却颇有些辛辣。如此看来,九篇“八桂文化名山寻访”不愧是其严肃的文化思考中拔地而出的九座秀峰。
  以家润形是《屈指家山》彰显的浑厚品格。与前半部以“山”为主轴成对,散文集的后半部分中,“家”是后半部最具有宽度的字眼,辑录的多是对家乡、对故人旧景的淡淡情思。牙韩彰本来就是壮族人,他的人生思索也代表着当代壮族人走进城市后,对故人故土的思念。在他的笔下,“家乡”的概念不仅是沙爱街、林玉屯、鳳山县这些固定的地理与景象,更是亲人、师长、挚友、英模等鲜活的形象及其灵魂。文化是人创造的,更可以说,是人“活出来”的。如果文化散文只是关注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抒写,那么注定是远离现实的,是单调而浅薄的。《“方形水槽”林玉屯》《半工半读》到《三六九圩沙爱街》等作品点点滴滴回忆自己的“来处”,细腻诉说了自己与家乡的血脉联系。离开家乡四十年,牙韩彰当然也避免不了被现代城市同化,寄居于现代都市反而使他赋予家乡别样的情愫。《“三通”之后盼什么》《田园将芜胡不归》在喜悦于现今家乡条件日渐改善的同时,亦别添了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关切。而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情结又在牙韩彰多年的经历中进一步升华,在《触摸绿城》《长河涛涛挽忠魂》等篇中,化作了对壮乡大地、对壮乡杰出英模的真挚感情。
  当然,在对家乡故人的热切回忆中,牙韩彰也保持了清醒的笔调,该批评处亦不吝笔。说到底,地方文化散文离不开的乡情、乡思、乡恋,少一些虚无缥缈的历史命运感叹,因而能够联系到最真实的民族生命,也就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同。《屈指家山》中的土地情感其实并不止于牙韩彰个体,而是三四十年前大举迁移城市的人们时近暮年形成的共同情感,促使他们格外珍惜自己的“家”。是的,“家”历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石,血缘、亲缘、地缘交织着的丰沛情感从不因时间、空间的阻隔而失却。而历代知识分子更将家的情感与国的情感统一,这样一来就拓展了“家”的宽度。牙韩彰在城市工作多年,又常年行走于八桂大地,这种识见使他的散文可以将其对家乡的怀念与追忆上升到对壮乡、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感。
  常言道,水流山不改。历史上书写壮乡名山的诗文多如流水,只是流水易逝,而青山依旧。平心而论,牙韩彰敢于挑战山水、人文、家乡三个有难度的常见题材,又能让《屈指家山》中的艺术世界成为一股有冲击力的激流,委实不易。又,常言水无常形,以水比喻牙韩彰的文化散文,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文化典故信手拈来,以文化典故代替主观抒情,举重若轻地打开散文叙述的审美空间。正因如此,牙韩彰的散文寓意颇深,情感冲击下,更有思想的余波发人深省,恰如流水无形中蕴含的力量。对于读者而言,他的散文有时也如流水静寂的深邃,其中寓意不易察觉,读到文章结尾方才醒悟到构思的精深。因此,牙韩彰的散文亦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不会盲目以炽热的语言向读者进行歇里斯底的自我表现,不会以作家的声音劫持读者的思考,而是点到为止,贵在以对现实的深切体悟服人。
  春雷到,壮乡家山有激流。如今广西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做好“美丽南方”的审美表达,抑或讲述好“广西故事”。文化散文更是承载广西文化、弘扬广西文化的重要载体。牙韩彰在《屈指家山》中的“九座名山”已然布下了一局好棋,有理由期待他继续从容布子,打造出一个有力量、有高度的文化散文系列品牌。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卢恩来,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教师;王迅,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其他文献
人这一生,总要有一次最远的抵达,或心灵或美景。  当你在城市混沌的烟云中疲惫不堪的行走,当你无限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空灵辽远的旅行,不妨跟随我将目光伸向这片纤尘不染的柴达木的天空。  我出生在天的镜子、沙漠的眼的月牙泉边,鸣沙山下。大敦煌的母亲河党河之水汩汩涌动着穿过我每一根血脉。月牙泉水的叮咚昼夜不息哗响着流淌过我记忆的长河,冰川雪山融水的甘甜哺育我长大;故而幼小心灵便对泉、河、湖、江、海有一种无
期刊
以前我对春社并不很重视,虽然也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看到过很精彩的社戏描写,当时我并没有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社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社或者是秋社了热闹热闹了。  上个星期五和老家是西乡镇头的同事花姐、东乡溪江的杨保安聊天才得知如今乡里也开始重视春社了。  2012年春社是农历2月26,公历3月18日。我们一行早早出发到浏阳龙伏去采访,在花炮广场跳下车去等人的时候,另一辆车走出来一个高个子握住
期刊
每每在他乡喝到好的泉水时,我就会想起家乡的那口永不干涸的老井。  我的家乡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烟竹科的古老小村庄,这里背倚逶迤的都庞岭山脉之峡谷地段,起伏连绵的峻岭似静卧的长龙,是村庄的一。岭上植被丰茂,古木参天,岭下风光旖旎,四季如春。而峡谷里的山泉经过长距离的渗透,到岭下再涌出来后更是冬暖夏凉、洁净而甘甜。位于我们村里西边的古樟树下的老井的井水便是源于此。  老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地母殿,那是因
期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引自于《艾青诗抄》  一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少不了趁着还走得动,油然而生“世界这么大,我得去看看”之意。于是便和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交集,和外地的朋友有了更多的接触。一般而言,新结识的朋友会问我是哪里人,我总是会来上一句:“陈涉者,阳城人也”。朋友会哦一声接着说您姓陈?我说我不姓陈,但我和陈胜同为阳城人。朋友会接着问,原来那
期刊
东兴,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北仑河经年不息地流淌,清澈的河水滋润了边地两岸的花草树木,也滋润了两岸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民;河床上那一颗颗红褐色的卵石,不知是东兴沧桑历史的见证,还是遥远的岁月横亘在河面上的那道摇摇晃晃的铁桥留下的斑斑点点的痕迹?  每次回到东兴,各种复杂的感情总是在心中不断交替。那里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乡情,令我感慨万分的是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一座具有浓郁边境特色的城市仿佛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地处湘南边陲的郴州,绝对称得上是镶嵌在潇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郴州是一座山城,素有“粤港后花园”之称,这里的山奇而美,水蓝而幽,是湖南不可多得的新兴旅游胜地。  在郴州诸多的旅游景点中,我最早知晓的是位于苏仙区的飞天山。2005年,我随同事涉足飞天山时是一个阳光炽热的初夏,午后的阳光,让久居办公室的我们有点晕眩,但一入“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飞天山,我们便被那奇特的丹霞地貌所吸
期刊
青山冰臼  从赤峰市区去青山景区,走平双公路过西拉沐沦河大约170公里。汽车快要进到景区时,岩石们仿佛被大地高高卷起,显得突兀、险峻、深沉,纷纷向旅客威逼過来。山头的滚石犹如千军万马,呈现出特有的灰白色,有些还稍偏暗紫红,越往青山深处去,颜色就越暗。  坐索道上行,纵览群山,峰有峰形,岩有岩相,我陡然间产生一种身临华山之感。原来,远处壁立千仞、崖削陡峭的韵味,跟西岳颇有几分相像。  青山主体浑然雄
期刊
打梭棒也叫打梭儿,简称打梭,是河湟农村男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尤其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们。每年深秋场碾完了,打麦场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可打麦场上玩游戏都背着家里大人,大人们看见自家孩子在场上玩,就会尖着嗓门,叫着乳名要孩子回家干活。孩子们平时上学,回到家里就有干不完的农活等着自已。一年四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农活,书包刚放下,就从蒸笼里拿一块馍,背上背篼边吃边走向田野,夏秋季节多半是给牛羊割草、挖猪菜
期刊
重重叠叠的青山  弯弯曲曲的小河  弯弯曲曲的梯田  弯弯曲曲的炊烟  弯弯曲曲的村落  弯弯曲曲的小路  弯弯曲曲的山歌  甜甜蜜蜜从我心中  弯弯曲曲流过……  这是一位资深歌者对龙胜的吟诵与赞美。龙胜永远像一个绚丽的梦境,牵扯多少人思恋追逐的情怀与脚步,氤氲着各自心中的理念与期待,在龙胜的温馨柔和的情怀中安然入梦,在她心灵深处轻吟浅唱着花语一般的妩媚与芳香。  造物主总是偏爱龙胜这一方山水,
期刊
云巅之下,古城之上,有苍山十九峰连成一脉,横亘于云南大理一隅。慕名者皆闻“苍山雪,洱海月”,殊不知,苍山雪是经年不散的,纵使在绿野遍布的长夏,群山最高峰仍傲然地抱有最后一抹雪意。而这抹在海拔四千米之上的雪意,便成了来客最为向往之处。  别过尘世喧嚣,别过野雾人烟,青山邀我入怀,我便欣然赴约。自缆车而上,燃烧的暑气瞬间被抛至身后,它们只好继续徘徊在山脚,越不过莽莽山林,越不过层峦叠嶂。当缆车行至半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