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y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强调的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也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自主地学习,才能促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一、以问激趣,以问设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不解的问题。这种提问的目的不是立即找到答案,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研究、探索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思维的波澜时起时伏,他们在提问和探索中产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动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鸟的天堂》一课,出示课文的题目后,我让学生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天堂是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这里的“天堂”是什么意思?(2)鸟的天堂在哪儿?为什么把这棵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学生提问后,我把这些问题写在了黑板上,之后,再次抛给他们。结果,孩子们兴趣盎然,读书的状态与以往大不相同。
   二、以比激趣,以比设境
   用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组,并为自己的小组取名,以此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然后可以让各队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命制竞赛题目。这个过程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质疑、探索和创造。出题完毕就可以进入竞赛程序。由一个小组分别为其他小组出题,答对加分,反之扣分。一些引起争论的题目或出现一题多解时,教师主持仲裁。再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教學上的补充,提出分数更高的题目,组织学生探索。最后评选出优胜队,最佳出题手、最佳答题手。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在竞赛中你追我赶、取长补短,获得了成功的快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以辩激趣,以辩设境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争辩讨论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文叙述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组。如《骆驼和羊》一课,分成“骆驼”队和“羊”队。学生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支持的队并加入其中。学生在争辩中发表见解、探索新知,并在争辩中统一认识、感悟道理。此时教师负责组织辩论活动,引导辩论方向,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四、以演激趣,以演设境
   表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人物的语言进行演出。表演的内容有对话、动作、情节等,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即兴的随堂表演,也可以是编剧后专门表演。如《院子里的悄悄话》,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再研究“剧本”,掌握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新,丰富人物的对话和故事的情节。之后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学生“自导”“自演”,进行语文实践,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每组演完之后进行自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再予以指导。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完全服务于学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以换激趣,以换设境
   这种方法就是将学生和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当“老师”。学生遭遇理智的挑战,为了完成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备课”之中,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当这些“小老师”争先恐后到台上一显身手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地提问。当“小老师”解答不清的时候,由其组织讨论或替换,上另一个“小老师”当“学生”,针对学习的空白进行发问。这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方法,如以画激趣设境,以做激趣设境、以说激趣设境、以读激趣设境等等。当然,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钻研,不断总结,一定会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是驰名中外的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湖泊河流,让这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茭白、鸡头米、莲藕……其中我最喜欢莲蓬。   春天来了,荷叶从水里冒出来,小小的,嫩嫩的。到了夏天,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雨伞,粉红的荷花从“大伞”之间钻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小花苞,像一个个小蜡烛,可爱极了。一阵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荷叶都在舞蹈。   秋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预学案的使用能促进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加深对文本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苏教版必修三、四的语文导学案加以整理,发现中学语文导学案的使用现状中存在三个问题:(1)导学案从课前预习变成课前练习。(2)导学案设置容量过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3)导学案模式化,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没有多大兴趣。   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要吃
期刊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梁启超在120年前发出的呼声,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它立意深远,激励人心,值得每一位同学深深地思考。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这些闪亮的名字背后,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一串串感人肺腑而又令人钦佩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奉献”,展现着科学的强大、知识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少年强则中国强”,是这些前辈对我
期刊
【摘要】內心听觉属于音乐心理学的范畴,本文对音乐表演和内心听觉进行了学科交叉性的分析,对内心听觉的概念、特点和它形成的过程进行了个性化描述,对如何发展自我内心听觉和内心听觉发生作用所衍生的三种音乐表现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内心听觉;音乐意象;音乐表演   内心听觉属于音乐心理学的范畴,它是以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内心听觉在音乐表
期刊
新教育实验的第二项行动是“师生共写随笔”,就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受此启发,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贴近统编教材写作要求,以记叙类、想象类散文写作为主体,以现代儿童诗歌写作为辅助,探索师生共写共赏,几经寒暑,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习作和赏析的全过程,写作面貌焕然一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   有效教学主张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
期刊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一直被人们称赞为“打虎英雄”。   武松是怎样打虎的呢?简言之,武松走到景阳冈山神庙旁,在一块青石上睡觉休息,一直睡到三更。突然间刮起一阵狂风,有人说,云从龙,风從虎,有风就一定会出现老虎。据说老虎有三威:第一威是虎啸,第二威是老虎用前爪扑向人的左右两肩,第三威是尾巴一扫。如三威落了空,虎威就减少了一半。一只猛虎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課堂切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精准切入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神乎其技,主要是他能从最关键的地方动刀切入。老师讲授一篇课文,一定要精心地选好角度,找准切入口。一篇文章知识点很多,抓住关键词、句切入课文,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就能一下子集中在课
期刊
【摘要】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反对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时代发展,现在的教育者也易受环境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走向“教死书”的死胡同而不自知,与陶先生所提倡的“活教育”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笔者认为,陶先生所求的“活教育”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文字理论及其隐含的原理变成自己养分的过程。需要我们教育者以人为本、乐育英才,做到“生活教育”——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期刊
有一种生物,它是大自然的孩子,拥有独一无二的一生,却又难以享受一个月的阳光。   它一睁开眼,米粒般大小的身躯,愚笨地顺着树干向下拱,倏地跌落泥土,沿着泥土的缝隙努力地钻了进去。从此,它被密密层层的泥土包裹着,世界被黑暗充斥着。迷茫的它徘徊游走在这无尽的黑暗中,用嘴巴、鼻头、爪子着急地触摸着。触到了什么?不过是同类的躯体伴着满身潮湿的泥土吧!   腹中一阵乱颤,本能驱使它爬向大树密密匝匝的根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