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美国的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这句话对科学教育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在课堂中由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的先进学习方法。尤其是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比教、探索研究、课堂互动、体验从未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所以在自主探究为主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教学的模式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Fe2+和Fe3+的性质,了解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是不断生成的,科学探究将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如何结合新课程教材内容,设计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本案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着手,用实验探究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程序是:
  1.通过缺铁性贫血这个常见病例的治疗药物创设情景,引出补血剂的成分是Fe2+还是Fe2+?从而引出Fe2+和Fe3+的检验方法。——提出问题
  2.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得出Fe2+和Fe3+的检验方法,从而为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打好基础。——探究问题
  3.以Fe2+和Fe3+的检验方法实验验证补血剂中的成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贫血,其中90%是缺铁性贫血。补铁药物的治疗目的在于补充血液和组织所缺的铁,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常见的药物有:红桃K、葡萄糖酸亚铁、复方硫酸亚铁、血尔等。
  药品展示:复方硫酸亚铁(一种常见的补血药剂)。
  提出问题:要被人体所吸收必须是离子形式,那到底是Fe2+还是Fe3+
  实验演示:取两支试管,向其中一支加入2mL0.1mol/LFeCl3的溶液,另一支加入2mL0.1mol/LFeCl2溶液,再向两试管中加KSCN,振荡,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FeCl3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Fe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原因:Fe3++3SCN-=Fe(SCN)3(血红色)。
  过渡: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来检验Fe2+的存在?
  学生活动:如先加KSCN溶液无色,把Fe2+转化成Fe3+后显血红色,即为Fe2+
  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看如何实现Fe2+→Fe3+?为什么?
  学生活动:原因: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Fe2+是还原剂,需要加氧化性的物质,比如刚学过的氯水、溴水、碘水。
  实验演示:
  1.向一支装有FeCl2的试管加几滴氯水再加KSCN。
  2.向一支装有FeCl2的试管加几滴溴水再加KSCN。
  3.向一支装有FeCl2的试管加几滴碘水再加KSCN。
  实验现象:第一支、第二支试管中有血红色出现。第三支试管中无血红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小组讨论:原因: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看,Fe2+是还原剂,Cl2和Br2是较强的氧化剂,可将Fe2+氧化为Fe3+;I2的氧化性较弱,不能将Fe2+氧化到Fe3+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说明Fe2+→Fe3+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归纳Fe2+→Fe3+的条件:需要加较强氧化性的物质:比如Cl2、Br2、H2O2和KMnO4(H+)。
  展示:补血剂和说明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补血剂外层要裹上糖衣?
  学生活动:可能是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追问:你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
  实验验证:取久置于空气的FeSO4溶液2ml于试管中,向其中加KSCN,呈血红色,说明假设成立。
  过渡:如何利用以上实验原理来证明补血剂中的成分,请大家自行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演示:取少量补血剂于试管当中,加水稀释。向其中加入KSCN,(无血红色)再加入H2O2(血红色)——说明主要成分是Fe2+
  提问:Fe2+转化为Fe3+需要加强氧化剂,那么Fe2+转化为Fe3+需要加什么试剂(还原剂)?
  提供学生以下药品:铁粉、铜粉、0.1mol/LFeCl3溶液、KSCN溶液。请根据以上药品设计实验探究Fe2+转化为Fe3+的条件。
  演示实验:
  1.取0.1mol/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铁粉,振荡,再加KSCN溶液。
  2.取0.1mol/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铜粉,振荡,再加KSCN溶液。
  现象:均无血红色物质生成,原因:
  2Fe3++Fe2+=3Fe2+
  应用:FeSO4溶液在空气当中很容易变质,为防止它的变质可在配置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
  2Fe3++Cu=2Fe2++Cu2+
  应用:展示一块铜线路版,并讲解:我们知道单质铜不能被一般的酸和碱腐蚀,但在工业上铜印刷线路版是用FeCl3溶液溶解的。
  实验:在铜上用毛笔蘸FeCl3溶液写字:化学。
  总结:Fe3+→Fe2+
  Fe2+→Fe3+
  Fe3+具有氧化性,Fe2+主要显示还原性。
  
  五、教学反思
  
  1.探究式学习的形成和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学情景中使学生通过一系列体验生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实质和特征基本相同,只是形式上稍有差别。本案例中运用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通过补血剂引入教学情境,通过探究补血剂的成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两个对比实验引出了Fe3+的检验方法,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该实验的检验方法能自然地引入到Fe2+的检验方法,进而为Fe2+→Fe3+的转化打好了基础。在Fe2+→Fe3+转化条件探究中运用对比实验,学生能清楚地了解Fe2+→Fe3+转化条件需要较强的氧化剂。从学生的角度看,Fe2+能转化为Fe3+,又很自然地过渡到Fe3+转化Fe2+的条件。所以设计的思路比较清晰,在Fe3+转化Fe2+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操作的步骤告诉学生,而是学生提供药品:铁粉、铜粉、0.1mol/LFeCl3溶液、KSCN溶液,请学生根据以上药品设计实验探究Fe3+转化为Fe2+的条件,让学生自行提出假设,并利用所结合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Fe3+转化为Fe2+的条件,还训练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上述案例教师充分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思考了这种理念转变为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摆脱重复机械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提供了方向。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境,课例做了详细的介绍,虽没有到现场,听课的读者也能有切身的体验。
  2.探究式学习中注意预设和形成
  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广阔和活跃的探究氛围,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和调控,要有预设,也尽量要有生成,只有生成而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不仅形散而且神散,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则死气沉沉,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另外,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限,不可能对任何问题都能探究清楚。我们所进行的探究类似于科学研究,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控和取舍。例如,探究Fe3+转化Fe2+的条件时,KI和H2S这些常见的还原剂最多只能提及,但不要求探究和方程式的出写。
  3.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从这次探究性活动的反馈信息得知,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主要的探究活动,掌握探究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完成探究感到困难。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探究水平。这三者是影响探究质量,落实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探究问题的开放程度,解决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问题都值得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关注罗塞蒂1848年以前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中所体现的她对于爱情的富有预见性的想象和领悟。虽然这些诗歌并不是出于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但是其中却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她对于女性情感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她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问题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克罗斯蒂娜·罗塞蒂 爱情 诗歌    克罗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拉斐尔前派女诗人和虔诚的
期刊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仑兹力F=BqV式中速度v具体含义是什么?一般书上只是说,v是电荷q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实际上存在三种理解:1.电荷相对于磁场的速度;2.载流导体中电荷相对于导体的速度;3.电荷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  如果磁场、载流导体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这些理解是等效的。但是在一般情形下,1、2两种理解是错误的,只有第3种理解才是正确的。下面予以说明。    一、V不是电荷相对于磁场的速度
期刊
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所有年轻班主任的心头: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到底是宽还是严?是板着脸还是笑嘻嘻?一出大学校门,老教师会谆谆告诫说要“保持威信”、要“拉开距离”,加之受“师道尊严”、“师道至尊”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年轻教师在学生面前时刻意板着脸,不苟言笑,总觉得在学生面前和颜悦色有失尊严,板着脸才有助于树立威信,让学生敬而远之……然而这些都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阻碍了师生间的真诚的交流。  到底怎样
期刊
08年高考的硝烟已散,总结过去,放眼未来,09年高考已悄然而至。如何应对09年高考,如何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将是一次更大的挑战。现对09年高考数学复习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提升09年高考复习的效率    随着新課改的进一步推进,高考的命题方向和思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向新课标靠拢,由经验型向研究
期刊
摘要: 本案例中原被告双方争议的焦点是甲的行为(招待吃饭、打欠条)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甲是否要承担还款责任。法庭合议中,审判员基本采信了被告的主张,因被告主体资格不适而驳回起诉。作为该案的人民陪审员,本文作者认为驳回起诉对权利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社会公众而言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法律不仅要在立法宗旨上态度鲜明地向人们宣示保护什么反对什么,更要重视在立法技术上实现这一宗旨,法院的审理与判决,不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学类课程考试的几种主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各种考核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学生自分级的办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教学类课程 考试模式 自分级    在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数学类课程为各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必要数学工具,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性,其学习的难度远高于其它课程,故而是高校学生课程学习的一大难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课程考核方法,往往造成许多学生无法通过课
期刊
《孔乙己》是鲁迅最受人喜爱的一篇小说,因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而影响更甚。不久前,关于“孔乙己”一名由来的文章屡屡见诸报刊,有人谬疑“孔乙己”三字源自流传过程中“孔乙巳”的错印,有人臆断其原型本为“孔一己”,这些妄断臆想的无稽之谈,不足为信。但有两篇文章因其具备相当的学术性,因而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分别是《〈孔乙己〉误断“孔乙己”》和《鲁迅误断“孔乙己”》,先后发表于《汉字文化》
期刊
2007年绍兴市的中考试题立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开放性强,注重基础,重视创新,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對今后的教学有导向作用。其中出现了四个亮点:1)关注了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关注了数学的人文精神;3)关注了对个性化的评价;4)关注了对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注重了能力立意.加强了
期刊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即要赢得人心。我认为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作为语文教学,则更有理由去实践卢梭为我们所作的界定:“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去喜欢你的东西。”怎样让学生去喜欢你的东西呢?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情感和
期刊
摘要:图表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媒介,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考试图形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突破方法,以期引玉。  关键词:生物 图形题 总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