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的几点尝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高尚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必备的课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感、读、想、悟、创这几种方法,培养各种形态的审美情趣。
  
  一、感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由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漠然,常使感知痴钝,语文教师就应在讲课中教会学生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作品,以丰富和深化学生的审美感知。教师不仅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而且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多种多样的艺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领略文章的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美文,如何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感知,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的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读
  
  笔者以为,将“语”与“文”结合,就是将无声的文字“还原”成有声的语言。从这意义上看,语文教学之灵应界定在朗读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读、看电视听朗读等,都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并以语气的铿锵、强弱,语调的高低婉转,节奏的快慢停顿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色彩和谐分明。色调浓而不艳。文章的语言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中,心中会映出鲜明的形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对不断进入自己的审美视野和听域的审美客体进行综合作用,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修辞的运用,以及韵律节奏的独具匠心,让学生从朗读中再现形象,触动情感。使其进入作品所创造的特定情境中接受美的感染。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三、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想象是审美体验引发新知的必要条件。由于审美联想和想象力强弱的差异,面对同一景象,获得美感体验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读”促“想”。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如散文名篇《春》就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描绘春景,赞美春天。单从文章结尾富有诗情画意的三个比喻句来看: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教师可从春天同这三者之间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去发掘这三个比喻句所蕴含的联想和想象,随之扩展开来让学生想象春草、夏雨、秋风、冬雪等各种景物形象,扩大思维面,加深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其次应培养学生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教师除了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读一些有益的文艺作品外。课堂上应检验和强化联想力和想象力。可续想(写)课文,听音乐作文等。联想与想象在教学中,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之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到再创造乐趣的科学美,同样也使他们文化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悟
  
  “悟”包括“领悟”、“感悟”、“顿悟”等,其中“感悟”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对美的理解要重视感情,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的感知、感悟。只有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被吸引“人乎其内”进入“角色”,进行感受、体验。只有感受、体验后才能在“出乎其外”中进行分析、思考,从而达到了鉴赏,有所“悟”,这是“审美情趣”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课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感悟,乐人之所乐,忧人之所忧,急人之所危,助人之所难,实际上就是受到了道德教育,从而促使他能够学习英雄模范,树立创造社会美的远大理想,并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五、创
  
  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便会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进而有所创。创不仅体现在充满激情地学习语文,更体现在对各种美的进一步鉴赏和创造之中,而且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可根据课文画图比赛,可根据课文雕塑编织,可根据课文写诗撰文,可根据课文编剧演出,可根据课文中的美在生活中实践。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各种美有所创,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在表现美的感受中去发展创造力,让学生把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心理过程反映出来,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这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的最后归宿。
  审美情趣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应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审美态度,从而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美学修养提高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从图书馆的产业化概念入手,说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图书馆产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图书馆产业化与图书馆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关系,探讨了图书馆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摘要 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学同行所困惑和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认为在政治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启迪探究思维,指导好学生的开展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有效性 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统筹兼顾"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即:工业和农业发展要统筹兼顾,区域发展要统筹兼顾,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要统筹兼顾,个
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恐怕没有哪一个学科能比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了。而脱离生活,恰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所在。人为地割裂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造成教学内容的封闭和狭隘,教学过程机械、呆板。学生学习负担重,更缺乏现代人所具有的创新意识,便是这种脱离生活的语文所产生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实际,特别强调,了“与生活的联系”,重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头戏,然而语文学习最终总是需要体现在书面的表达上,不管学生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考试,都需要考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高考,作文就占语文试卷分数的40%,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义教师的重任。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循序渐进。    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
政府改革与政府发展所必需面对的现实而紧迫问题,也是现代政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
目的采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系统评估。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对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治疗的96例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均于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
编辑同志:变电所一般有几种标示牌,每种的用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