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大海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望海楼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汇,一座比较高的楼,或是建在山顶或高坡的亭台楼阁,能够登高望远,都可以称为望海楼,不一定非得真望见大海,望见江河、田野、城市等都可以。中国总体是一个内陆型的国家,看海是千百年来民族心理的积淀。现在有的地方的望海楼还成为著名的景点。
  小时候,听大人说,郯城的北马陵山上有一座望海楼,古时站在上面可以望见大海,言外之意后来毁坏而不复存在了。那时在我幼小的心里,既生出无限的向往,也颇多遗憾。古时的大海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如果现在还那样,我们就可以到海边捡贝壳,在海边的沙滩上留下脚印……单单望海楼的名字就引发了我关于大海的想象。
  光阴似流水,我从童年经历少年、青年也进入中年,离开故乡去外地谋生。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一篇博客,一群骑友从宿迁骑行到郯城北马陵的望海楼,沿途都拍了照片,当看到他们在望海楼上的合影时,我一下子愣住了,所谓的望海楼,就是一块庞然大石,正面刻了“望海楼”三个大字,这完全颠覆了我关于望海楼的想象,原来是这样!抓紧搜索资料来补课,才知道这块巨石望海楼位于郯城红花镇境内马陵山山顶,山下的村子叫大尚庄。春秋时期,孔子曾来郯城向郯国国君郯子问礼,孔子到过这里的马陵山,登上这块巨石东望大海。这块巨石一面陡削,一面天然连卷形成台阶,故名之为望海楼。这座山也被称为孔望山。在了解这些信息时,我也为自己长期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一无所知感到非常惭愧。看着博客上的照片,心里也很想登上北马陵的望海楼,去追寻圣人的遗踪。
  孔子是到过海边,望见过大海的,他说过吾志不行,乘槎浮于海。郯城在汉魏时期属东海郡,从郯城往东一百多华里就到黄海了。现在连云港海州的海边有一座孔望山,上面有许多碑刻,那是孔子真正望海的地方。从曲阜到郯城再到海州,路途并不遥远。我们可以设想,当年孔子的游览访学路线就是这样的,他从曲阜先来到郯国,向郯子讨教礼乐的学问,《左传》里有郯子谈礼的记载。由郯国再往东,去亲自看看大海,路过马陵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驻足登山,还爬上了山顶这块巨石,想到不久就可以看到大海了,在向东眺望时多了几许期盼和向往。马陵山虽不高,但属丹霞地貌,亿万年前地壳运动产生的石头是红色的,高低起伏,颇为壮观。山上苍松青翠,山花烂漫,野草萋萋,泉水淙淙。站在巨石上远眺,孔子仿佛可以看见大海的苍茫无际,听见大海的潮起潮落,当下与远古、此处与远方交融在一起,个体的生命融入天地宇宙之间。孔子的心中有辽阔苍茫的大海。
  去年盛夏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终于来到郯城北马陵山,要亲身感受一下望海楼的风采。出了郯城县城,过了沐河大桥,路边的田里种着玉米和大豆,玉米棒子抽出嫩嫩的须子,在阳光下快乐地生长。来到山脚下,这里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通往山上的路也修好了,沿着红石阶上山很方便,有几处红石台阶的缝隙慢慢向外渗着涓涓的泉水,野草野花也顽强地从缝隙里钻出来,这是一处充满生机的地方。上山来到望海楼,南侧安放了一座孔子站立的石像,此举倒也不必,最好用文字说明,多给游客留下一点想象的空间。我从陡峭处爬上望海楼最高处,阳光太过刺眼,远眺很有点艰难,我又顺着望海楼连卷的石阶下来,快到底部时,石缝里长出一种结带刺的小球的长藤,很坚硬,很有质感,看得出它的生命力很顽强。看来在烈日暴晒下不宜于登楼远眺,应该在清晨或傍晚,或阴天或下着丝丝小雨方好。从古人的诗文来看,登览望海楼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暮春,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看春光灿烂,感受天地的生机,人内在的活力也会被激发出来。这确实是一处登高游览的好去处,天高,石古,泉清,花草泼辣。明代郯城籍进士张景华,官至左都御史,“倦思望海暮春游”是他在他乡做官的梦想。后来因不趋奉严嵩而被罢官家居,每到暮春,他都会登上望海楼远眺,《庚子岁三月二十日游望海楼》诗写道:“百里平山石突出,屹然千丈插云霄。望海名香留孔迹,龙王碑古自元朝。地连胜概皆环拱,气接沧溟可画描。东风乐与游人便,登罢神怡万虑消。”
  第一次登上望海楼,我已近知天命之年,饱尝人生风霜,在望海楼边,想起童年的梦境,少年青年的志向,而今只有空空行囊和一头白发。到这里,该放下的都要放下,清空内心,轻装再出发。面对望海楼这块巨石,面对远处红色的错落山石,它们在亿万年前就已存在了,我们每一个来登临的人,都是匆匆过客,在绵长悠远的时光河流里,我们仅仅是碰触到巨石的一颗浮萍和水草。孔子的伟大在于他不执着于一己的生命,而把自己内在的生命打开,融入生生不息的自然宇宙,鸢飞鱼跃,得大自在。
  孔子在郯城还留下一个遗迹,即倾盖亭,孔子在郯城北门十里外的路上与晋国学者程子相遇,他们坐在车上,相互俯身交谈,甚为相得,车上的伞盖都倾斜了。古人为纪念这次相遇在此地建了座倾盖亭,如今白马河畔又重修了倾盖亭。古人说过,人与人之间,有时白首如新,有时倾盖如故。這里涉及到人的精神之间深层次的理解和沟通,内心的相知相契并不在相处时间的长短,心理的距离与时间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望海楼则说明内心的空间与实际的距离也没有关系,只有内心充实高远,生命才会有光彩。孔子在郯城的遗迹向后人阐明了儒家的人生哲学。古老的石头附上圣贤的智慧,登临一次,仿佛受到圣贤的教诲,这比电视里的讲解更厚实,也更有温度。
  心中有大海,登上望海楼才会看得见大海,听得见涛声。
其他文献
我此刻写下的是石头,是泥土,是我们即将远行的路。  ——题记  1  那时,格萨尔还没称王。  那时,妖魔还在猖獗。  那时, 一块块铁还没锻打成刀戟。  天地还没分开。黑白还没分开。邪与恶还没分开。  而神,早已出现,介入人类的生活中,维持人间的秩序。  神更需要人类。不然,神的工作毫无意义。  2  赛尔布:词语的黄金在纸上铺开。  黑峪寺的桑烟里,神们定居下来。  战争、疾病、灾难,它们构成
期刊
饭堂·喝酒的朋友  我想这是最后一杯  肚子里的温暖  我看着它,在慢慢滴尽……  坐在对面,高处位置  你又开始了長篇大论  举高了酒杯,放开了嗓子:  “这世间没有什么绝对的黑,绝对的白  在对立之间  只是虚无。”你伸出手指  而这不存在的虚无  却时时引导着我  走进一片荒地,它漫无边际  影子,这虚无中的违法者  在慢慢缩短  直到它与身体融在一起  纯净,竟也是死亡  黑夜淹没了你空荡
期刊
矜持,日子如期前行  日子,如期前行  拽著蹒跚的步履,拉长我的年龄  黄昏的风一吹,又虚长了一寸  岁月是矜持的,不慢不紧  只是我有些性急,乏善可陈  有时候,我会去寺庙进香拜佛  每次抱佛脚,还算虔诚  千手观音那么多手,不知哪一只  掌握我的命运  我没有长叩不起  下意识,挺直了腰身  赎罪,此生够不够  罪孽深重  今生,是来为前世赎罪还债  背负的十字架太沉  我不想拥有来生  苦与
期刊
雨水謠  说到一汀烟雨,杏花就缓缓落下来  说到墙外柳色,燕尾舒展轻盈,剪碎一段光阴  说到院中月光,母亲无言的牵挂散落一地  说到疼,我看见屋檐的蛛网颤抖不已  说到这轻飘的人生,故乡土墙上守望的青瓦  就从心底长出一些,浅绿苔痕  小雪帖  虫茧用一枚落叶,隐藏身世  青梅花拨开羞涩,用清霜洗面  我用无数个夜里悄悄攒下的  星辰。点亮墙角虫蚁的眼睛  北风变得温柔  村口的老槐树心无旁骛,入
期刊
幻 境  来吧,这一把椅子为你留下  我们都是易于走失的夜行人  没有太多的时光相遇  琴瑟和鸣,甚至冰与火的碰撞  都是一种奢侈  风雨中的星星和清晨的露珠  在凝视中消失  它们都有着黑洞和虚无的归宿  我们搀扶着,带着伤口和回忆  经历一些平原、河流和山地  如若隐若现的尘埃  在此处与彼处间飘移  进入秘密的幻境  与一群动物和植物相互辨认  并叫出彼此的名字  远 方  以排山倒海之势,
期刊
距 离  街办旁边有一家叫“富丽园”的服装店,每每经过,我总会忍不住向内张望,寻找那件喜爱的短裙。那是一条浅粉色纺纱短裙,设计非常得简单,只在素静的粉色上添加了几朵小碎花,上罩一件小外套,简洁明快——偶然间发现,便立即喜欢上了它。于是,每次经过必观望一番,却不敢去买下它,怕一得到,便失去了它在我眼中的美丽。  曾经疯狂地喜欢一串风铃,一串串玻璃做成的“花朵”随风摇曳,那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叮咚”声在
期刊
翻开我的《宝贝成长记录册》,第一页的出生记录只有几句话,却字字打在了我的心上:“出生时,妈妈很痛苦,在医院痛了两天两夜才生下。生产过程很顺利,缝了几针。生下来时,眼睛开着。”  那时候的妈妈才二十出头,是个积极上进的大女孩,为了让我过上好的生活,一边带我,一边工作,还为了读书考干,常常熬夜苦读到天亮。就连参加过抗战的爷爷也都对妈妈佩服不已。而小小的我也许因为出生让妈妈疼得太久,变得格外懂事,总是一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乘风破浪找北之行在姐妹们登上成都、深圳航班的那刻圆满结束。  之所以此时此刻来此地,是因为我刚好在此避暑,于是四位四川籍姐妹们分别自成都和深圳相约汇聚在美丽的冰城。  这里是祖国的北大门,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鸡冠,是祖国最大的粮仓……多少期待,多少向往,让我们克服疫情期间出门不易的艰难,义无反顾地欢聚于此。  从机场相拥的那刻,到机场挥手告别之际,十一天里,姐妹们行走在冰城的大街小巷,
期刊
读宋·邵雍的《大寒吟》中“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之句时,忽然想到以后如果写一本散文集,集名就叫《旧雪集》。其实,当时只是对看到“旧雪”两字的喜好而已。  世人大多只记住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该文确实是绝世的美文。然对张岱的《夜航船》,这部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
期刊
人的一生深藏许多记忆,一段青涩无果而终的初恋,一个至今耿耿难忘的少年情怀,一幅瓜田李下的老家风景,甚至一首童年冬天雪地里传唱的儿歌,一杯浑浊的小村自酿红芋干白酒,一棵老家草屋上疯长的夏草,一片晚霞映红天际的彩云,都是记忆刻在肋骨上的一帧一帧澄静、丰美的影像与生动传神的声响。故乡一路走来走过的日子,或嬉或怒或嗔或憨或苦或悲,沉淀着一个时代的烙印。如今,回眸小村的每个后脖颈壅着皱褶、晒得黑红如酱面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