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诚信价值观的有效德育研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德育低效乃至无效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社会各界的难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社会、家庭都已经或正在从不同的视角努力求索着解决办法。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为此,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探索加以梳理,厘清相应概念的内涵,分析问题的主要根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最佳思路。
  相关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教育有效性问题及现状表现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思想以及某些偏颇的行政导向的影响,教学优先于德育的现象在各地较为普遍。于是,教育有效性在事实上被更多地解读为或偏重于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在这种思想认识下,“有效教学”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效课堂”研究作为一场大范围的“运动”在各地蔚然成风、持续升热。相比较而言,“有效德育”研究则几乎都是以停留在意识层面为主,实践者的数量与前者尚无法相提并论。
  德育有效性问题及研究现状 育人先育德,教育有效性问题的根本和立足应首先在于德育的有效性。我国关于有效德育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相关研究的文献最早可见诸于1992年《现代教育科学》刊登的《构建学校有效德育机制的初步设想》一文,但是,此后相关研究和文献一直较少,直到2005年往后才逐步增多起来。此后相应的文献显示,教育者已逐步形成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德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低效乃至无效问题”,一例例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促使教育者必须痛下决心对学校德育进行反思。至于如何实现有效德育,从目前的各种文献来看,其思路、方法或放眼宏观,或着眼微观;或立足德育工作本身,或寻求多种领域、途径的配合;或以教育者为视角,或以受教育者为切入点,体现以人为本。总的来说,这些观点和措施都有一定的合理内涵,也应该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作用似乎并不“高效”,影响也并不深刻、持续和全面。
  诚信教育和有效德育相结合的实践研究现状 纵观我国近年所开展的各项教育研究工作,无论是诚信教育研究或是有效德育研究,几乎都是各自为战、相互独立的,尚未见将二者加以直接关联的研究文献。
  诚信与有效德育的关联性表现
  社会教育、公民教育层面 人具有社会性,学生亦是“社会人”,他们的成长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社会中无论善、恶现象和思想都可能被学生所察觉,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当前世界也包括我国社会在内,尚还处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十分协调的阶段。就我国而言,又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与经济转型时期,人的价值取向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产生波动,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中,个人利益至上就是最为典型的错误观念之一,由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最多。为了获得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一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抛道德仁义于脑外,置公众利益和法律威严于不顾。作为代价,其中有的已名败身裂,但仍有大量的逍遥在外,与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玩着“耗子躲猫”的游戏。于是,各种重大污染事件、恶性假药事件、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却屡禁不绝。更有甚者,一些奸商还在耻笑着那些被欺骗、愚弄的公众及监管部门,毫无愧意。曾有所谓的“成功人士”受邀到大学作讲座,他给大学生传授的人生经验竟是,“放弃道德,除了杀人放火,其它什么都能做!”你说,学生们从他身上看到、学到的是什么?盗亦有道,何况商人?商人也有他们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义务。人们在毫无防备下,买到的是假药,吃的是地沟油,呼吸的是未经处理的尾气,喝的是毒素严重超标的工业废水,戴着的是会生锈的“黄金”……陷阱、危机遍地,人们的安全感与日剧减,问题的根本在于商家们背信弃义。社会其它的诸多层面也都多多少少存在着失信的现象。诸如,一些官员台面上表现得一身正气,实际上却生活奢靡、作风不正;一些明星在公众前是正面的“形象大使”,背地里却勾心斗角、纸醉金迷、绯闻频出;甚至,一些媒体也为了追求关注度而制造假新闻,愚弄公众。此外,诸如闯红灯、酒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都是种种对理应遵守的社会规则、秩序的不诚信表现。这些人其实都成了不诚信的“楷模”,在起着社会教育的负面作用。见闻得多了,学生们不可能不对外界的社会充满怀疑,不可能不对诚信这一根本道德要素失去敬畏。进而,他们又对种种面向社会需求和规范的公民教育丧失兴趣和信心。公民教育如何能有效?
  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父母者,一般都会对孩子提出较严格的要求。但是,许多家长却同时疏忽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言行一致、以身示范。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尊敬师长,但其本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长辈却常常顶撞、轻慢;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不能贪玩,自己在孩子做作业时却放大音量欣赏着电视节目或者邀请朋友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如果都是这样,孩子一定会觉得家长是不诚信的,而且在带头,“你们说的事你们却做不到,为什么要我去做呢?”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学校教育层面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天职即教育,而且还是作示范性的教育。应该说,多数教师都是这样践行教育职责的。但是,少数人的意识却还不强,甚至起着非常恶劣的负面示范作用。例如,教师常教导学生应该道德高尚、心胸宽大、不与人斤斤计较;然而,有的教师却对一些“差生”存在偏见,令其失去尊严、时常抬不起头来;甚至有的教师常常为学生的一点点缺点、“错误”而大动肝火,施加体罚或变相体罚。又如,教师常教导学生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有的教师却经常收受家长礼金或者迷上了有偿家教,大肆办班收取外快。再如,教师常教导学生要懂得勤俭节约;然而,有的教师却带头铺张浪费、追求无度的物质享受……学生天天看着老师,老师的言行不一对他们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学生能信服教师的教导吗?学校的德育工作能有效吗?宏观来看,我国在不同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要求都是符合我国实情、体现国家发展需要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学校却总是与之背道而驰,应试教育的竞赛高温不退,学生、家长对之怨声载道。教育政策的“中观”执行者们口是心非、瞒上欺下,失信于国家、失信于对其充满期待的家庭和孩子。试想,他们对于基层所发号的施令、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能收到效果吗?德育的结果必然是低效的。   同伴影响层面 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好学生”所形成的影响。可是,有的“好学生”也表里不一。他们有的当面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背地里却对老师说三道四,与同学拉帮结派;有的在老师面前做事主动积极,平常里却憎恶劳动,懒散自私;有的为了保住“好学生”的地位,还在考试中夹带、抄袭。这些恰恰是“好学生”们对于学生规范的不诚信。“好学生”是老师、家长们经常提及的典型,是被用来供普通学生参照、模仿的榜样,他们的反向示范只会令其他学生对于师长的教导有所怀疑,对于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感到不屑。
  本质分析
  德育有效的表征即人的诚信 社会各个层面、各行各业都有着大家应各自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从前述4个层面的分析来看,人们的行为失范、道德缺失在本质上正是其对诚信价值的忽视和藐视,是其诚信观念的缺失;反之,只要人能够讲究诚信,他就会在道德的各个要素方面表现为自觉遵守、自我约束。也就是说,德育是否有效,就可以看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诚信,它是德育有效的重要表征。
  诚信是道德的根本,是德育有效的基础 诚信是基本的道德要素,是维系其它道德品质的纽带、根基。就我国而言,诚信也一直是传统美德的核心,被视作道德的根本。孔子教导人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孟子曾将“诚”作为自然界和人事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他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着重突出了道德诚信的地位,大力倡导“明礼诚信”,将之作为公民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许多道德问题就直接表现为诚信问题,而有的道德问题则因诚信问题而起。对于前者,解决诚信问题,就是在解决德育问题,对于后者,只要解决好了诚信问题,就能将相应的其它德育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诚信也是德育有效的基础。
  诚信教育有效是德育有效的重要组成和考量 既然诚信是基本的道德要素,那么诚信教育则当然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而且诚信教育有效还应该是考量德育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如前述,德育之所以低效和无效,其根源在于社会各个层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诚信危机,从而带来学生对教育严肃性、权威性的怀疑,对“诚信”价值观的轻视。毫无疑问,社会各个层面那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人,在其年少时,多数也是受过正规或正面的教育的,而他们当下的表现只能表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无效或低效的。成人言行的表里不一、自相矛盾、背信弃义,必然会给青少年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成人们正在实施的教育行为其实是虚伪的,是不可信的,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能做到!”于是,德育必然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
  结束语
  诚信问题与有效德育问题其实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把二者孤立开来、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二者既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又是表里关系、包容关系、一体关系。德育工作要避免沦为说教,避免变成“伪君子”,唯有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自身先讲诚信,大家共同努力,示范引领学生进而感化学生;同时,教育学生也应当从诚信教育开始。诚信教育正是有效德育的重要抓手,解决有效德育问题必须基于诚信观念、诚信教育,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共识,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研究方向。
  【该文为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基于诚信价值观的有效德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其中,有效教学实现不力等问题源于对新课程标准解读的不到位和由此引起的课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目前,人们对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理念、追求的价值功能、内容呈现的结构特点等都解读得较为清晰,这些对教师确立应有的教育理念,明晰课程实施的应然目标,促进教师变革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等都有很大帮助。但这些科学的理念、正确的观念是悬在
近年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缩短学生上课时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教育人士及学校一直都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减负增效。毕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代表对学生的要求降低了,其重点是要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建立在有效教学基础之上的高效课堂是达成上述目标的较为理想的方式。但是,部分学校教师所展现出来的高效课堂仍然脱离不了以教为核心的理念。为此,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此类以教为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文化课,教学大纲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听、说、读、写均有明确的要求。事实上,职专语文教学也应该有它的直接目的,即应该强调其实用性,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实现人际交往和交流合作的必备素质。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国外权威机构一项对成功人士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构成成功的因素中,专业能力占15%,而社交能力和人际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群体,做好老年电视节目非常重要。老年电视节目现状节目形式多样化目前我国老年电视节目已初步摆脱了单一的专题形式,可
班主任具有多重身份、各种角色:是能公正评判学生纠纷的“法官”;是及时处理学生课间意外的“外科医生”;是能够疏导学生情绪的“心理医生”;是能独具慧眼识得班级里的“千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从2004年开始参与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一系列大型特别节目的制作,包括专题晚会、专题性现场直播、系列纪录片、大型专题片等,多次担任总导演或总撰稿,负责整个节目的文案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情感教育提到日程上来。那么,在民族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呢?作为中学英语老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以下几点。  用自身的魅力和情绪来感染学生  一方面,教师流利地道的口语、优美舒展的英语书法、渊博深厚的中外文化知识,会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好奇的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发广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