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与解决方法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助人的工作,工作过程中尤其重视对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的遵守和践行,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必须建立在专业价值观基础上,整个助人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的过程。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等原因,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时常会面对多种选择而难以抉择,这就是陷入了一种伦理困境。本文主要对笔者参与社会工作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难题及抉择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 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就社会工作过程而言,社会工作实践的困境主要是如何平衡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专业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专业关系、价值观冲突、实践原则之间的矛盾等。
  笔者所做的实习主要针对“村转居”社区中的家庭和青少年。以下案例均为笔者实习过程中涉及伦理困境的真实案例。
  1.专业关系与两重、多重关系带来的困境
  “村改居”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居民属于整体搬迁,大家互相之间很熟悉,其不仅包括居民之间,有时居民和工作人员之间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关系。在一次督导会上有位同工A说“我在一次参加家庭纠纷的调节过程中,回家跟家里人说起,我妈告诉我,女方家和我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之前我妈跟女方的母亲关系甚好,只可惜女方的母亲命不好,女儿很小时就没了丈夫,一人把孩子拉扯大,之后改嫁到很远的地方,没想到她女儿生活也不顺利,让我能帮忙就帮一下。这件事情我本没放在心上,也知道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案主,但当下一次调节时我的立场就不自觉的发生了变化。”
  建立了专业关系,你和案主熟起来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把你当作朋友,你要拒绝,他就会觉得你瞧不起他。(B同工说)
  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有时候你帮了他,他对你表示一下,也不是有其他想法,就是想感谢你,你拒绝了他,他会认为你没把他当自己人看待,反而变得生分起来不利于专业关系的维系。(C同工说)
  上述三个案例都涉及到了双重关系这一困境,面对“双重关系是否需要限制?”这一问题,学者与实务工作者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在实务工作过程中,双重关系一定要控制。因为双重或多重工作关系的存在,会削弱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使专业关系异化;双重关系还会导致利益冲突,使社会工作者失去应有的公正性和判断力,可能会因自己的毅力而影响专业判断;在有些情况下双重关系的存在甚至会对案主造成一定的伤害。
  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情、人伦、人缘三位一體的结构,其中的核心是人情,我国社会是公私界限模糊的“差序格局”的社会,不同于西方那种正式的、非个人性的“团体格局”,就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在西洋社会里争得是权力,而在我们社会却是攀关系、讲交情。”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难免会受大环境和其自身社会化经验的影响,使其在与案主互动过程中不可能清楚的将自己和服务对象关系仅限于一种专业关系,长时间的相处会使其形成另外一种或几种私人关系,或那种私人关系在专业关系形成前就已存在,从而陷入一种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舶来品”,其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其工作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一种“准朋友关系”,有利于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对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专业关系的建立具有建设性作用。但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违背专业界限,不能在“准朋友”关系中谋求私利,更不能借此做有损案主利益的事情。
  2.价值中立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X是一位36岁的单亲妈妈,因参加社区活动与社工D熟识。一天,X告诉社工D,她正在申请一项特殊补助,但那项补助有些特殊的条件,她不在这个范围内。但在前一段时间她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休息了半年,没有收入,她儿子又刚上大学,需要一大笔学费,家里的经济情况实在很糟。为了申请到补助,特意找人开了一个假证明。而社工D发现,X需要办理的这项补助正是他的工作范畴。不过,社工D觉得证明并不是开的,也不是他让X去开的,加之考虑到X家中的生活状况,就帮其办了这项补助。
  在上面的案例中涉及价值中立这一伦理困境.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对案主价值观进行操控是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但完全的价值中立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常会出现价值中立原则和社工价值介入之间的冲突。何为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充分尊重、接纳来访者的价值观,对其思想和行为不做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给来访者提供问题的答案,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来访者,而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终自己解决问题。但社会工作是一个针对弱势群体的工作,他们常存在能力和资源的不足,有时有现实问题急需解决,常常要来自外在的介入。因此在社会工作伦理中的价值中立与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又不同。
  作者简介:张琳(1994-)女 硕士在读 太原科技大学 030024 临床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的文化精神贯穿古今,近代由于多元文化的融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跨时空交往对话,使得文化理念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理性的不断强化,个体主体性的增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的文化发展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传统文化延申至近代文化的矛盾和局限性。既不能脱离我国历史文化特色,又要保持创造力和感染力,这种力量来源于文化自信心。对文化的自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布尔代数数学原理,以湖南省青少年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活動推广类型为对象,分析比较全省县(区)图书馆活动推广方面的区域差异,找出影响因素,提高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辐射范围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布尔代数 图书馆 活动类型  一、引言  县(区)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宣传推广、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天然的阵地优势。随着读者文化需求的变化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变革,图书馆不再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民性”,即创作要以人民为主,为人民而创作。本文从影视作品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原创纪录片《“巴铁”小哥聊武汉》为例,从这部作品现实角度和社会意义方面出发,并论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体现影视作品的创作为人、服务为人的马克思文艺理论核心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影视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核心思想 原创纪录片 
期刊
【摘要】:设计了一种快速旋转自动棘轮螺丝刀,具有半自动紧固和拧松功能以及普通螺丝刀功能,且只需通过手压就能实现自动紧固和拧松,较好的解决了市场上机械维修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广泛用于建筑、装潢、汽车、机械、家用、桥梁、园艺等诸多机械领域设备的加工和检测维修。  【关键词】:快速旋转 半自动紧固 拧松功能 手压  引言  螺丝刀是一种用于螺钉(栓)加固拆卸的机械设备。随着社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
期刊
【摘要】:湖南省泸溪县潭溪镇盘古岩村的苗语属于苗语东部次方言,该地区的苗语调值尚未有专家调查研究。本文通过实地录音并用语言学专业软件praat分析语音材料,得出盘古岩村苗语有8个调类,12个调值。  【关键词】:盘古岩村苗语 调值 实验  一、实验说明  (一)本文标调值方法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的特点:调值主要由
期刊
【摘要】:和西方工会组织相比,我国工会组织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形成的,为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工会组织和群众之间密切联系,若其和群众之间脱节,那么将会对国家党建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体的团结性造成影响。  【关键词】:新时期 工会组织 凝聚力 措施  1引言  工会在企业当中即是发展思维的核心,也是企业组织协调的基础,工会组织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现乡村文化传承。  【关键词】: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传承  一、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与意义  自古以来,农村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脉。“美丽乡村”建设关系
期刊
【摘要】:最近,我看过了反映二战的美国著名战争电影《兵临城下》,不禁被这部电影所震撼。无论是片中导演:让.雅克.阿诺的执导水平,还是主演:裘德.洛的高超演技,都让人折服,他所饰演的影片主人公瓦西里自然而朴实,安静和内敛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就是一个字酷,影片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观众。  【关键词】:《兵临城下》 电影 观后感  看这部影片的片名,就想到大兵压境的一种气势,一方势在必得,一方顽强抵抗,狭路相
期刊
【摘要】:专家教师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为一名有视野、有理论、有激情、有格局的新教师不仅仅要有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更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师德等。一份切实的发展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新教师 发展规划  一个行业是否被社会承认是一个专业,根本上是看这个行业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难以取代的服务,因此谋求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
期刊
【摘要】:从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学等多个方面,对亲属语言的汉语缅甸语名量词色彩意义进行了对比,得出形象色彩存在于汉、缅民族文化中、也反映了两种民族不同的认知特点。  【关键词】:汉语 缅甸语 名量词 比较  一、汉语和缅语与名量词探究的理据性  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汉、缅语都是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但是它们的亲属语言关系决定了汉、缅语摘投射方式上的共同点。汉、缅语在对现实进行编码时,以理据性为编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