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头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学校会让我们做一些与读书无关的事,比如,过一段时间要搞一些大规模的“操练”。有一天,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布置任务:明天我们要进行军事操练,大家要带红缨枪来。
  红缨枪是用一根与我们身高相等的木棍或者竹棍做成杆子,在杆头安上一只约五寸的木质枪头,再在枪杆与枪头的连接处,用红布条或红毛线做一圈儿流苏样的红缨子,就是红缨枪了。有些负责任的家长将红缨枪做得十分漂亮,不仅枪杆、枪头、红缨做得很规范,还会在做成梭子形的枪头上涂上黑白两色的油漆,使梭子形枪头一侧白一侧黑,真如寒光闪闪的梭镖一般。
  杏花让我看她的红缨枪。她有当木匠的爹和哥,做出的红缨枪,在班上无人能及。其实,从班上同学的红缨枪的好劣,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境,或者在家里是否受宠。
  而我遇到了非常糟糕的情况。我哥说他既无材料,也无时间,做不成。我妈理都不理我的事情。看看上学的时候到了,我哭丧着脸没法出门。我妈在屋子里捣鼓了一阵,将一件东西往我脚边一丢:就是这个了,你要哩,是它,不要哩,也是它!
  这是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家伙,约二尺长,刀柄粗细,一头是圆的,一头是梭子形。这东西是个整体长条形的铁家伙,从头到脚不分枪杆和枪头,更没有装饰红缨。我拿了一下,居然没拿起来,改用双手去抱才能抱动它。我掂量了一下,少说也有五六斤重吧?
  这笨重而难看的铁家伙,与红缨枪的形象相去太远了!我说,妈,这是什么东西啊?
  我妈头也不回地说:篙头。你舅舅从河里捞出来的哩。
  我记起了,有次舅舅来我家时,手里就是拎着这个铁家伙。那次他来我家,在过河时,发现水里有这个,就顺手拣了起来,带到了我家里。可能是某位船工掉在那里的,让舅舅拣来当礼物送给我妈了。
  我说,这怎么当得红缨枪?你看看杏花的红缨枪是什么样子吧!
  我妈说,你怎么不看看她有什么样的爹和哥?!你要不要?不要我就收起了,我還怕你弄丢哩。留着当废铁卖,有好几斤!
  我生怕我妈不但没红缨给我,还会将篙头收走,立即抱起篙头就走。
  那天,当大家都手握漂亮的红缨枪来到学校时,我只好将那个笨重的铁家伙抱在怀里,一声不响地缩头缩脑待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
  当大家在草坪里列队操练时,漂亮轻巧的红缨枪在同学们手上变化着各种姿势,我双手能抱稳这又重又丑的篙头都不容易,又怎么舞弄得起来?我汗流满面地拖着铁篙头跟着变化的队形挪来挪去,活像一只小狗拖了块与自己体力不相称的大骨头。站在我后面的一位男同学,怪我妨碍了他耍潇洒,像个老太婆似的,嘴里一直在发出不满的唠叨声。这个男孩的妈是村里卖豆腐的,家里有钱,平常衣袋里总装着一些糖块或干枣。他将这些吃的分给大家,用零食搞公关。班上的男孩子都听他的。如果我把他得罪了,不会有好日子过。我随便他唠叨,不去理他。而且,那会儿我也根本顾不上与人家吵嘴。我得全力对付手里的铁篙头,生怕体育老师发现我的与众不同。
  怕什么就来什么,真叫哪壶不开提哪壶。几分钟之后,体育老师发现了我那特殊的“红缨枪”,以及被“红缨枪”弄得气喘吁吁的我。他走到我身边,从我怀里夺过铁篙头,哈哈大笑着举起那又笨又重的铁家伙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看,这也算红缨枪吗?!
  有个同学可能是船工的孩子,认得是撑船用的篙头,就大声说:是篙头!有的说是铁锤,居然有人说是杀猪刀!大家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我想:我怎么不变成一只蚂蚁呢?此刻我真的愿意变成一只小蚂蚁,就可以立即钻进地下的小洞里躲起来。那么,一切嘲笑都与我不相关了。
  当然,我无法变成小蚂蚁,也没有地方让我躲藏。我突然将心一横:这狗屁操练课我不上了!我宁可从此不再上学!
  我吃力地抱着铁篙头离开了操坪。不管体育老师在后面怎么叫唤,我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知道老师和同学们一定很吃惊我的行为,因为这个决定是我自己做出的。我什么时候做出过自己的决定呢?从来就没有!今天我做到了!我猜测,在我的背后,一定充满了惊讶与好奇的目光。那些发出嘲笑声的嘴巴,此刻一定张得大大的,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吧!我忽然觉得有股很强劲的气流从脚底升起来,一直涌到头顶。那股气流让我全身充满力量,手里那笨重的铁家伙似乎失去了原来的重量。
  离开操坪,我去哪里呢?去找一个最僻静的地方吧。我估算了一下时间,这节课刚开始一会儿,至少还有半小时要挨过去。我决定去教室后面的那块荒地里看看。那些里有很多可以染指甲的凤仙花和艳丽的臭牡丹。
  我搬着铁篙头顺着墙根往后面走。幸运的是路上没有遇上一个人。紧靠围墙的大樟上有蝉在声嘶力竭地叫着。蝉的叫声让周围环境显得很荒凉,连温热的空气都显得寂静而荒凉。恍惚间,我觉得这世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或者说是我被这个世界给遗弃了。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让我产生窃喜而又想哭的念头。
  这一刻,我在考虑是否与世界来个彻底的决裂。一旦与世界决裂,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像样的红缨枪,不用担心别人说我是“四类份子”子女,不用担心妈妈生气和姐姐骂人,更不用担心把我的脑子搞得一团糟的数学课了。
  但是,与世界决裂后,我去哪里安身?
  我决定先察看一下教室后面很少有人去的后院。我拖着铁篙头,怀抱探险的心情,来到学校最僻静的地方。蝉声已变得十分遥远,似有缥缈的幽香如游丝般在空气中飘浮。地面上是过去旧时铺成的巨大麻石,上面潮湿的地方染有暗绿的青苔,缝隙里从地下冒出一些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显得细弱而楚楚可怜。阶台上一排暗无天日的老式木房子,在里面形成一些斑驳的光影,氛围诡异而幽微。
  我趴着木窗往里张望了一下,好像看到有个弯着腰的老头的影子晃了一下。我忽然有些害怕起来,虚张声势地用铁篙头撞了一下木墙壁,希望里面发出人说话的声音。
  我侧耳听了一会儿,里面并没有发出人说话的声音。再趴着窗户往面看了一看,弯腰的老头身影不见了。周围一片寂静。我想,不会是鬼吧?我忽然汗毛倒立,背后冷飕飕一片。我立即放下手里的铁篙头,在大麻石阶台上坐下,然后双掌向上,大拇指尖掐在无名指的根部。这是一个“手印”,叫作“金刚手印”,能守住魂魄不散乱。古时候的高人隐士练这种“手印”,能练成“金刚不坏之身”,妖魔鬼怪不能侵害。曾三婆婆说的。   但我结这种“手印”,却是杏花的老奶奶教我的。老奶奶说,没满十二岁的小孩子,都没过“童关”,魂魄容易散乱。所以,如果一个人感到害怕的时候,或是独自走夜路的时候,以及在阴气较重的地方,小孩子可以结这个“手印”,守住魂魄。没过“童关”的小孩子魂魄不牢。一旦魂魄走散了,得请有道行的人在晚上提着灯笼去野地里“喊魂”。否则的话,轻者生病,重者死亡。
  人人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相信老奶奶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人老了,历经得多了,对事物自然有很强的判断力。当我坐在寂静的阶台上,结成“守魂”的“金刚手印”之后,心里果然安稳多了。
  我在寂静的后院阶台上结着守魂的“金刚手印”,不知坐了多久。四周仍然一片寂静。没有听到铃声,也没有听到同学们的喧哗声。一堂课的时间怎么会变得如此漫长呢?大家都怎么了?莫非世界真的将我遗忘了?我忽然心生惭愧:我刚才不是还在希望世界将我遗忘吗?这会儿怎么又在想念人群和喧闹声了呢?
  我觉得我是个很不好的人,是个异类,任何想法都经不起考验。我活该招大家嘲笑。
  我站了起来,准备离开这里。但我真的不愿意再拖着这个可笑的铁篙头了。我想找个地方把它先藏起来。正在我东张西望时,见一个人影晃悠了一下,从墙角拐过天井来,像教过我们语文课的王老师。王老师只教过我们一学期的课,后来学校说他是“牛鬼蛇神”,不让他上课了。
  我叫了一声王老师。那人一回头,真是王老师。王老师一笑,问我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我就把没有红缨枪,遭到体育课老师与众人嘲笑的事说了。我不信王老师是“牛鬼蛇神”,因为他的样子一点也不可怕。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和蔼的瘦个子老头。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讲“草船借箭”,“姜子牙蒙面斩妲姬”,还有外国人的航海历险故事,听得我们双眼发愣,直流口水。
  王老师看着我微微一笑说,不错,小小年纪也学会躲避了!人本来就应该学会躲避的,古人都说,能伸能屈方为大丈夫嘛!
  一个七岁的小丫头,离大丈夫实在太遥远了。而且,我眼下没有红缨枪这一关怎么过?
  和蔼的瘦老头说,其实,真上战场的时候,你这铁篙头,远比他们那些木板做的红缨枪管用!他们的红缨枪的枪头是一块小木板做的,而且与木杆是脱节的,轻微一磕碰就掉了。而你的这个铁家伙,是撑船的篙头,它是专门对付风浪、急流、险滩、礁石的,你想想,他们的红缨枪和你的铁篙头,哪个更好?!
  我说,但是,我的这个太难看了,还很重。
  王老师说,他们的那些好看又轻巧,是吧?我告诉你,好看又轻巧的东西,是不经磕碰的。过日子要的恰恰是你这种管用的铁篙头!王老师忽然又露出了给我们上课时惯有的那种神秘的微笑,他说,我还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我为什么在台上挨批斗挨打骂都没有事吗?因为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我妈妈也送给我一只这样的铁篙头!
  我几乎有些惊喜了:真的?!
  王老师又点点头神秘地一笑,当然!你好好收着这只篙头吧,以后还会有很多好处的!
  我还想问将来有什么好处——因为我从来还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处,或者说从来还没有出现过好运气。我太希望有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了。
  我正想缠着王老师想再问点信息——我隐约觉得王老师身上有着一个神秘的信息场,比如,他能给我们讲诸多的稀奇古怪的故事,以及他在学校与别的老师不同的行为。然而,铃声忽然响了起来,我吓了一跳。惶然地左右张望了一下,我有些不知所措。
  王老师微微一笑说,快去吧,你能的!
  我立即将船篙头抱在怀里,快步離开了寂静的后院。我知道王老师一定在身后看着我。白杨树叶子在风中发出轻柔的窸窣声,蝉们停止了鸣叫,我向着我需要面对的地方走去……
其他文献
李坤龙的诗  葡萄架被木耳和青苔密密围坐  葡萄藤在深冬灰暗皲裂  枝蔓随意生长  已从斑驳的墙头越过  葡萄架失却精致  被木耳和青苔密密围坐  葡萄架下的故事还在  讲故事的人已经换了几波  像一只贪嘴鸟一样  葡萄红一颗就啄一颗的顽童  被细纹束缚成温良的中年形象  他久久伫立  夕阳落在他身上也落在它们身上  彼此静默,看时光  从腐朽的木门框漏过  很久都没推开吱扭作响的大门  云朵很低
期刊
方钰霆,1970年生,湖北嘉鱼人,现居武汉。习作散见《星星》《散文诗》《中国诗歌》等刊物。著有诗集《裸琴》《南方的花园有阳光》,散文集《花样年华》。  岁月如花开,一段光阴有一段光阴的花期,如同四季。对于中年后的我们,同样有着后辈们不曾有过的花期和记忆,比如那些常年走村串户的手艺人,以及专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带给我们卑微的快乐时光。  乡间裁缝  我们小的时候,缺衣少食,长长的一
期刊
1  小叔从家里消失时,正是该举行成人礼的年纪。  我问过父母很多次,小叔去哪了,他们都说不知道。我不知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知他答应教我画画却食言了。后来,我总是听到爷爷凝重的叹息,也无意间瞥到奶奶睡梦中从眼角渗出的泪滴。  再后来,爷爷和奶奶开始省吃俭用,日子霍然变得紧巴巴的。奶奶多年来未能添置一件新衣,头发随意绾起,许久不曾打理;爷爷的衬衫破了就用针线补补,吃饭也很少带荤腥;父母每月贴补的钱
期刊
我的童年是与许多虫虫在一起度过的,那些虫虫成了我童年世界的伙伴。青草覆盖的小山坡,泉水流淌的溪沟里,阳光炙热,空气干净,我与虫虫们说话、玩耍。小小的内心总是装着那些小虫虫。时间长了,人老了,小虫虫飞出了我的世界。可是,现在无论在哪里看见一些小虫虫,那种亲切感又会迅速笼罩了我,总感觉在故乡,我就是一个皇帝,那些小虫虫在等着我骑马归来。  闯入房间的一只蚂蚁  在乡下的土路上,我常常被一队蚂蚁挡住去路
期刊
歌声  月亮升起来  它解开一团嗓子里的绳子  牵动一场风的内力  它用一个音符洁白的动作  持续 爬上一阶一阶的夜色  支撑起整个夜空  夜色暗转  月亮试图拆解桥栏的暗语  而不知不覺中  一双木浆折弯了河岸  半壶茶养育了一条河的时光  真好  夜深人未散  晨光书  我一睡去 身体就忘了  自己是谁  皮肉下 那些倒塌的楞角  再次拱起 混沌的水和气息  开始平分阴阳 坚硬的物质  沉向更
期刊
一位小说作家告诉我,写作的问题必须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我想焦虑的问题也必须在焦虑中解决。  《杀死绿萝》的写作时间在2016年。2016年是我毕业的第三年。职场上,我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与同事在QQ上互通消息,在酒桌上以毁坏自己的身体为荣。我的其中一个人格告诉我我正在毁掉我的人生,我的另一个人格告诉我我正在重构我的人生。两者之间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歇。社会的压力和自我的选择是矛盾的,我一直认为一
期刊
艺术的各个门类同生共源,自诞生起便互相影响,共同表达着艺术作品形式上的张力。在众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以其重要性占据了独特地位。克罗齐、佩特等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音乐,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旨归”,叔本华将音乐看作最高艺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所有这些(人类进行的大量思考)都将在与音乐的关系上找到最为明确的表现”。出于对音乐的图腾式崇拜,西方小说家自十九世纪以来形成了音乐化叙事的潮流,逐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同时也遭遇了最坏的时代。这里的“坏”,指向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至于近年来,环境治理成为我们生存中最核心的话题。在“最好”与“最坏”的夹缝中,我们时代的青年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显然是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文学自然不例外——它可能更深入地刺入时代病痛的内核,烛照我们生存的某种根本困境。  青年作家牛冲的短篇小说《杀死绿萝》显然指向了这一问题情境。
期刊
芦苇  青衫束身,腰直、昂首  像山野的带刀侍卫  先是一个后是一群  整队肃立,断崖勒马  看护这旷野空寂和天下太平  秋风来了,尾随在后  怒目芦苇的一波波起伏和荡漾  而芦苇头上发簪  多像一把把射出去的匕首  碰到风吹后  纷纷掉了下来  化成飞扬的一场雪花  像为一个季节开追悼会  更像众人浩浩荡荡地奔赴  谁的家国或生死万人冢  灯芯  灯芯连着灯芯,不管  青霞还是紫霞,你连着我  
期刊
栅栏  老家的菜园子一直在等我回家  它伺立于岳临高速轰隆隆的车声里  这条路穿过我的祖屋,也顺便终结了  我关于出生地的所有记忆,进而终结  可能的来生  路旁,栅栏依然立着,守护着园子里  不甚丰茂的青菜和瓜果  水沟里的泥鳅没入黄土深处,它无法认出  早已离开故乡的我  我的目光也被栅栏阻隔  无法看清楚大白菜的脸上  是否有灿烂的笑容  梦里的乡下老屋  一个梦就可以改变空间  这是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