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神秘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易经》,人们往往想到“歪门邪道”,就是舞台上那些身穿八卦道袍、呼风唤雨的妖道,还有江湖上那些算命的、看风水的招摇撞骗的人。这真是对《易经》的天大误解。事实上,《易经》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的智慧,“是哲学中之哲学”。
  但《易经》实在太难懂了。《易经》最初只是一幅图,为伏羲氏所作,当时还没有文字。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孔子等等为它加注,那“注”也是高深莫测。所以当我读到“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这个美丽的句子,很不以为然,认为是一种炫耀——那样枯燥的东西,也能读到废寝忘食?然而,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南怀瑾著作等身,其《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话》、《禅宗与道家》、《中国文化泛言》、《历史的经验》,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大陆后,立即风靡。南怀瑾饱读诗书,所以能旁征博引,诸子百家、释迦、耶稣、穆罕默德,天文地理、星相养生,无所不包。他说他著书的目的,是启发读者“在进退失据的现实环境中”,如何避免“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周易》是南怀瑾 “研究了大半辈子”的书。“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南先生说,读懂了《易经》,再读《老子》《孟子》就迎刃而解了。
  《易经杂说》引人入胜处,是南怀瑾以渊博的学识、小说的笔法,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并以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罗逸闻,探玄寻秘,透露出《易经》的秘密。
  “我们看古文的‘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阳和下面月亮合起来,便是‘易’字了。《易经》这本书,是叙述我们人类这一个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南先生说,《易经》一点都不神秘,因为“最高的道理,也是最平凡的道理”。
  “八卦”,并非如今日所用,指名人明星的飞短流长,而是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卦者挂也”,这八种现象被画成图挂起来。每个卦有三画,卦中的画“—”称为爻。“爻者交也”,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爻”。后来,三爻卦不够用,就有了六爻卦。之所以是六爻,因为“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四千九十六卦,无一不为人事而设,告诉占者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这些属“象数之学”,即近代所谓心灵学、神秘学之类。
  孔子说,《易经》是“洁静精微”的思想,但“其失也,贼”,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就成了旁门左道、贼头贼脑。南先生引用古人的话说:“善《易》者,不言卜。”真正懂《易经》的人,一看现象,就了然于心了,不必再去算卦。这就是《易经》“义理之学”的神奇之处。
  唐朝一位宰相说,不读《易经》,不可以为相。作为普通人,《易经》则可以使我们趋吉避凶、智慧生存:当我们为过去的事情懊悔,或担心未来的变化,《易经》告诉我们,世间事,世间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当我们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易经》告诉我们两个重点:时与位,即时间与空间。时位不属于你时,就不要动,时位属于你时才可以行事。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是这个道理;有时我们身处逆境而绝望,《易经》告诉我们,“否”的下一卦是“泰”,否极泰来,是规律,挺住就是了;你作为领导,为“啥事都瞒不过你”而得意,然而读了《易经》你知道:察见渊鱼者不详,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啥都能看到,这样费神,必短寿,还是适当胡涂点好;生活中的烦恼一个接一个,心安为啥那么难?《易经》最后一卦是未济卦,告诉我们,自宇宙开始,人生最后永远是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
  《易经》的影响不仅在义理上。我们中国人平常说的话,也常常来自《易经》。比如“错综复杂”这个词,错、综、复都是卦名,分别由另一个卦变来,比较“错综复杂”。从一个卦变成另一个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于是又有了“变卦”这个词。又如“不三不四”,为啥不说“不五不六”呢?《易经》的道理,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在卦的正中间,中心位置,所以三、四之外不正当的都叫不三不四。蒙卦是主教育的,后来便有了“启蒙”这个词。还有“乱七八糟”“恩生于害”“定数”“变数……都是从《易经》来的。
  南怀瑾说,所有经典必须刻苦研读,唯有《易经》,可以玩。《易经杂说》还教了我们玩《易经》的技巧与要领,让我们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其实看候麦的电影,有一半都是在看他眼中的法国风光,尤其是《人间四季》系列,候麦用他独特的沉默内敛的镜头语言,在漫长的三十个年头里,带我们领略了法国四季变迁的美景。其中,《秋天的故事》,不同于春天的淡雅,夏天的激情和冬天的清冷,它更多的是浓烈,色彩和气味的浓烈,像葡萄地里成熟的果实,散发出令人微醺的酒精气息,也难怪在这样的一个收获的季节,女主角马嘉利会为了无法收获的爱情而黯然神伤。  马嘉利对待单身
期刊
张晋获得了金像奖最佳那配角的那一刻,镜头切换到台下的夫人蔡少芬,那时的她已热泪盈眶。  大剧《甄嬛传》的热潮让这位TVB的“熟人”再次与观众相见,但丝毫没有陌生感。蔡少芬的面孔依然精致漂亮,仿佛他的生活一直定格在我们熟悉的时刻里。  蔡少芬17岁便获得“香港小姐”的称号,之后很快进入演艺圈。并非科班出身的她坦言当初非常吃力,因为什么都不懂。当时还有些冒失的蔡少芬在演戏时经常挨骂,由于紧张,她总是记
期刊
“玉林狗肉节”几乎每年都会引起激烈的媒体争议和网上的意见交锋。近几年来持续流行的“动物权利”思潮和原有的一些地域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面是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强势行为,一面是某些具有悠久传统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的顽强展现。两者似乎难以调和和沟通,谁也不服气不畏惧谁,时常演变为激烈的矛盾。  从现实的条件看,两者都各有其理由和依据。一些“动物权利”的倡导者认为动物具有高度的价值,尤其
期刊
写了一个条子,贴在冰箱上,提醒自己说:“不买衣服了。”显然是因为自己总是忘记这个提醒,特别是一进服装商店r。  我有一个特别钟爱的牌子,原以为只有纽约华盛顿才有这个商店,我写过好几篇文字,都是赞美这个大服装店的,我实在太喜欢这个店了,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服装店,也是唯一的还存在的最老的服装店。 价位和质量都不错,总的来说,性价比很高,而且这个店的减价大卖总是有好东西。没想到这个城市也有这个店。我对
期刊
老上海虽为十里洋场,但浓厚的传统文化仍为强势。坚守传统文化的上海人家被称为“老派人”,而新派人大多为洋大学生或在洋行现代企业任职的,尽管他们认为传统过年繁琐费神费时,但一年就这么一次,也就顺水推舟乘机热闹一番。  老上海的居住模式,还是遵循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模式,家里大都会有个“高老太爷”或“贾母”。“五四”以后的文艺小说,他们大多被作为阻挡社会前进的典型,其实现实中他们并非如此不堪,某程度上他们
期刊
酒的历史十分久远。从古到今,中国人过年时都忙着喝春酒、说春酒,有诗为证:“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豳风》)外国人也爱喝酒,美国理化专家把酒醉深浅按血液里所含酒精程度分成五个阶段:微醺期;兴奋期;机能失控期;意识不清期;沉醉期。以我的观察和体会,喝酒仅限第一阶段,才能“介眉寿”,达到养生的目的,再往下喝,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林教头本无反骨,可风雪山神庙一葫芦美酒下肚,再不受那腌臜气
期刊
过年愈来愈没滋味是不争的事实。  高额成本和日渐单一的模式,  让过年成了弃不掉、食无味的鸡肋。  可是过年传统仪式的祭祀意义虽已消散,  却依然是华人寻求身份认同和心灵归宿的文化密码,  是内心深处无法挣脱的血脉羁绊。  与其消极抵抗这种仪式,  不如积极地在变化中找到传承与创意。  只要用心去接受、去品味,  年的滋味便会重新丰满起来。
期刊
喝茶很多年了。前几天和马大哥的一场下午茶,感触最深。  大概是六七年前,我们都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一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
期刊
这是一个人人有病的时代。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主导的一项由50个国家近500名研究人员参与的研究表明:目前人类寿命与1990年相比更加长久,男性平均增长10.7年,女性平均增长12.6年。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来看,人们过去14年饱受疾病或疼痛困扰。而精神、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性疾病。科学家们估计在未来20年人类将在非传染性疾病上将花费超过30万亿美元。  人类医疗的进步如此迅速,
期刊
上大学时,曾酷爱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差不多每有其新书,都要买。后来,林的婚变让热爱他的读者有些失望,包括我——原以为,那样美丽的文字,自然出自一颗一尘不染的心。  再次“遇见”,是前不久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林清玄从容地讲述他成长的痛。仔细地看完这期节目,也接受了作家的不完美。于是隔了多年,买了林清玄的新书《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成人版》。  “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
期刊